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材》2017,(10)
目的: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分子蒸馏提取分离磨芋神经酰胺。方法:以神经酰胺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神经酰胺的工艺参数;对影响分子蒸馏纯化磨芋神经酰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神经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35 MPa、温度7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磨芋神经酰胺的平均收率为0.2113%。分子蒸馏纯化超临界磨芋神经酰胺萃取物的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140℃,蒸馏真空度50 Pa,进料速度1 d/s,刮板转速250 r/min,冷却水温度4℃。结论:该研究工艺稳定、可靠,为磨芋神经酰胺的产业化与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萃取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5℃,时间100min,分离Ⅰ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50℃,CO_2的流量控制在45kg/h,其挥发油得率为1.98%。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和提取率高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和油的品质综合评分为指标,对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闪式提取5个提取方式进行实验优选;再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所选提取方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效果最佳,经正交实验考察发现对云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其次是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分离温度,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择。结论:云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分离柱压力6.5MPa,分离温度30℃。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报道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为29 MPa,温度55 ℃;分离Ⅰ压力为10 MPa,温度60 ℃;分离Ⅱ压力为5.6MPa,温度45℃;分离柱压力为18 MPa,温度为70 ℃;CO2流量为12 kg/kg原料·h;萃取时间3 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并和传统汽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比汽油法优越,表现在收率高、提取时间短等方面,两种方法成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林秀仙  吴惠勤 《中药材》1998,21(8):403-405
本文对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对收油率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超临界CO_2提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常规石油醚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5)
目的:研究从磨芋中提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超临界CO_2最优工艺及成分分析。方法:以磨芋脂溶性成分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提取物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5℃,萃取时间1.5 h。磨芋脂溶性成分平均收率为1.086%。对磨芋脂溶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成分。结论:与乙醇浸渍法相比,超临界CO_2萃取具有萃取收率高、萃取时间短、脂肪油比较澄明等优点,二者之间成分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收油率为指标,比较两种提取当归、川芎挥发油的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SEF-CO2)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以收油率为指标,分别采用正交设计提取挥发油。结果SFE-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32℃、分离Ⅰ压力8.0mPa、分离Ⅰ温度30℃、粉碎度为粗粉,在该条件下的收油率为3.39%;而SD提取挥发油收油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加水量12倍、蒸馏时间8h、粉碎度为细粉,在该条件下的收油率为1.02%。结论SPE-CO2收油率相对较高,且具有绿色环保概念;水蒸气蒸馏其制备方法投资少且适宜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为 2 9MPa,温度 5 5℃ ;分离 压力为 10 MPa,温度 6 0℃ ;分离 压力为 5 .6 MPa,温度 45℃ ;分离柱压力为 18MPa,温度为 70℃ ;CO2流量为 12 kg/ kg原料· h;萃取时间 3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 ,并和传统汽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 CO2 萃取方法比汽油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高、提取时间短等方面 ,两种方法成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王平  陈锡林  李丽  柳能军 《中成药》2004,26(6):440-443
目的:确定川芎、高良姜、片姜黄和羌活的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结果:(1)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浸泡时间12h,粉末粒度细,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高良姜: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片姜黄:浸泡时间24h,粉末粒度中,提取时间1.5h,加水比1:5;羌活: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5h;高良姜:温度为60℃,粉末粒度中,压力25MPa,提取时间0.5h;片姜黄: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0MPa,时间1h;羌活: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h.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要优于水蒸汽蒸馏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胡桃醌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工艺。方法以胡桃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考察变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胡桃醌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90 min,95%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流量0.5 mL/min,CO_2流量为2 mL/min胡桃醌提取率可达80.33%。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20MPa ,温度30℃;解析釜I压力为12MPa ,温度6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10~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6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0~2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2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相似文献   

12.
谢小霞  葛发欢 《中药材》2007,30(3):345-349
以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三叶木通种子中萃取脂肪油,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收率的影响,以及分离压力对脂肪油酸值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11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5℃,萃取时间2 h。同时将该方法与传统溶剂提以法进行比较,并进行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油的组成基本一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聂诗明  张桂芝  张鹏涛 《中药材》2005,28(3):226-22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药材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解析分离条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优选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20L/h,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研  葛发欢 《中药材》2003,26(10):749-75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卵磷脂得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50℃,解析釜I压力为6MPa,解析釜Ⅰ温度55℃。结论:和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具有节约溶剂、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优选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0.3 mL.g-1,萃取时间1 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75℃。  相似文献   

16.
黄芪甲苷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海燕  关溯  黄民 《中药材》2005,28(8):705-708
目的:探索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萃取剂流速和夹带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水提法比较.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温度45℃,萃取时间2小时,夹带剂为95%乙醇,夹带剂量4 ml(95%乙醇)/g(干黄芪粉),CO2流量10 kg/kg·h.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方法稳定、提取率高,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7.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从补骨脂中萃取分离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及脂肪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其中补骨脂素可从萃取物中直接析出结晶。同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脂肪油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超临界CO2提取补骨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70℃;解析I压力9MPa、解析I温度60℃,脂肪油由油酸、亚油酸等6种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椒目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椒目中α?亚麻酸的含量和椒目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两因素对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分离釜Ⅰ温度、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温度30℃。结论: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从银杏外种皮中萃取银杏酚酸的工艺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等条件对银杏酚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银杏酚酸的最佳条件,用HPLC法对银杏酚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45℃,萃取时间6h,CO2流量为2L/min为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酚酸比传统方法优越,表现在得率、纯度高,无溶剂残留,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