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外科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疗效。方法神经外科治疗组根据指征确定是否进行手术 ,药物治疗均给予激素、脱水、抗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 ,高压氧。神经外科与针刺联合治疗组除上述神经外科治疗外 ,采用针刺治疗 ,针刺处方 :电针刺激夹脊穴 ,根据不同辨证配合远端取穴。结果神经外科治疗组 9例 ,持续治疗 3— 6个月 ,出院后随访 6个月 ,6例好转 ,肌力有所改善 ,最好者可达到肌力IV—IV 级 ,3例无效 ,甚至退步 ,瘫痪进一步加重。神经外科与针刺联合治疗组病人 5例 ,经针刺及电针治疗 10— 80天时间后 ,4例临床治愈 ,1例经针刺治疗好转后 ,因转入骨科手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脱离针刺治疗。结论神经外科与针刺联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效果好 ,并能抑制脊髓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远近配合取穴针刺法对急性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病人给予远近配合取穴针刺,局部取穴选用舌咽部和“石氏醒脑开窍法”后组穴位,远端取穴选用八脉交会穴;对照组50例病人仅给予上述局部取穴针刺。二组均配合药物结合康复治疗,每天针刺1次,每周6次,星期天除外,共治疗3周。以洼田饮水试验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明显好转20例,好转9例,无效4例,痊愈率36.5%,有效率92.3%;对照组痊愈8例,明显好转15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痊愈率16%,有效率76%。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远近配合取穴法针刺对急性脑梗塞吞咽障碍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优于单纯局部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络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某院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共计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梅花针刺络法配合腰椎斜板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腰三针电针法治疗,治疗组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痊愈好转率为90%;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2例,有效6例,无效17例,痊愈好转率为54%,两组痊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花针刺络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在改善症状、提高治愈好转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电针结合耳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估电针结合耳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1999年1月~2004年5月期间急性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损伤分级A级和B级患者56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后溪和申脉点电针,与脊髓相关耳穴的耳针,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康复治疗。分别记录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ASIA损伤分级及ASIA神经(运动、感觉)功能状况评分、独立性功能评定(FIM)及不良反应。结果在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和FIM评分方面针灸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采用电针结合耳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针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进行GCS评分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36.4%,对照组为6.7%;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86.7%,对照组为46.7%。结论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阿是穴点刺拔罐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参照《针灸学》教材中急性腰扭伤的针刺方法取穴。主穴是阿是穴、大肠腧、委中。治疗组选用针刺后溪穴透刺合谷穴,然后腰部阿是穴点刺拔罐放血。结果对照组50例,治愈38例,好转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50例,治愈4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阿是穴点刺拔罐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简单易行,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1个月后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Mc Gill疼痛各项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疼痛感觉和强度等指标评分均下降,而且治疗组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呃逆,对照组仅采取针刺的方法。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3%。针刺组临床总疗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呃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治疗组用针刀闭合术;2.对照组用手法;结果:治疗组58例,痊愈30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对照组26例,痊愈10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刀闭合术治疗菱形肌损伤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耳压、生物反馈、电动按摩器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患者12例,以McGill疼痛问卷(MPQ)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后对中枢性疼痛进行评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PQ中的PRI-S、PRI-T、NWC以及VAS有明显降低(P<0.01),PRI-A、PPI最大值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治疗非外伤性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激素,激素加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缺失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d、1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斜床站立治疗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斜床站立对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斜床组和常规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每日监测卧立位血压,治疗前后评定脊髓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6例颈髓损伤患者有27例(75%)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后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两组均无明显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斜床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卧立位血压差值减少(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斜床组治疗后血压改善(P<0.05)。结论 颈髓损伤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颈髓损伤均不同程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斜床站立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民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颈髓损伤并发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方法在2007 年1 月~2010 年12 月收治的177 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A级52 例为观察组,B~D级125 例为对照组,均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康复治疗预防血栓栓塞症,比较两组并发血栓栓塞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血栓栓塞症11 例(21.2%),对照组并发血栓栓塞症6 例(4.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完全性颈髓损伤发生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高于不完全性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类固醇激素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对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探讨激素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对59例颈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甲基强地松龙组(19例)、地塞米松组(25例)和常规组(15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记录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甲基强地松龙组感觉改善优于另外两组,运动改善优于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与常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类固醇激素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甲基强地松龙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尿潴留模型大鼠排尿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电针及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早期尿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0只,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模型组仅造模不治疗,正常组不造模不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磁刺激给予磁刺激治疗,联合组采用电针及磁刺激治疗.测定各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漏尿点压力和膀胱顺应性.结果:治疗10次后,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联合组则低于电针及磁刺激组(P<0.05);模型组膀胱漏尿点压力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联合组则高于电针及磁刺激组(P<0.05);电针及磁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及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均能改善脊髓损伤后早期尿潴留状况,而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和试验组(n = 9)。两组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4 mg/d,共12周,试验组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后行尿动力检查,采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量表、膀胱状况感知评分量表的差异,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尿动力指标和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 3.674, |Z| > 2.646, P < 0.05)。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首次收缩压力容积、逼尿肌漏尿点压力、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力和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t| > 2.194, P < 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盆底肌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A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进行肠道运动疗法治疗,C组进行肠道综合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肠道运动疗法)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量表、Wexner便秘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PAC-QOL)、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PAC-SYM)、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肛门直肠测压等指标,分析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NBD、Wexner便秘,PAC-QOL及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肛门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直肠容量感觉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肛门静息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各项量表评分、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A、B组有明显减少(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测压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综合物理疗法比单独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肠道运动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对外伤性脊髓损伤预后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12 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专业康复治疗的患者的恢复率为 79 7% ,磁疗方法治疗的患者恢复二级的恢复率达 5 3 % ,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结论专业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磁疗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