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KC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较多 ,目前发现蛋白激酶 C(proteinkinase C,PKC)在凋亡发生过程中起着信号传导作用。作为细胞信号传导重要成分的 PKC在细胞的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PKC是一个富含丝 /苏氨基酸的激酶 ,由 77~ 2 3Kd的多肽单链构成〔1〕,除在凋亡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参与调节神经兴奋性、突触塑形、细胞增生和分化、基因表达及细胞坏死。1 PKC分类与结构根据 PKC结构及特征 ,把它们分成三大类〔1~ 3〕。经典 PKC(CPKC)包括 α、β1 、β2 和 γ四种亚型。新型 PKC(n PKC)包括 δ、ε、η、θ、ξ五种亚型。不典型 PKC(a PK…  相似文献   

2.
虽已知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参与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但PKC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正常肾组织中可见多种PKC同工酶,肾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江苏省汉族人群蛋白激酶Cη(PKCη)基因A142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PKCη基因A1427C多态性、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对照组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神经科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40.8%)及CC+AC基因型频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29.5%和49.0%),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与非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比较,患脑梗死的OR值为1.649,(95%CI:1.108-2.456);与AA基因型比较,CC+AC基因型患脑梗死的OR值为1.933,(95%CI:1.123-3.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脂血症和C等位基因患脑梗死的OR值分别为2.102、2.004及1.857。结论PKCη基因A1427C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δ(PKCδ)是非典型PKC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作为信息分子,PKCδ在多种细胞外刺激因素诱导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见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之外,PKCδ还参与胰岛素敏感性、内质网应激的调节过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蛋白激酶Cη(PKCη)转基因对心脏表型的影响.方法表达低水平(Tg-PKCη-L)和高水平(Tg-PKCη-H) 靶心脏野生型PKCη的转基因小鼠通过标准技术被建立.Tg-PKCη-L、Tg-PKCη-H阳性鼠通过PCR和Southern 印迹鉴定,转基因阴性鼠作为研究对照.用非开胸经颈总动脉插管的显微外科技术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评价小鼠左室收缩功能.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α-骨骼肌肌动蛋白(α-Skeletal Muscle Actin)和PKCη表达水平.苏木精染色进行心脏组织学分析.结果与对照鼠相比Tg-PKCη-L、Tg- PKCη-H鼠基线左室最大收缩压、左室收缩压、最大收缩速率(dp/dt)、-dp/dt、左室舒张末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左室dp/dt剂量依赖的升高无明显抑制(均P>0.05).此外,Tg- PKCη- H、Tg-PKCη-L鼠心脏/体重比、心肌α-肌动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心肌组织学分析表现了正常的心肌细胞形态.结论低水平和高水平PKCη的转基因过渡表达未导致心肌肥厚、心衰表型的出现.用非开胸经颈总动脉插管的显微外科方法能敏感、准确地评价小鼠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C激活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C(PKC)是一个由多基因编码的多功能同工酶家族 ,目前发现至少有 12种亚型。高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可引起多种组织内二脂酰甘油 (DAG)水平升高 ,DAG可激活PKC。不同的PKC亚型可介导或抑制胰岛素的作用 ,促进葡萄糖代谢或引起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 ,持续高血糖引起的DAG PKC系统激活与糖尿病多种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选择性PKC β抑制剂LY3335 31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已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膜后信息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了解PKC信息通道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探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钙和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PKC通过对蛋白质的磷酸化而发挥生理作用。鉴于血小板中PKC的底物较多,其中40kd蛋白是PKC作用最明显底物。PKC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时期血小板PKC、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以及红细胞PKC活性变化,以探讨PKC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PKC上调心脏营养素-1促进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CT-1诱导心肌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并差速贴壁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MTT比色法测定各孔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①无血清DMEM培养心肌细胞24 h后加入4个剂量组CT-1(0.110 nmol/L),随着剂量的增加MTT计数随之增高,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②在培养介质中预先加入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佛波酯(PMA),30 m in后再加入CT-1,MTT计数明显增加,而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Cal)则使MTT计数明显降低;③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亚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选择性抑制剂PD098059进行预处理,再加入CT-1,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与单纯CT-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单纯用ERK抑制剂PD098059对心肌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预先加入ERK抑制剂PD098059,再加入PMA和CT-1,MTT计数明显降低,与(PMA+CT-1)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CT-1对心肌细胞存活率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KC可上调CT-1促进的心肌细胞存活率,PKC可能成为CT-1促进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CT-1诱导心肌细胞存活率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先激活PKC,然后诱导MAPK亚型ERK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蛋白激酶Cη(PKCη)转基因对心脏表型的影响。 方法表达低水平 (Tg PKCη L)和高水平 (Tg PKCη H)靶心脏野生型PKCη的转基因小鼠通过标准技术被建立。Tg PKCη L、Tg PKCη H阳性鼠通过PCR和Southern印迹鉴定 ,转基因阴性鼠作为研究对照。用非开胸经颈总动脉插管的显微外科技术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评价小鼠左室收缩功能。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α 骨骼肌肌动蛋白 (α \|SkeletalMuscleActin)和PKCη表达水平。苏木精染色进行心脏组织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鼠相比Tg PKCη L、Tg PKCη H鼠基线左室最大收缩压、左室收缩压、最大收缩速率 (dp/dt)、 dp/dt、左室舒张末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左室dp/dt剂量依赖的升高无明显抑制 (均P >0 0 5 )。此外 ,Tg PKCη H、Tg PKCη L鼠心脏 /体重比、心肌α 肌动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心肌组织学分析表现了正常的心肌细胞形态。结论 低水平和高水平PKCη的转基因过渡表达未导致心肌肥厚、心衰表型的出现。用非开胸经颈总动脉插管的显微外科方法能敏感、准确地评价小鼠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膜后信息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了解PKC信息通道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探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醛固酮可在肾上腺外组织如心肌血管分泌,外周及心血管局部的醛固酮都参与诱导心肌肥大,而且局部的醛固酮更有效促进心肌肥大.它通过上调钙通道数量诱导心肌肥大;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血管紧张素受体-Ⅰ(AT-1)、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录因子(AP-1)、核因子(NF-κ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磷脂酶C(PLC)、甘油二酯(DAG)、蛋白激酶C(PKC)等多条复杂的途径,而且它们之间还可能存在交互对话.  相似文献   

13.
