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2.
冯小志  黎作为  罗毅  赖勇飞  李辰 《吉林医学》2023,(11):3034-303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玻璃体积血(V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5月~2021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PDR伴V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51例51眼),对照组接受PPV治疗,观察组于PPV术毕时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两组术后均予以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VH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激光光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H复发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电凝止血、医源性裂孔、填充硅油、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辅助PPV术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就诊的84例P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2眼。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PDR患者治疗前、PPV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变化情况和PPV术后1个月玻璃体出血情况。 结果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CM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眼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可有效改善PDR患者的视力,减少黄斑区水肿,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雷珠单抗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4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眼),观察组术前3 d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 5 mg,3 d后与对照组均完成25G+玻璃体切割联合532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接受常规玻璃体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术前评估、注药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术中电凝次数、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随访6~11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术中医源性裂孔率明显少(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术后BCVA平均字母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9/20(95. 0%),优于对照组的17/20(85. 0%)。结论抗VEGF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围术期配合精细有效的护理,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康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23 G玻璃体切割术和激光凝固和(或)冷冻疗法治疗15例(15眼)由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6例(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注射组),9例(9眼)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未注射组)。记录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以及全身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未注射组中,7眼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出现新的RCH,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注射组中,5眼术后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 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RCH引起的严重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次数。根据FFA的结果行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围术期中应用抗VEGF的价值。方法纳入PDR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A组(实验)20例:术前3 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B组(空白对照)20例:术前不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A组注药后3 d及B组均完成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中532激光全视网膜光凝。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率、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分级及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对两组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6~11(9.26±2.59)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纤维增殖膜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比较,A组发生2例(10%),B组8例(40%),A组较B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前BCVA平均字母数分别为(5.8±7.1)、(5.9±12.1),术后分别为(43.9±24.4)、(30.7±19.8),较各自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组BCVA平均字母数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中应用抗VEGF,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影响. 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PDR行PPV联合硅油注入手术的患者共53例(53眼),按是否进行术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分为单纯PPV组(A组)28例(28眼)及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PV组(B组)25例(25眼),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在术中累计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周、1月及3月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情况. 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术后1周时,B组视网膜出血例数少于A组,平均视力高于A组(P<0.05),而视网膜增殖方面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及3月时,B组较A组视网膜增殖少,视力预后更好(P<0.05),而视网膜出血情况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PDR患者行PPV手术中,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并能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为PDR患者保留相对较佳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PDR患者的9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3G微创玻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指标、眼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值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小于对照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TBUT)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检测(SI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治疗PDR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视力指标与眼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23G玻切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共46人50只眼,药物注射辅助组22例,术前3~7天给予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5 mg(0.05 ml);单纯手术对照组28例,常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次数、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 随访两组术后12 m平均log MAR BCVA分别为(0.75±0.22)和(1.14±0.50)(P<0.05);注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27±16.82)min,而对照组为(98.56±13.74)min(P<0.05);医源性裂孔在注药组中有2例,占9.09%,而对照组中有6例,占21.43%(P<0.05);在注药组术中有4例使用电凝,占18.18%,对照组为16例,占57.14%(P<0.05);注药组有1例出现术中出血,占4.55%,对照组为11例,占39.29%(P<0.05);注药组有1例出现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占4.55%,对照组为5例,占17.86%(P<0.05)。结论 在应用23G微创玻切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裂孔和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C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20例,共120眼,收治年限在2012年5月~2014年12月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为观察组;单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为对照组,各39眼。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提高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下降值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提高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降低值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2014.9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有少量玻璃体积血光凝困难患者,共12例12只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再于注射1 w后开始行全视网膜光凝,若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光凝于1月内完成,术后随访2年。结果:注射康柏西普后,12例患者玻璃体积血吸收,1月内均能完成全视网膜光凝,4例患者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10例患者术后3月随访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中长期随访中,4例患者因反复玻璃体出血及增殖加重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例患者因新生血管增生补充光凝,6例患者随访期内病情稳定。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促进玻璃体出血吸收,减轻视网膜水肿,使部分光凝困难患者完成光凝,提高视力。中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仍有反复出血及增殖加重,需补充激光或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8 mL C3F8,3 d后行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观察玻璃体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C3F8后29眼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回升,眼前节炎症减轻,注气后3 d内共有23眼脉络膜复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25眼,占86.2%,3眼通过二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为2.14 ± 0.39?1.58 ± 0.57?1.23 ± 0.59,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的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28例28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康柏西普+激光组(CL组)15例15眼和激光组(L组)13例13眼。CL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2周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两组间比较,1d,1周、1月及3月CL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及稳定眼数明显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6,11.424,14.623,10.325,P<0.01)。C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月及3月平均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5.662,5.481,5.816,5.231,P<0.05),L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平均C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311,3.245 P<0.05),治疗后1d及3个月平均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1d、1周、1月及3月平均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1,4.009,4.857,8.6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7):870-872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OL)与序贯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PDR患者48例5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行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手术组(A组)和序贯手术组(B组),A组28例32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B组20例24眼行1期玻璃体切除术,2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或联合硅油取出。观察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9个月。A组视力改善情况为62.5%(20/32);B组为66.7%(1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房渗出反应发生率为25%(8/32),B组为0;A组NVG的发生率为15.6%(5/32),B组为0。A组前房渗出反应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发生较B组高(P<0.05)。两组一过性高眼压、黄斑水肿、术后再发玻璃体积血、后发性白内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联合手术较序贯手术的前房渗出反应和NVG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气利水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52例(64眼),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补气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观察起始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统计注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DME患者的视力,联合使用补气利水方可以明显减少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48眼)ARNs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20眼)、对照组22例(28眼)。40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抗病毒及激素抗炎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Ozurdex~?治疗。术后1、2、3、6、12个月定期进行门诊复诊,比较2组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治疗后炎症反应及角膜后色素沉着(KP)消失时间、眼压升高比例、玻璃体腔硅油取出后再次充填硅油比例;观察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眼BCVA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18眼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提高比例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反应及KP消失时间、眼压升高比例、玻璃体腔硅油取出后再次充填硅油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8眼均未出现眼球萎缩及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结论 23G高速玻璃体切割联合Ozurdex~?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患者(共32眼)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予以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后,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BCVA(最佳矫正视力)、CM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CVA、CMT均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能够取得相对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