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滕玥  戴冬秋  沈文静  刘红波 《重庆医学》2012,41(17):1689-1692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旁距离原发灶不同距离组织及胃癌原发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分析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该基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以及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原发灶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阶段性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距胃癌癌灶边缘5、3、1cm组织及胃癌原发灶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距胃癌灶边缘5、3、1cm组织及胃癌组织中分别为5.0%、7.5%、22.5%及42.5%,从距癌灶边缘5cm胃组织至胃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中随距癌灶边缘距离的减少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原发灶中分别为0.0%、17.39%、42.5%,动态上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胃癌患者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透浆膜组(P<0.05);在转移淋巴结数7枚以上组显著高于0~7枚组(P<0.05),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相关,在不同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胃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阶段性发生及临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i JC  Liu D  Zhang HP  Zhong S  Xia N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78-981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06例胃癌及其邻近胃小凹上皮、16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E钙黏素(E—CD)、错配修复酶hMLH1、APC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其中46例胃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胃癌邻近小凹上皮及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72.6%(77/106)、44.3%(47/106)和12.5%(2/16),三者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urén弥漫型胃癌甲基化(80.6%,50/62)明显高于肠型胃癌甲基化(61.4%,27/4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Ming分型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甲基化与胃癌的浸润深度、p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行E—CD蛋白检测的46例胃癌中,22例有E—CD基因甲基化,其中20例(90.9%)E—CD蛋白呈异质性减弱或基本消失表达;24例无E—CD基因甲基化,其中9例(37.5%)E—CD蛋白呈异质性减弱或基本消失表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肿瘤抑制基因启动了区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胃癌E—CD基因甲基化与E—CD蛋白异质性减弱或消失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51例老年人胃癌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15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E钙黏素(E-CD)、错配修复酶hMLH1、APC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胃癌组织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基因总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6%(36/51例)、47.0%(24/51例)和6.6%(1/15例),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auren弥漫型、Ming浸润型、低分化和未分化、Ⅲ期和Ⅳ期、T3和T4以及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甲基化率分别高于Lauren肠型、Ming膨胀型、高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T1和T2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的甲基化率(均P<0.05).结论 E-CD、hMLH1、APC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少见,在癌旁小凹上皮中频繁出现,在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 A(RASSF1 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2003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存的20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蜡块,另取30例胃溃疡切除患者的正常胃壁组织作为对照。甲基化特异性 PCR检测 RASSF1 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结果胃癌患者 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37.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临床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中、低分化的患者分别为46.2%、47.7%和48.7%,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患者的27.1%、28.6%和29.8%(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复发率(16.2%)显著高于阴性患者(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 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胃癌分级、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EB病毒(EBV)相关胃癌(EBVaGC)与EBV阴性胃癌(EBVnGC)组织中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EBV感染对CTHRC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9例EBVaGC和50例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两种胃癌组织中CTHRC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BVaGC组织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明显高于EBVnG组织(χ2=14.278,P<0.01)。胃癌组织CTHRC1基因甲基化率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程度、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EBV感染可使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对胃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过治疗且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的胃癌患者218例,获取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对胃癌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TNM分期及肿瘤大小与胃癌5年生存时间相关(均P< 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胃癌患者5年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胃癌中抑癌基因Reprimo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的表达,探讨Reprimo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6例)、异型增生(23例)、胃癌(42例)标本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依次升高。正常对照组未检出甲基化,与异型增生和胃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组。Reprimo蛋白表达率依次降低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其高甲基化状态影响了Reprimo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于甲基敏感酶(HpaⅡ)和甲基非敏感酶(MspⅠ)酶切,结合PCR扩增技术,对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5例(25%)和9例(45%),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中分化胃癌4例,低分化7例,高分化1例,有2例存在外显子1、2同时甲基化异常,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Ⅲa,Ⅳ期各1例)中1例呈现泳动易位;外显子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从而失去了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外显子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可能为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0.
