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3~6岁高度近视儿童36例(64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指导他们配戴RGPCL。观察患儿配戴RGPCL的适应程度,随访2年;观察患儿的视力提高情况、屈光度发展情况,并与患儿自身使用框架眼镜,在自然瞳孔下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患儿配戴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为0.38±0.29,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为0.49±0.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P<0.05)。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矫正视力为0.60±0.30,与2年前比较,差异明显(t=11.23,P<0.05)。配戴RGPCL 2年后,陡峭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曲率、眼轴长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儿的屈光度,在配戴RGPCL前及配戴RGPCL 2年后,分别为-6.42±2.47D、-6.78±2.21D;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Rose-K RGP镜对圆锥角膜患者的矫正效果并分析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改善方法。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联合确诊为圆锥角膜的患者37人58眼,验配Rose-k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并与其最佳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进行对比,进行一年内随访,观察其配适状态,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视力改善情况等,并分析其结果。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27.6%,配戴硬性接触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86.2%;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7.0%,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36.2%。48眼(82.8%)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6眼(10.3%)为可接受的顶点离开的配适状态,4眼(6.9%)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配适状态。配戴Rose-kRGP 1年后,所有患眼均配适状态稳定,视力改善情况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使用镜片获得的舒适度和清晰度得到了每例患者的认可。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ose-k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能获得良好的配适状态、理想的矫正视力、舒适度和安全性,对圆锥角膜的进展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高度近视、使用安全程度及舒适度.方法 对32例(64眼) 来我院验配RGP的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其配戴RGP的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 配戴 RGP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RGP镜片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屈光度.戴镜l个月后均感觉较为舒适,镜片中心位置及活动度好,未见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 RGP 对高度近视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接触镜(RGP)对圆锥角膜视力矫正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4例(44只眼),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验配RGP、评估适配状态并检查矫正视力,将配戴RGP后的矫正视力与配戴框架眼镜后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圆锥角膜患者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为0.62±0.14,RGP视力0.82±0.1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框架眼镜与RGP对圆锥患者视力均有提高(P<0.001),但RGP矫正效果要好(t=9.008,P<0.001),并且持续配戴矫正效果仍然很稳定。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采用高透氧性RGP矫正后,视力显著提升,视觉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贾喜梅  冯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46-147
目的探讨日本美尼康双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老视眼的矫治作用。方法对21例42只眼老视眼患者配戴双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配适情况和视力矫正效果。结果配戴双焦RGP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达到了(1.0±0.30),视力≥1.0者占90%,视力≥0.8者占10%。结论老视眼配戴双焦RGP后能达到最佳的视力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20例2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各60例120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佩戴;RGPCL组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佩戴,佩戴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屈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眼部感染、角膜及结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相较于框架眼镜,RGPCL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可有效矫正散光,控制近视进展,防止弱视,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晓莉  曾健  余敏  陈俊 《四川医学》2004,25(5):520-521
目的 探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作用。方法 将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已进行了半年以上正规弱视治疗无效的 44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 17例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 ,B组 2 7例继续配戴框架眼镜 ,戴镜后两组同时辅以遮盖等弱视综合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初次配镜 15例RGP矫正视力 >框架眼镜矫正视力 ,2例相同 ,A组框架镜矫正视力 4 3 8± 1 3 7,A组RGP矫正视力 4.5 4± 0 .95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3个月后 ,RGP组有 14例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有效率 88 3 % ,平均提高 1 3 2行 ,对照组 1例矫正视力提高 ,有效率 3 7% ,两组疗效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RGP组全部患者均能满意接受配戴 ,未发现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明显充血、分泌物增多及眼磨痛、痒、异物感等不适 ;在配戴过程中未出现眼镜护理方面问题。