何华 《高血压杂志》2006,14(7):514-516
心肌肥厚(Myocardial Hypertrophy,MH)是心脏在负荷增加时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适应性反应,可发生于高血压、瓣膜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是增加心血管病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独立预测因子。MH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机械压力刺激、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α1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均可造成心肌肥厚。这些导致肥厚的刺激因素能通过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分子(如PKC、受体TPK、Ras、MAPK家族、JAK等)诱导相关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增加。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1977年在鼠脑的胞质成分中发现的一种蛋白激酶,是依赖钙、磷脂(PL)、二酰甘油(DAG)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多基因超家族,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成分,在机体生长分化、血管平滑肌收缩及凋亡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目前PKC分3大类、12个以上亚型。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PKC)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的信号传导均起重要作用,因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PKC可通过不同的环节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包括细胞周期、凋亡、端粒酶及p53基因等。不同的PKC亚型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甚至相反,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PKC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而且可能为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性脑膜瘤占成人脑膜瘤的5%~8%,其侵袭性行为导致手术后容易复发。作者前期研究表明Claudin-6表达下调可能在脑膜瘤发生和侵袭中起作用〔1〕。蛋白激酶C(PKC)作为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信号转导中的磷脂依赖型蛋白激酶,在维持紧密连接(TJs)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前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 ( a)〔Lp( a)〕及血小板蛋白激酶 C( PK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 3 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Lp( a)水平及血小板膜相对分子质量 4 70 0 0、2 0 0 0 0蛋白质表达的 PKC活性 ,并设对照组。 结果 脑梗死组 Lp( a)水平〔中位数 ( M)为 3 3 4 .1 4mg/ L〕较对照组 ( 1 3 6.2 6mg/ L)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 PKC的基础活性 ( 0 min)、活化 3 min及1 0 min的活化活性 ,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4 872、60 1 9及 74 52cpm,对照组分别为 2 0 1 5、2 886及 3 74 1 cpm;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2 4 1 8、3 52 6及 4 42 3 cpm,对照组分别为 1 84 3、2 559及 3 0 2 2 cpm。梗死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为 P<0 .0 1 ) ;Lp( a)与血小板 PKC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高水平的 Lp( a)与异常活化的血小板 PKC是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 ,而 Lp( a)与血小板 PKC的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蛋白激酶C与糖尿病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 (DC)。近年来研究认为高血糖可通过激活二脂酰甘油 (DAG) 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系统 ,调节细胞的生长、收缩性、通透性、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基因表达 ,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微血管病变和间质纤维化 ,影响心功能 ,在D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阻断DAG PKC通路对D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蛋白激酶Cα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收缩及合成表型 ,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亚型对其转化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及传代培养分别获 2种VSMC表型细胞 ,细胞特性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鉴定。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竞争RT PCR) ,观察 2种表型细胞的PKCα表达。结果 酶消化法分离的VSMC较传代培养的VSMC显示缬蛋白(desmin)表达呈强阳性。2种表型细胞经超微结构观察分别显示典型的收缩表型及合成表型变化。PKCα表达在酶消化法分离的VSMC中明显高于传代培养的VSMC(t=3 .5 68;P <0 .0 5 )。结论 PKCα亚型在收缩表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合成表型 ,提示该亚型对维持VSMC的收缩表型起了一定作用。研究中选用竞争RT PCR方法克服了以往使用 β actin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为常见而复杂的心律失常,容易引起心房内血栓、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脑卒中、痴呆和心力衰竭.引起房颤的原因有很多,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s,SK channels) 是引起房颤的新的离子通道,由于它具有心房选择性特点,从而作为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对SK 通道的调控可能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新途径[ 1 ].人类SK 通道上存在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氨基酸序列[ 2 ],同时PKC 参与了体内多种物质的生物合成,是重要的信号传导介质.本文对近年来心房颤动患者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与PKC 对其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 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应用TPK和PKC抑制剂后均可显著抑制肝肉芽肿病变,PKC抑制剂可使肉芽肿减少率达56.2%~63.4%(P<0.01)。PKC抑制剂主要抑制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其抑制率为34.1%和65.6%(P<0.01),而对NO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KC抑制剂对IL-4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应用PKC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可显著抑制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Th2优势应答并介导Th2向Th1免疫反应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