张宁  许继德  元刚  陈洁  陈旻湖  邢象斌 《广东医学》2012,33(16):2367-2371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胃癌细胞株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并分析OPCML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实验组为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MKN28、MKN45、N87、KATOⅢ和SNU1),对照组为正常胃组织,分别采用RT-PCR检测两组细胞OPCML mRNA的表达。(2)用亚硫酸盐修饰正常胃组织的DNA和胃癌细胞MKN45的DNA,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OPCM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3)实验组为药物处理组,即5-氮胞苷(5-AZA)去甲基化处理胃癌细胞MKN45,对照组为未经药物处理的MKN45,分别采用RT-PCR检测OPCML mRNA的表达变化。(4)RT-PCR检测转染OPCML表达载体及pcDNA3.1空载体后mRNA的表达情况。(5)实验组为OPCML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对照组为空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使用浓度为0.5 mg/mL的新霉素(G418)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观察OPCML对胃癌细胞AGS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在胃癌细胞株中OPCML 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2)胃癌细胞AGS和MKN45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3)5-AZA处理MKN45细胞后,OPCML表达上调。(4)OPCML表达载体转染HEK293A、AGS、MKN45细胞后,RT-PCR检测显示OPCML高表达。(5)外源性表达OPCML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集落形成率。结论 OPCML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OPCML表达下调与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药物性去甲基化处理能够恢复OPCML的表达。在表达沉默的AGS细胞中外源性表达OPCML,抑制集落形成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检测到程度不等的甲基化,其中低分化胃癌甲基化发生率为62.5%,与高中分化胃癌甲基化发生率(20.0%、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胃癌组织中,有12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远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甲基化。结论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PTEN甲基化是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索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TETs肿瘤发生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胸腺上皮肿瘤组织,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技术检测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总检出率为37.8%;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关(P0.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分化越差的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越高,大多数甲基化阳性结果均来自于B2/B3/C组,A/AB/B1组仅有少量甲基化阳性结果(P=0.002);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Ⅰ+Ⅱ期肿瘤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结论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TETs肿瘤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胃癌细胞株CDX2基因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MKN45细胞株,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用药前后CDX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X2和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MKN45细胞株CDX2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CDX2 mRNA表达极低,蛋白不表达;经3种浓度5-aza-CdR处理MKN45细胞72 h后,细胞中CD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而DNMT1表达出现下调.结论:CDX2基因表达下调与其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有关,DNMT1可能参与该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C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和胃癌细胞株AGS,抽提组织和细胞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实时定量QRT-PCR检测PTCH1基因的mRNA表达,MSP(methylation specific PCR)分析PTC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用5-Aza-dC处理AGS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并观察PTCH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胃癌细胞株AGS中PTCH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P=0.006);5-Aza-dC的处理可引起胃癌细胞AGS细胞发生凋亡和G0/G1期阻滞,PTCH1基因发生去甲基化变化并表达增加。结论: PTCH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细胞PTCH1低表达主要原因之一,5-Aza-dC能逆转PTCH1基因甲基化状态,调控其表达,对胃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37例胃癌病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P16基因在手术切除的29.7%的胃癌组织和2.7%的癌旁组织发生了甲基化,且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肿瘤特异性的(P〈0.05),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MTS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multipletumorsuppressorgene 1,MTS1)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胃癌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PCR 甲基化检测法研究 31例胃癌标本和 19例正常胃组织中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有 35 5 % (11/ 31)的胃癌标本和 5 3 % (1/ 19)正常胃组织出现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是其在原发性胃癌中的主要灭活机制 ,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胃黏膜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应检测了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胃癌中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率为3 4.6% (2 8/81 ) ,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该基因甲基化率(P =0 .0 2 8)。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4.2 % (5 2 /81 )。E-cadherin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性别均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病人甲基化率呈增高趋势。结论:E-cadherin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有关,E-cadherin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常见的一种基因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癌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探讨RUNX3基因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SP)]技术对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 RUNX3基因甲基化率在胃癌中为70.0%(21/30),其癌旁组织中为16.7%(5/3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UNX3的甲基化可能是癌症特异性的,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0%.55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63%.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织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失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引起FHIT基因失活并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APC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结直肠癌和腺瘤发生过程中,APC基因在腺瘤为39.3%(11/28),癌旁为47.4%(18/38),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57.9%(22/38),其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APC蛋白表达在腺瘤组织中82.1%,癌旁组织中57.9%,癌组织中为34.2%,随病变发展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与甲基化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APC基因异常甲基化是APC失活的主要机制。与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