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也是世界癌症死亡的第3大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多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miRNA作为一种在恶性肿瘤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短链非编码RNA,通过与其靶基因的特异性结合从转录后水平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1]。自miRNA被发现以后,在多种生物体中发现并调查了更多的miRNA,目前,miRNA被公认为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生物过程的关键中介,包括发育、免疫反应、分化、增殖、凋亡、入侵和转移。本文从miRNA对HCC的免疫微环境、炎症微环境、血管生成微环境等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耐受及逃避机制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HCC有着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研究TME中引起HCC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产生治疗抗性的机制对HCC的临床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一种转录因子,包含受缺氧调控的α亚基,在缺氧环境中,肿瘤细胞高表达HIF-1α,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微血管生成、免疫逃逸以及治疗耐受等过程,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阐述缺氧TME中, HCC细胞激活HIF-1α的表达以促进癌细胞低氧适应,调控免疫逃逸和治疗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是指上皮细胞失去上皮表型,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存在于胚胎发生、器官纤维化和肿瘤转移过程中.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转移中存在这一现象.本文重点介绍了TGF-β通路、Wnt(wingless-type)/β-catenin通路、Hedgehog通路的组成及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调控作用.此外,还谈及了其他调控因子,如NF-κB通路、Notch通路、转录因子、microRNA、CHD1L、ARHGEF9、乙肝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细胞外基质等也参与了EMT的发生.研究EMT的分子机制是一个有前景的课题,可以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更好地理解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肝癌这种异质性恶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由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基质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 HCC可以通过多种血管生成模式形成肿瘤相关血管,已有研究表明TME各组分通过多种方式介导HCC的血管生成,使其临床抗血管生成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HCC的血管生成模式、TME对HCC血管形成调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供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48 (GPCR48)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uh7上皮间质转化(EMT)特性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GPCR48的蛋白表达水平。构建携带GPCR48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肝癌细胞Huh7过表达GPCR48;...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及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癌和正常肝组织及HepG2细胞中HIF1α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IF1α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阳性率达76.4%,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癌栓有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预后无关(P值均>0.05);Western blot 和RT-PCR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HIF1 α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3.6%.缺氧或加二氯化钴(150μmol/L)作用2 h后HIF1 α蛋白质及mRNA表达增加.结论HIF1α蛋白质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在癌组织中表达主要受氧的调节,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转移有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达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Gold等于1965年首先从结肠癌中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该蛋白在胚胎时期含量较高,而成人则含量较低。曾认为此抗体是消化道种瘤所特有,近年研究表明,CEA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本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LSAB)的方法,检测了56例HCC组织中CEA的表达,探讨它的表达与HCC肿瘤的大小、单/多发、肝硬化、组织分化、癌栓形成和转移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肝癌干细胞(LCSC)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治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已经表明LCSC是肝癌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致瘤能力的一小部分细胞,它能启动HCC的发生,并影响其增殖、侵袭、转移、复发和耐药。最近以肿瘤微环境(TME)为基础的治疗已经开展,许多研究发现靶向TME的相关元素比靶向肿瘤细胞本身更具治疗价值。TME是LCSC和肝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它与LCSC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效应,对HCC的发生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TME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如何与LCSC相互作用,调节肝癌的发生、发展。此外,还描述了TME中主要成分与LCSC相关联的一些分子靶点及治疗方法或药物,以期能在它们的基础上寻求更安全、更有效的HCC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于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HCC治疗的总体预后迄今仍无突破性改观.除了HCC病灶多中心发生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HCC极易早期门脉转移导致肝内肿瘤播散,而且因肝内转移而复发的肝癌较多中心发生的HCC预后差[1].HCC侵袭转移涉及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与肝脏的组织和解剖学特点有关.1 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由于HCC容易早期肝内播散及高度恶性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时即告不治,因此临床上HCC肝外转移相对较少.HCC转移能力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肝内…  相似文献   

