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它发生在经历过灾难性事件的人群或特殊职业人群,对PTSD的研究利于结合医学、护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知识来提高疗效.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中急诊科护士PTS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认为急诊科护士PTSD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其危险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个体易感因素、社会支持及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指出护士是护理事业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质量,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问题,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促进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琳  何国平  吴轶西 《护理研究》2009,23(25):2280-2282
[目的]了解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调查长沙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7%,年龄、健康状况、急诊护龄影响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论]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高.作为管理者要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急诊科护士,更应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调节好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何国平  吴轶西 《护理研究》2009,(9):2280-2282
[目的]了解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调查长沙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7%,年龄、健康状况、急诊护龄影响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论]长沙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高。作为管理者要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急诊科护士,更应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调节好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4.
5.
陈朗春  王振稳 《全科护理》2021,19(13):1823-1826
目的:调查分析严重创伤病人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医院共收治创伤病人3126例,其中严重创伤病人340例,340例严重创伤病人中有122例病人发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将其作为应激障碍组,其余21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调查收集34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一般资料、病情和住院期间情况等,分析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向人格、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0分、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进行机械通气、持续血液过滤和遗留残疾的严重创伤病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向人格、APACHEⅡ评分≥20分、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遗留残疾均是严重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向人格、APACHEⅡ评分高、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遗留残疾等均是严重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该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彩琴  黄热心 《护理研究》2006,20(2):547-548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具有流动性大,病情急、危、重等特点,要求医护人员的服务急、快、准,急诊护士往往是在对病人的既往病史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或者是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采取一些针对性防护措施。此外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期面对患重病、意外伤害、死亡等恶性刺激的病人,致使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现将其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点。本文主要从PTSD的社会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职业创伤性事件对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193名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分析职业创伤性事件对其影响。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69%,职业创伤性事件与急诊科护士PTSD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高,职业创伤性事件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环境与职业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本市急诊科护士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因素,而绝大多数护士防护意识薄弱,易造成心身损害。结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多,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全面性防护措施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耀霞  赵倬睿  杨巧红 《循证护理》2022,(11):1473-1477
综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分析救援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广州市5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概况;调查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发生的情况;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平民版(PCLC)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州市5家三甲医院急诊科14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语言暴力是主要形式.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个别有轻生念头.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的PCL-C得分明显高于过去1年内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非暴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中,21.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2.1%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伤害程度、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归方程,解释变异度的42.4%.结论 急诊护士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伤害程度、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业英语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英语水平的有效培训模式。方法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专业英语培训,自学为主、结合临床工作,注意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试卷,对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6.7%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培训后护士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及相关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培训前后英语测试的各项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的专业英语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及相关的工作能力,促进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调查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Chinese nurses sources scale, CNSS)、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对福州市5所三甲医院急诊科的70名二胎妊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70名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2.48±0.43)分,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感受职业压力最大(2.75±0.4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一孩年龄及护龄是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呈中度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促进其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急诊科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行性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10家三级甲等医院251名急诊科护士,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总分为33~113(86.45±14.21)分,其中公民责任维度得分最高为(4.08±0.64)分,积极参与维度得分最低为(3.07±0.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技术职称是工作敬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3.4%的变异量。结论:急诊科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水平较高,可通过实现急诊科护士与医院的心理价值交换,促进其更加有效的为组织服务,从而达到提升急诊科医疗照护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调查急诊科室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病现况,寻找其规律性.方法 2007年3-4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门诊部护士进行了消化系统症状问卷调查和其他相关心理情绪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疲倦感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组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例数和频次明显高于门诊护士组(P<0.05).急诊护士中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肠病患病人数明显高于门诊护士(P<0.001).两组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各亚型分布中,急诊护士FD、功能性便秘和IBS发病较多,门诊护士组以FD、FD+肠症状和功能性腹胀分布较多.急诊护士组的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工作疲倦感总分、PSQI总分、SCl-90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组(P<0.05).结论 急诊科室护士存在着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病倾向,后者可能与负性情绪、睡眠障碍以及护士工作劳累、紧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