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淑仁 《现代保健》2012,(21):29-30
目的:关注新生儿心肌酶变化,预测病情及预后。方法:选择110例窒息新生儿及52例健康新生儿做心肌酶谱分析。结果: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窒息全组的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酶活性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心肌酶,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预测病情评估预后,协助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63-356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14例窒息新生儿生后24 h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增高,重度窒息组CK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心肌损害总发生率为85.05%,轻度窒息组为83.52%,重度窒息组为92.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CK-MB活性增高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包克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4,(25):4097-409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窒息新生儿64例,其中重度窒息22例(重度组),轻度窒息42例(轻度组),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重度组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139.66±11.62)U/L、(958.37±50.44)U/L、(958.37±50.44)U/L、(138.06±9.82)U/L和(526.18±46.36)U/L,高于轻度组[(76.47±8.51)U/L、(410.28±17.26)U/L、(410.28±17.26)U/L、(63.71±5.09)U/L和(354.80±32.15)U/L],且重度组和轻度组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治疗1周后,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65.12±5.39)U/L、(116.12±9.48)U/L、(107.84±9.83)U/L、(131.28±10.46)U/L和(201.30±17.84)U/L,均低于治疗前[(101.38±9.64)U/L、(814.52±36.19)U/L、(490.51±30.36)U/L、(815.62±56.19)U/L和(493.64±29.32)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均升高,并可根据其升高的程度,作为辅助判定窒息程度及心肌损害的客观参考指标,并可评估患儿预后状况,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马俊枝  刘琳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117-21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窒息后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时窒息新生儿82例,轻度窒息50例,重度窒息32例为观察对象,无窒息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72 h内采静脉血3 ml,6 h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根据有无后遗症分为预后正常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AST、LDH、CK-MB、HBDH在重度组与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ST、LDH在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血清酶活力均较预后正常组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谱升高越显著,且可用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斌 《现代医院》2005,5(1):22-2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87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窒息组、窒息并心肌损害组 ,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 ,并按窒息轻重分为两组 ,分别测定GOT、LDH、HBDH、CPK、CKMB 5种心肌酶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窒息组较无窒息组除CKMB外其余 4种酶均升高 (P <0 0 1) ,窒息并心肌损害组心肌 5种酶均升高 (P <0 0 1) ,各种酶的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P <0 0 5 )。结论 心肌酶谱的测定尤其CKMB的测定对窒息并发心肌损害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按病情程度将80例HIE分为轻度HIE组(30例)、中度HIE组(26例)和重度HIE组(24例);同期选择2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程度HIE患儿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心肌酶谱[AST、CK、CK-MB、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及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E患儿血清心肌酶谱、NS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心肌酶谱、NSE水平随病情加重均逐渐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HIE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和NSE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HIE预后差患儿心肌酶、NSE水平高于预后好者(P<0.01)。结论: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可作为早期诊断HIE心肌损伤的指标,并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时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唾液酸水平。方法根据Apager评分将出生2 h内的121例新生儿分窒息组(48例)和对照组(73例),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唾液酸水平。结果窒息组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窒息租和对照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总体中早产儿血清唾液酸水平(26.0±5.0 mg/dL)显著低于足月儿(29.7±9.2 mg/dL,t=2.26,P=0.029)。结论产时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非窒息新生儿,但血清唾液酸水平与窒息无明显相关,早产儿血清唾液酸处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窒息新生儿脐血心肌酶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酸中毒可致多系统器官损害,心肌损伤发生率28%~44%。有高达66.5%的报道。为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规律,本文通过对正常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心肌酶CPK、CK—MB活性测定,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CK—MB活性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检测观察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引起心肌损害的意义。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同时2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明显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方明晓 《现代医院》2007,7(1):13-14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1)水平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18~24小时经股静脉抽血2ml送检,检测cTn-I、肌酸肌酶(CK-MB)水平,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样本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各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Tn-I水平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为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62例小儿热性惊厥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莉英  陈颖  石霖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35-1636
[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抽搐后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热性惊厥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 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 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 tate dehydrogenase,LDH)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治疗热性惊厥患儿时要注意保护心肌,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及电解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莉 《现代医院》2008,8(1):42-43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糖、电解质的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窒息新生儿在生后24h内采取股静脉或颈静脉血2ml。观察组采血时平均日龄8.62h,对照组10.2h,留取血糖标本均在喂养和输液前取血。结果观察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糖<2.24mmol/L者,观察组11例(34.4%),对照组2例(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4.79,p<0.05)。观察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其中血清肌酐≥132μmol/L者6例。血清钠浓度低于对照组,其中血清钾>6.4mmol者观察组18例,对照组6例,两组差异显著(2=3.89,p<0.05)。血清钠<124mmol/L者观察组23例,对照组9例,差异非常显著(2=10,p<0.01)。两组血清氯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钙低于对照组,其中低于1.8mmol/L者观察组8例,对照组1例,差异显著(2=4.44,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注意血糖、血钠、钙、钾的检测,防止低血糖、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及促使其恢复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其中重度窒息组随机分为禁食组(A)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B),用放射免疫法对出生后第1日喂奶前及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进行了测定,与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①轻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重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后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均较生后第1日喂奶前升高(P<0.05);其中A组仍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B组其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新生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基本同正常新生儿,提示可酌情给予早期胃肠营养。②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明显降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两种激素水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使用Bayes准则逐步判别分析血液细胞化学和生物化学参数,对矽肺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显示,血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糖原,脂肪和过氧化物酶及红细胞谷胱和乳酸脱氢酶六项指标,对接尘组,脱尘组,矽肺组,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有一定的判别效果,总判别答合率为65.52%,对各组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0.32%,71.88%,45.46%,65.00%,40.00%,结合判别效果和符合率,此六项指标初步显示对矽肺  相似文献   

16.
吴开生 《现代医院》2014,(11):66-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酶(HBDH)三项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邓恩庆 《现代医院》2006,6(5):30-31
目的分析心先安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条件下,治疗组应用心先安3~5mg/(kg·d)加入10%葡萄糖15ml稀释后微量泵输液,1h内滴完,每天1次,疗程10~14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46(60·8%),总有效率42/46(91·3%);对照组:显效率19/43(44·1%),总有效率34/43(79·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先安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MODS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心肌酶。结果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MODS患者血清酶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相关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3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如燕 《现代医院》2007,7(4):36-37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娩方式、产程情况及胎儿窘迫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阴道助产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亦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重要因素,羊水异常、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等均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其发生率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产科及新生儿处理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加强产时监护,避免滞产,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