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02-103
颈椎MR检查是目前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忽略了颈椎的动态变化,不能全面反映脊髓受压及椎管狭窄的情况,而且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动态颈椎MR检查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并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目前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动态颈椎MR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几种敏感,可靠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共收集106例以颈肩痛或/和肢体麻木,和为主的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CSM组64例,非CSM组42例。着重比较两组病人静态和动脉Hoffmann‘s征,侧位X线片Pavlov比率,颈部MRI影像学表现以及颈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庆  赵加松 《海南医学》2012,23(1):67-68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41例有明确脊髓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而中立位MRI提示颈椎椎管无明显狭窄、颈脊髓无明显受压的心者行颈椎过伸位MRI检查,结果示颈脊髓出现压迫,并对这类患者行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中立位和过伸位平均椎管直径及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 颈椎过伸位MRI诊断示,颈脊髓明显受压患者36例,占本组病例的87 8%术前、术后第3、7天和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术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7%.结论 颈椎过伸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和治疗中,对防止误诊、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46例的MRI改变。结果:在MRI上重要改变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信号减弱,受累节段椎体后缘存在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出现异常信号,这些改变直接反映受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骨赘形成、颈髓受压和受损程度。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髓内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突出是脊髓型颈椎病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MRI以其多方位成像及特有的对颈髓损伤信号改变的敏感性,在评价颈髓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资料,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及颈椎病患者的重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35例均有颈部不适、疼痛或酸胀感,其中头晕头痛30例;肢体麻木感觉异常27例;进行性四肢乏力、上下肢肌力减退18例;肌张力增高4例;走路不稳11例;大小便障碍3例;肌萎缩10例;病理征阳性34例。病程40天至12年,平均1.7年。1.2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4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依术前症状和MRI颈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相关性,即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恢复差;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明显,恢复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诊断,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以取得较好疗效。方法对63例CS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保守或积极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总症状缓解率达90%。胸闷、气短;头晕、头痛;颈肩痛缓解率分别为94%、94%、85%。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及MRI即可做出CSM早期诊断,但需和心血管、腰椎管狭窄、神经内科等疾病鉴别。采取适当的保守或积极的手术治疗,CSM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颈髓横切面积、有效椎管面积及其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软件,测量T2WI横断图像中,颈脊髓横切面积及有效椎管面积,并计算其比值,于PACS系统中,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颈椎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4/5与C5/6椎间隙层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测量脊髓和硬膜囊面积及其比值对颈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脊髓型颈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作深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手术处理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功能恢复评价手术疗法,结果:1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年6个月,优良者105例(占85%)脊髓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解剖结构动态和静态因素相关,动态变化是主要的因素,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脊髓损害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和体征的发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节段颈间盘脱出症术式选择、减压范围及植骨的处理。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本组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最平均4.7年。结果:治疗效果优:28例(58.3%)良:11例(22.9%)。可:6例(12.5%),差:3例(6.3%)。结论多节段间盘脱出症减压手术应首先考虑前路手术。如临床症状不缓解,可待植骨愈合后再后后路减压手术。一般两个节段的间盘摘除基本可以解决多间盘脱出的颈椎病。有的原则是务必保持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4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依术前症状和MRI颈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即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恢复差;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明显,恢复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T2WI诊断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将常规磁共振T2WI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DCE-MRI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得出,研究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高分化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5.05%,显著低于中低分化前列腺癌(P0.05)。结论 DCE-MRI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髓MRI局限性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治及其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18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标准对其术前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其MRI进行比较,观察颈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颈椎管越狭窄,MRI颈髓高信号改变出现率越高;术前有T2W1像高信号患者的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差;多节段T2W1像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较低,术后恢复也较单节段组差.结论 颈髓髓内高信号与脊髓受压程度有相关性,对临床神经定位有参考意义,单节段组神经症状较多节段组轻,术后恢复较好,T2W1像髓内高信号可作为判断脊髓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从手术的角度说,以往环锯法减压,单纯椎间盘切除及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不理想。自2001~2004年,我们采用颈前路突出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思军 《吉林医学》2010,31(12):1686-1686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压迫、脊髓供血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变的疾病,在颈椎活动时,脊髓在椎管的凸起部位来回摩擦受到损伤,以及椎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相似文献   

20.
动态颈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致压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明  韦明  李红波 《柳州医学》2008,21(2):87-9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以颈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继发形成椎体缘骨赘,并以此压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导致的颈段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