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叶切除患者术后排痰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3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肺癌叶切除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及排痰量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FVC%、FVC1%、MVV%指标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排痰量比观察组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肺癌叶切除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善,促进排痰,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AECOPD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前及护理后4周两组生活质量、痰液量、肺部啰音正常时间、痰液颜色变白时间和肺功能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痰液量低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正常及痰液颜色变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EV1及FEV1/FVC比率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FEV1及FEV1/FVC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对呼吸的影响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柳  周倩  陆雪萍 《广西医学》2008,30(9):1444-1445
目的 探讨老年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对呼吸的影响与护理,以提高老年开胸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水平.方法 60例老年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CA),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呼吸情况,按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每天拍胸片观察肺部情况;对照组术后不使用镇痛泵,观察护理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术后观察组有效咳嗽排痰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早期(1~3 d)X线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 d后两组X线的结果显著改变,改善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开胸术后使用PCA对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可改善术后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玉慧 《吉林医学》2014,(9):2006-2006
目的:研究和探讨传统叩背排痰法和G5振动排痰仪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排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4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G5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叩背排痰。对两组患者排痰护理后的血像分析、排痰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排痰护理7 d后两组患者排痰量均明显减少,比较采用G5振动排痰的研究组排痰量减少、体温和血常规检查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排痰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效果优于叩背排痰,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萍  鲁林秀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69-1270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中接受全程护理联合排痰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的98例使用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和排痰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排痰改善情况以及血气指标和炎性症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改善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炎性指标改善情况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NIPPV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来说,采取全程护理与排痰护理更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咳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自发性气胸术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缩唇-腹式呼吸法干预。统计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首次排痰、痰鸣音消失时间以及排痰量。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痰、痰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自发性气胸术后患者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提高咳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25-28+33
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运动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气道高反应发生率和6 min步行距离(6 MWT)。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EV1%pred、FEV1/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EV1%pred、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气道高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气道高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 MWT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6 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发生率,有助于老年AECOPD患者增加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呼吸功能训练在下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下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40例和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自主排痰能力、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负性情绪状态,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肺功能指标、自主排痰能力、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 d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自主排痰能力、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在下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排痰能力及情绪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1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观察组予以呼吸肌训练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比较两组自行排痰率、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治疗前后肺活量水平和呼吸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水平。结果:观察组自行排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痰量、肺活量、FEV1、MV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1.79%(1/56),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P=0.034)。结论: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应用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可提高自行排痰率、肺活量水平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优于单纯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卫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4012-4015
目的 分析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阻力呼吸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排痰效果(痰液排出量、痰液黏稠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可提高肺癌术后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改善肺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排痰在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方法我院将收治的60例肺结核手术后患者(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结核手术后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排痰作为护理方案。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排痰在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中,护理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护理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和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共振排痰仪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排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短,P0.05。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受试者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尘肺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体外共振排痰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其有助于增加排痰量,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正确排痰及健康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和并发症情况;在出院前一天采取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咳嗽程度、啰音、排痰难度和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频振动排痰机排痰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74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采用人工叩背排痰的3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采用高频振动排痰机治疗的37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护理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排痰前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3 d两组患儿OI及SPO2水平均高于排痰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在BAL治疗后采用高频振动排痰机排痰,能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排痰手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舒适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COPD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两组均予以对症处理,辅以振动排痰机排痰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手法干预,检测两组干预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1秒用力呼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观察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排痰效果,观察患者鼻腔舒适度。结果干预后,两组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均上升,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气短、咳痰、胸闷、咳嗽各症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排痰难度、痰性状、痰黏度、昼夜痰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腔舒适度0级占比高于对照组,Ⅰ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排痰手法可改善COPD急性期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提高舒适度,优化呼吸功能,提高排痰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诱导辅助排痰干预在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诱导辅助排痰干预。统计护理期间两组患者日排痰量、排痰效果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在第3、5天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辅助排痰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排痰,加快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练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改善及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老年胃癌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有计划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比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aO2、指末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MVV、VC、FEV1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肺部功能锻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振动排痰与人工叩击胸部排痰两种物理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机器振动排痰,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叩击胸部排痰,并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采用机器振动排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使用前景广阔,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术后1周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水平、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FVC、FEV_(1)、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程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啰音等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