结论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与框架镜、软性接触镜、LASIK手术相比拥有独特优势 ,具有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患者按屈光矫正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充分散瞳验光,其中观察组(A组)68例108只眼配戴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B组)52例98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按遮盖、增视等综合训练方案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为38.2%,配戴RGP无急性结角膜炎发生,安全有效。B组治愈率为11.5%,无并发症发生。比较两组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配戴RGP等综合治疗较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治疗安全高效,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俊  张然 《四川医学》2014,(2):197-199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因中高度散光引起弱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中高度散光弱视患者,根据自愿分别给以配戴RGP及框架眼镜,进行正规弱视综合训练,观察两组的矫正视力(当天、1、3、6个月矫正视力).结果 RGP组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组的矫正视力提高明显;且相同时间段治疗效果,RGP组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结论 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有更优秀的视觉质量,是治疗中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有效、值得使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8例(36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通过视力、对比敏感度检查评价视功能;通过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检查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将同期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达1.0的近视患者9例(18眼)作为对照组。结果 所有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0.6,22眼(61.11%)最佳矫正视力达1.0。与近视组比较,RGPCL矫正圆锥角膜后的对比敏感度在低频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段的暗视对比度和高频段的明视、暗视对比度均明显降低(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RGPCL使圆锥角膜组角膜散光由(8.25±3.61)D减少至(1.25±0.13)D,近视组角膜散光由(1.28±0.34)D减少至(0.42±0.06)D。经RGPCL矫正后,圆锥角膜组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的均方根值明显高于近视组(P<0.05)。结论 RGPCL能将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散光和高阶像差的存在可能是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配戴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不规则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36例(38眼)不规则散光患者,测量框架眼镜、RGP眼镜的矫正视力;检测RGP戴镜前及戴镜后1 d、1 mon、6 mon、12 mon的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河高度、干眼症状评分及角膜染色情况.〔结果〕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21±0.154,RGP矫正视力0.658±0.233,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P矫正不规则散光优于框架眼镜.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泪河高度在配戴RGP超过6 mon后,与戴镜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三者均逐渐减少.干眼症状在戴镜大于6 mon后逐渐明显,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P戴镜后出现了Ⅰ级角膜染色,在戴镜1 d后角膜染色率最高,随时间延长渐稳定.〔结论〕RGP可以有效矫正不规则散光,但配戴时间超过6 mon可至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减少且干眼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2.
林靖淇  周美好 《海南医学》2013,24(8):1144-1145
目的探究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近视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各45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佩戴框架眼镜的方案矫正,B组患者使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后的视力情况。结果 B组矫正后视力为1.0~1.2的人数占68.69%,明显优于A组(11.11%);B组患者的镜片屈光度为1.75~10.00D,明显低于A组的镜片屈光度(3.25~16.00D);B组矫正后的视功能情况较A组好,远、近距离水平斜隐范围均明显小于A组患者,AC/C比率平均值高于A组患者;戴镜后,B组适应感好的人数占93.3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适应性较A组好,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矫正视力,且患者配戴后的适应性及舒适度好,角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治成人高度及超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49眼)的成人高度屈光不正及超高度屈光不正弱视患者行RGP配戴。分析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等配戴前检查。观察配适、视力矫正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屈光度等效球镜值范围为-6.00D~-24.25D,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64±0.16,≥4.9者4眼,占8.16%。配戴RGP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79±0.17,≥4.9者21眼,占42.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519,P<0.001)。其中有9眼(18.37%)戴RGP前被诊断为弱视的患者,戴RGP后矫正视力≥5.0。配戴1月,3月,6月后的矫正视力保持稳定,未见下降。患者操作熟练,适应感良好,视觉质量提高明显。镜片配适中心定位好,活动度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RGP矫治成人高度及超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易姝  余时智 《重庆医学》2015,(26):3649-3651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门诊就诊的10~14岁等效球镜度在-6.00~-8.00 D 的青少年53例(106只眼),其中,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联合配戴者23例、单纯配戴框架眼镜组30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6、12、18、24个月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眼轴长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戴镜前及2年后两组的等效球镜度。