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疼痛是促使人们就医的常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常被用来缓解或消除疼痛的方法有两种:即外科手术和镇痛药。由于手术疗法有时会出现合并症,药物疗法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因此,为弥补手术及药物疗法的缺点,提高治疗疼痛的效果.可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多种疾病常见的或主要的症状,也是促使病人就医的常见原因.由于麻醉医师熟悉麻醉学的各种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的使用,特别是各种神经阻滞方法和技术,用全身麻醉或外周神经阻滞的方法解除病人围术期疼痛和不适,以及对并发症的处理、急救技能监测病人各项生命体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技术在乡镇卫生院推广示范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各乡镇卫生院分别选2名主治医生,共60名医生集中培训慢性疼痛的诊断及神经阻滞治疗技术;(2)选择农村患者786例,均由受训医生对其开展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并进行3个月的定期随访。结果786例患者中,显效715例(90·97%),有效65例(8·27%),无效6例(0·76%),总有效率为99·24%。每次治疗费最低0·60元,最高48·60元,平均6·70元,疼痛完全缓解所需医疗费用平均16·29元。结论乡镇卫生院医生通过科学、可行的培训,可以掌握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技术,并能够开展有效的治疗,从而为建立“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的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疼痛以及疼痛所带来的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内许多医院建立了疼痛治疗部门。但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慢性疼痛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并不是一个学科或一个部门能够覆盖和解决得了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制定了有关建立不同层次的疼痛治疗机构的标准和要求,现编译如下,希望能为我国各级医院的疼痛治疗机构的建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敬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3,(5)
提高利多卡因pH值,可增强其神经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已被临床所证实。据此机理,1989年始我们将其用于慢性疼痛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临床资料 各种慢性疼痛病人137例,男57例,女80例,年龄20~79岁。其中腰臀肌综合症56例,肩周炎21例,网球肘12例,颈肩痛28例,腰扭伤2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两组,每组,年龄,性别,病种无统计学差异。碱化组:72例,用2%利多卡因10ml加5%碳酸氢钠10ml,强地松龙65mg,测定pH7.6。对照组:65例,2%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10ml,强地松龙65mg,pH5.3。 相似文献
6.
世界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 iatoin for the Study ofpain,IASP)在1986提出:凡是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者均称为慢性疼痛[1-4]。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有明显差异[5],表现在病因、病理生理、症状、诊断、治疗以及生理学功能方面。其次,表现在概念和定义上,急性疼 相似文献
7.
8.
9.
10.
现代疼痛治疗首先要了解伤害刺激、神经病变、疼痛及其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仅其疼痛行为可以测定,在评价疼痛行为后再考虑患者疼痛的个体差异及伤害刺激、神经病变、心理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强调指出慢性疼痛最好是应用多学科方法,这对疼痛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IASP设立了中心课程从而为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诊疗技术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各种神经阻滞疗法及微创技术在疼痛诊疗中应用日益普遍,并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关节内注射、痛点阻滞及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目前进行此类操作仍主要根据解剖定位采用盲探穿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盲探穿刺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但因其准确性差,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 ,我院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结肠癌、胃癌晚期肝、肺转移 ,引起肋间神经顽固性疼痛 8例 ,收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8例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5 8~ 75岁。患结肠癌、胃癌 ,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肝、肺转移 ,产生肋间神经顽固性疼痛。阻滞前部分患者肌肉注射杜冷丁 ,或口服双氢埃托菲片等镇痛药。1 2 镇痛效果每次肋间神经阻滞 5~ 10min后 ,肋间区疼痛消失 ,疗效维持 3d左右。 1个疗程后 ,2例维持 1 5个月 ,6例维持 2个月。3例连续阻滞 2个疗程之后 ,2例维持 3个月 ,1例维持 4个月。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