10.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Hh信号异常激活可加速肿瘤的生长。Hh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串扰与肿瘤的生长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抑制Hh信号在抑制肝细胞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h信号异常激活在肝细胞癌和肝癌肿瘤微环境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与潜在的治疗意义作一综述,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肿瘤微环境缺血缺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细胞对缺氧环境适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增殖、侵袭、转移及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HIF-1α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评估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为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机制、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生长,许多实体瘤中存在缺氧的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对于感知肿瘤内的氧张力并随后介导缺氧反应激活至关重要。肝细胞癌(HCC)是最缺氧的肿瘤之一,本文总结了缺氧诱导因子通过促进糖酵解、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免疫逃避、癌症干细胞化等方式促进H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当前,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在HCC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缺氧诱导因子检测对HCC预后评估也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肿瘤的发生、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CAF的募集、活化、促血管生成及调节肿瘤免疫等方面对CAF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神经降压素(NTS)的表达与炎症微环境形成和肝瘤上皮间质转化(EMT)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来该院通过部分肝切除术确诊为HCC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资料,包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的肝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NTS,几种炎症因子和EMT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水平,且比较分析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OS总生存时间)。结果 HCC患者中NTS的表达阳性率是19.23%,NTS阳性的标本中有86.67%(13/15)表达IL-8,而NTS阴性的标本中仅有47.62%(30/63)表达IL-8,且NTS与IL-8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s=0.296,P=0.006);NTS和IL-8表达均阳性的肝癌样本中,EMT相关蛋白、膜E-Cadherin丢失表达,而细胞质中β-Catenin和Vimentin增加积累。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HCC患者组织中的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IL-8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NTS和IL-8对患者的生存期存在重要影响,NTS阳性组和IL-8阳性组患者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P<0.001)。结论 HCC患者存在NTS/IL-8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NTS的表达与炎症微环境形成能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及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仍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肝移植能从根本上切除肿瘤病灶,是HCC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主要手段之一。移植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问题,是影响受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得益于全球范围的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在HCC的诊疗方面取得了的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针对HCC肝移植适应证、复发转移预测、肝移植围手术期干预和术后HCC复发的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整合素与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整合素[1]家族为粘附分子中一类由一个alfa亚单位与一个beta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胯膜糖蛋白.目前已知的亚单位有25种alfa亚单位及11种beta亚单位,形成20余种不同的整合素.alfa,beta亚单位氨基端的球形域相互连接构成整合素胞外配基结合区.Alfa亚单位胞外域较长,含钙离子结合区,胞内域则较短.Beta亚单位的特点是胞外域含有胱氨酸的重复序列,胞内域较长.可通过与纽带蛋白等结合完成细胞内外双向信号的传递.1 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胞外基质配体相结合的识别位点已经确认…  相似文献   

17.
T淋巴细胞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主要免疫细胞,能够通过产生细胞因子、细胞毒性酶(穿孔素、颗粒酶B)等途径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从而控制肿瘤进展。同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髓样抑制细胞等免疫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免疫细胞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涉及T淋巴细胞功能调节的关键信号通路在HCC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HCC更优治疗策略的研发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EMT相关蛋白E-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有关。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肿瘤血管密度(MVD)、Vimentin阳性表达增强,而E-cadherin阳性表达下降。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IF-1α阳性表达与EMT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是患者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给肿癌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从分子水平来解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EMT 可使上皮性肿瘤细胞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在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同时,也使得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本综述阐明 EMT 与肿瘤转移及干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有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DLC-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已报道人类染色体8p缺失可能与肝癌转移有关,本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PCR)研究位于8p的DLC-1基因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根据临床病理学指标,分为高低侵袭性两组,用RQ-PCR对不同侵袭性HCC之间的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对不同侵袭转移潜能MHCC97-L、MHCC97-H、HCCLM3、Hep3B及HepG2肝癌细胞系用同样方法分析DLC-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非转移细胞系Hep3B和HepG2与转移细胞系MHCC97-L、MHCC97-H和HCCLM3之间DLC—1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