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控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484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48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2例,25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5%,52.8%,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血液、和下呼吸道为主,分别为20.3%、16.4%、14.8%,67%的感染发生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住院时间长是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化疗及住院时间与感染呈正相关,做好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能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年来我院诊治的9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5%,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1.6%),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6%)、淋巴瘤(19.1%)。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因素无直接相关性。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者的住院条件,加强和完善系统化护理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艳  李丽丽  刘佳丽 《现代医学》2011,39(3):355-35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原则。结果:对134例患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侵入性操作、P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年龄、侵入性操作及PS评分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护理相关因素如护理操作不当、病房消毒不及时、病房布局不合理、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久及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宣教等亦可能是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侵入性操作、P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予以重视并加强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CCU病房2013年8月~2014年8月362例住院患者,分析其医院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1年平均感染率3.32%;医院感染的病种分布以急性心肌梗死居多;年龄分布以老年患者(>60岁)居多;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上升;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多种高危因素同时影响下医院感染发生率上升。结论冠心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营养不良及并发糖尿病等,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加强咳嗽和痰液性质及体温的观察,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是预防和控制CCU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血液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3例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3.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口腔、胃肠道等;白细胞减少、化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高龄、住院时间长是增加感染的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血液病患者医院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6.
马健 《吉林医学》2010,31(17):2727-2728
目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近年院内血液病出院病例508例,按感染部位进行分类,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08例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9例,医院感染率为33.26%;感染例次数21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2.72%,明显高于同期全院平均医院感染率5.10%。结论:要降低医院感染率首先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隔离,加强对住院患者的专科护理及住院宣教。抓住各个化疗阶段的特点,针对不同患者指导其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另外正确治疗和重视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年来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 0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2.1%),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7%)、淋巴瘤(19.4%)。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因素无直接相关性。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者的住院条件,接受联合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要及时转入层流隔离病房接受治疗,这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琼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90-191
目的总结28例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在无菌层流病房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在层流病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无1例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严重感染及死亡。结论做好无菌层流病房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增强了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治疗的信心。规范、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总结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8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中泌尿系感染5例,占总数的5.1%。肺部感染3例,占总数的3.1%,导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与导尿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具有紧密的联系。结论改善重症监护室病房环境,完善临床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完善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机制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晟 《医学与社会》2011,24(6):28-29
目的:分析引起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3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诊疗资料,比较分析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选择62例院内感染者作为观察组,73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大、有创诊治措施实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0.05);两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等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健全抗生素使用和管理体系,强化药物监管;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患者、医护人员的隔离管理措施;缩短住院时间,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泌尿外科病房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患者尿路感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泌尿外科共计住院患者2700例,留置尿管患者800例,发生医院感染86例,其中尿路感染80例,上尿路5例,下尿路75例,共占医院感染例数的93.02%。泌尿外科病房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住院、置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是否留置导尿管等。80例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15.00%),革兰阴性菌44株(73.33%),真菌7株(11.67%)。结论导管尿路感染属于泌尿外科病房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监管并采取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胃穿孔手术期间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28.21%,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入住层流床预防感染。方法取自我院接受化疗治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4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被安置在普通病床,研究组27例被安置在层流床,并注意监测患者病情以及体温变化,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继发感染、感染率以及发热持续时间、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入住层流床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ICU病房的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ICU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满意度、感染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文化以及健康宣教评分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效果更佳,P0.05;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6.14±1.62)d、感染发生率17.78%、住院时间(25.43±6.47)d及病死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57.78%、总满意97.78%均优于对照组35.56%、35.56%,P0.05。结论分级护理制度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能偶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院感发病率提高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9.9%,例次感染率1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院感送检率72.5%,共检出病原菌13株.患有恶性白血病、接受放疗、化疗、免疫受损性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血液病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本文对2002年5月~2007年5月583例血液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提示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的感染率,总感染率高达23.16%。血液病患者的感染与化疗、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长等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口腔粘膜、血液、泌尿道、消化道、皮肤等。通过分析感染的因素提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监控、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健康宣教等护理对策,可减少血液病患者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敏 《现代医学》2014,(1):79-81
目的:探讨妇科病房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集2011年~2012年全年妇科住院患者的情况及院内感染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病史、住院天数及手术病史4个因素是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化疗病史、住院天数及手术病史为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妇科护理过程中,应规范地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强化病房的管理,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妇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做好清洁消毒隔离、加强生活护理、安全使用约束带、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占年平均住院人数的13.23%。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与住院病房环境及空气流通差、住院时间、生活能力、约束带交叉感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有关。结论:通过呼吸道感染发生因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精神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院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实验组(12.50%),且两组阑尾炎手术患者之间对比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感染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