结果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组戴镜2年后停戴1个月等效球镜度为(-7.28±0.57)D,框架眼镜组2年后为(-7.80±0.68)D,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组、框架眼镜组2年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29±0.22)、(-1.07±0.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眼轴增长分别为(0.12±0.04)、(0.37±0.1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能有效减轻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视增长及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显丰  周晓伟 《浙江医学》2019,(14):1518-1521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其对眼球表面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51例99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镜配戴组30例57眼(治疗组)和单焦点框架眼镜组21例42眼(对照组)。治疗组每晚配戴角膜塑形镜,白天残余屈光度用框架眼镜矫正;对照组仅常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复诊1年,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变化、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角膜点染率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戴镜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戴镜1年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和角膜点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能有效控制青少年高度近视的进展且对眼球表面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眼轴(AL)、屈光度、前房深度(ACD)及角膜屈光力的相互关系及高度近视的成因。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191例(375眼)分为3组:A组为高度近视43眼(-6.25~-10.00D),B组为超高度近视(-10.25~-15.00D)116眼,C组为超高度近视(≥-15.25D)216眼,分别测量3组患者AL、屈光度、ACD及角膜屈光力K1、K2值,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A组AL(26.68±1.50)mm、B组(28.46±1.44)mm、C组(31.01±1.84)mm,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屈光力K1、K2值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DSCVA)随屈光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A、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屈光度与AL呈正相关(r=0.382、0463、0.592,P<0.05或P<0.01);C组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K1、K2值及ACD呈正相关(r=0.184、0.208、0.306,P<0.05或P<0.01);A、B、C组AL与角膜屈光力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角膜屈光力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 CL)矫正特殊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63眼特殊屈光不正进行RGP CL验配,观察其有效性(矫正视力)、安全性(角膜染色、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泪膜破裂时间)、控制近视效果(眼轴、视力、屈光度)、依从性(随访次数、护理情况).结果 RGP CL7 d矫正视力(0.95±0.03),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1年后泪膜破裂时间为(12.50±3.82)s(=0.91、P=0.34),角膜内皮计数(3109±138)个/mm2(t=-0.62,P=0.53),眼压为(15.9±1.77)mmHg(t =-0.3,P=0.76),Q值为(-0.21±0.22)(t=-1.53,P=0.87),眼轴长度为(27.34±0.91)mm(t=-0.86,P=0.39),等效球镜为(-7.95±0.71 )DS(=-1.06,P=0.31),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94%自行摘戴护理镜片,87.5%按时复诊.结论 RGPCL配戴安全、有效、依从性好,能有效矫正各种疑难屈光不正、能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雯  夏静丹  杜持新 《浙江医学》2007,29(9):903-905
目的评价国产Boston RGPCL(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及对配戴者眼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28例(55眼)16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国产BOSTON RGPCL,半年后随访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并与配戴前进行比较。结果配戴RGPCL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9,P>0.05)。配戴RGPCL后近视屈光度半年平均增加(0.15±0.28)D(等效球镜),较配戴前明显降低(t=-24.79,P<0.05)。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趋势,配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7、3.396,均P<0.05);角膜散光(K1-K2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配戴前后眼总体高阶像差比较(包括总体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球差及高阶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3、-1.518、1.246、-1.596、1.300、0.225,均P>0.05)。结论RGPCL对近视矫正效果良好,可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对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视眼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的双眼视功能及其区别。[方法]选取近视眼63例,按习惯矫正方式分为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两组,Von Graefe法测量每位近视的远、近距离水平隐斜,梯度性AC/A比率,远、近距离正、负融像性聚散,比较两组各参数差异。[结果]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两组的近距离水平隐斜分别为(-7.33±3.67)△、(-4.12±3.35)△,AC/A比率分别为(2.69±1.78)△/D、(4.34±1.68)△/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戴角膜接触镜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比率更接近正常水平。戴角膜接触镜近距离负融像性聚散(21.32±5.12)△较戴框架眼镜组(17.14±6.03)△增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距离水平隐斜,远距离正、负融像性聚散、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近视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比率较戴框架眼镜更接近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