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确诊为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转移情况及病理特点.结果 30例患者年龄(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确诊为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转移情况及病理特点。结果 30例患者年龄(49.5±12.7)岁,男女比例为1: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12/30,40%)、黄疸(4/30,13.3%)、腹泻(3/30,10%),其他症状(7/30,23.3%)及无症状(6/30,20%)。NEN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胰腺(9/30,30%)、直肠(7/30,23.3%)、十二指肠(3/30,10%)。30例NEN发生转移7例,其中2例发生多处转移;转移部位以淋巴结(4/7,57.1%)最多见。NEN患者G1、G2、G3期分别为(7/30,23.3%)、(22/30,73.3%)、(1/30,3.3%)。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13/30,43.3%)、(22/30,73.3%)、(24/30,76.7%)。结论 (1) NEN发病年龄主要为40~6...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表现;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49例为男性,4例为女...  相似文献   

4.
杨壮凤  李力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75-4277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2%,多见于消化道,其次是肺[1],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因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科2004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见于内分泌器官 ,也可见于其他器官。 1999年~ 2 0 0 0年 ,我们诊断了 8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 ,现就其病理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2~ 80岁 ;平均 6 1岁 ,6 0岁以上者 6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灼热、疼痛 ,吞咽困难 ,上腹部不适及疼痛 ,腹泻 ,便秘 ,便血 ,肠梗阻 ;部分患者出现颜面潮红 ,哮喘 ,四肢抽搐等症状。肿瘤位于食管上段 2例 ,中下段 1例 ,胃窦部 1例 ,升结肠 2例 ,横结肠 1例 ,直肠 1例。1.2 方法 本组 8例标本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肝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多见,肿瘤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40.0%、97.8%、100%。36例Ki-67阳性指数≤2%,6例Ki-67阳性指数在3%~20%,4例Ki-67阳性指数>20%。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与性别不相关。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联合Cg A、Syn和CD56染色可提高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病理分级对预测肿瘤浸润深度、肝或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吉林医学》2014,(7):1392-1393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共389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升高趋势,389例患者平均(55.38±13.32)岁,患者年龄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32.98%)、胃(32.20%);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理类型(58.35%),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7岁。结论: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报道10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10例中7例临床经过呈进行性.侵袭性。镜检4例为不典型类癌.6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CK、NSE、CgA、Sy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的组织学特点。根据肿瘤组织及细胞的异型性.可分为高.中。低分化。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消化道其它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海南医学》2013,24(2):285-287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714例。714例患者年龄平均(55.19±13.63)岁,患者年龄呈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64: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消化道(54.62%)、肺(21.71%);神经内分泌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53.36%)。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结论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存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差异。  相似文献   

10.
徐国宏  钟晓刚 《四川医学》2011,32(12):1891-1893
目的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结果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0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G1)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彦楠  代震波  安岗 《医学综述》2007,13(20):1600-1600,F0003
胃肠道恶性肿瘤卵巢转移是转移性卵巢肿瘤中重要的一种,占卵巢恶性肿瘤2.8%~5.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7~2004年共收治卵巢恶性肿瘤620例,其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卵巢转移者35例,占5.65%,与文献报道类似,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卵巢转移的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棘手,现就30例病  相似文献   

12.
郭啟琴  袁瑞兰 《农垦医学》2005,27(4):265-26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l084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161例,胎膜未破9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因素,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结核咯血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肺结核咯血的认识和控制,预防窒息。方法:对16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合并症、痰菌检查、治疗及季节因素等综合分析。结果:肺结核咯血多见于继发型及陈旧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影像学改变以斑片渗出为主。有空洞或复治的患者,发生大咯血的危险性高。结论:咯血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应适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避免对生命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郑佳彬  李勇 《循证医学》2015,15(2):113-118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尽管治疗手段多样化,外科手术仍是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式。近年来其外科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手术时机、方式、范围等问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复习国内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各部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式,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经病理诊断为GI-NEN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出NLR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征及总生存率。结果低NLR组与高NLR组GI-NENs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3. 4%和69. 8%,3年生存率分别为93. 4%和49. 8%。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病理分级越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越高(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 2. 8、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GI-NENs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对于GI-NENs患者,高NLR常提示病理分级不良、肿瘤直径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高,NLR有望作为GI-NENs预后的标志物之一,对GI-NENs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90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过去诊断的81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和50例胃肠道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病例进行再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GINEN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型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参照新标准对过去的病例重新进行组织学观察,在组织芯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yn、CgA、CD56和Ki-67的表达。结果 90例GINEN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NET 1级)23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NET 2级)3例,神经内分泌癌(NEC)59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例。Syn、CgA和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78.89%、53.33%和33.33%。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大小、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密切相关(χ2=16.496、15.804、11.617、8.664,均P<0.05)。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和混合型NEC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og Rank检验χ2=0.913,P>0.05)。NET和NEC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35%。结论 GINEN组织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但仍具备一定的病理特征,Syn和CgA的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须排除低分化腺癌及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咽旁间隙肿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3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9例,除1例神经胶质瘤患儿出院随访外,均治愈。恶性肿瘤4例,1例放弃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恶性多形性腺瘤,治愈。1例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身体状况良好。术后并发口角偏斜3例,腮腺瘘1例,周围性面瘫1例,声嘶1例,Homer氏综合征1例,张口受限2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多,其次为神经鞘瘤。CT,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颈侧切开为其主要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的存在。方法收集肠癌患者及胃癌患者术前血清96份和健康体检人群血清62份,分组后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定性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正常健康人群和正常肝细胞株96%(212/220)的反应条无显色带,而97%(60/62)的肠癌患者肠癌细胞株、89%(39/44)的胃癌患者胃癌细胞株反应条均出现多个阳性带。结论健康人群体内很少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而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为消化道肿瘤的病因,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7例十二指肠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十二指肠NEN中,男性4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9~62岁,平均46.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及腰背部疼痛3例,皮肤巩膜黄染3例,黑便1例;7例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肿物,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3例,乳头2例,球部1例,水平段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嗜铬粒素A (CgA)阳性率为42.8% (3/7),突触素(Syn)阳性率为71.4% (5/7),1例Ki-67阳性指数≤2%(G1期),其余6例Ki-67阳性指数为3~ 20% (G2期);7例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姑息性切除),术后随访7 ~46个月,目前所有病例均长期存活.结论 十二指肠NEN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