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细叶黄皮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叶黄皮各器官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细叶黄皮茎、根、叶、果实及花挥发油的共有化合物为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质量分数分别为32.89%,38.09%,28.97%,58.40%,100.00%。化合物的主要类型为芳香类、烯类、烷烃类及酸类。结论:研究了细叶黄皮各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细叶黄皮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海南产黄皮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在对5种不同性质的萃取头考察优化后,选用L_(16)(4~5)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其他5个影响HS-SPME萃取的因素(水的体积、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NaCl添加量),最终采用GC-MS相似度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对黄皮叶、果皮和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最终确定的萃取条件为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取样品粉末10.0 mg于20 mL顶空瓶中,加水2.0 mL和NaCl 0.2 g,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30 min,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从海南产黄皮叶、果皮和种子中分别鉴定出83、96和106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24%、92.15%和95.92%,含量较高的均为倍半萜类成分,其成分和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差异较大。结论 HS-SPME-GC-MS法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无需有机溶剂,谱库相似度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提高了分析鉴定的准确性,为海南产黄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能对中药中高沸点及微量成分进行富集分析,更全面、科学地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表征及评估。  相似文献   

4.
黄皮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皮果药材中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法萃取挥发油,用HP6890GC-5973MS进行分析,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化学成分。利用SPECTRO CIRO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Agilent 7500a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和915-塞曼测汞仪直接进行测定微量元素。结果:共鉴定出36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5%以上;并测定出11种微量元素。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18种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皮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1%。结论: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9.56%)、石竹烯(14.29%)(、S)-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12.35%)、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22.25%)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皮果核水煎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取SD大鼠原代皮城神经细胞,周内毒素(LPS)造成细胞炎性损伤,造模成功后,将黄皮果核水提取物HP-14作用于细胞,并观察其对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HP-14对细胞中TNF-α和IL-6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有抑制作用,并且对炎性因子的释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黄皮果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GC-MS分析桂枝汤不同配伍对桂枝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YS  Zhong WJ  Guo LB 《中药材》2012,35(3):410-415
目的:分析桂枝汤不同配伍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探讨配伍与挥发油成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及桂枝汤不同组方配伍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提取物中挥发油成分。结果:单味桂枝中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在配伍后得以保留,并在挥发油总量中占主要比例,但其中几个主要组成成分的峰面积有所降低,桂枝汤不同配伍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数目均较单味桂枝多,新增成分主要来源于生姜。结论:GC-MS能较全面地反映桂枝汤不同配伍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该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137种化合物,其中1号样品鉴别出57种,2号样品鉴别出57种,3号样品鉴别出54种,4号样品鉴别出48种,5号样品鉴别出58种,6号样品鉴别出60种,7号样品鉴别出53种,8号样品鉴别出55种,9号样品鉴别出56种,10号样品鉴别出58种,11号样品鉴别出54种,12号样品鉴别出50种,挥发油成分由烃、酸、醇、酯、醛、酮、酚、醚8类化合物组成,其中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7,10,13-十六碳三烯酸,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硬脂酸,山嵛酸,木焦油酸。结论: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提取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发现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及种类相差较大。为云南松松针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20,(1)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金钮扣花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以环己烷为溶剂,分别用回流法和超声法从金钮扣花中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离检测挥发油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所得样品成分进行相对百分含量的计算。结果:金钮扣花的环己烷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2.46%和2.13%,差异不明显;从回流和超声提取的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出27个和52个化学成分,共有成分14种,主要有烷烃、酯、醇、烯烃及N-烷基酰胺等多种类型的成分,其含量有明显差异;回流提取的样品中二十一烷的含量高达48%;超声提取的样品中检测出6个金钮扣属特征性成分N-烷基酰胺类化合物,而回流提取的样品中仅检测出1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金钮扣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差异,与回流提取法相比较,超声法提取的样品中总成分数量和N-烷基酰胺类成分的数量均较高,而饱和烷烃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药紫金砂挥发油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砂为土家族常用药物,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1]。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地。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胁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2]。王长岱等曾对拐芹根及根茎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3],表明其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α-蒎烯、α-水芹烯。与本试验报道基本一致,但由于样品采收地点、采收时间、挥发油提取方法不一致。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异。本文对紫金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紫金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GC-MS法分析比较产地鲜切加工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对片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片姜黄的产地加工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法分析鉴定,对片姜黄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确认,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分析鉴定,产地鲜切加工样品挥发油鉴定出29种成分,传统加工样品挥发油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有19种。结论产地加工与传统加工的片姜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只在微量成分上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梅文莉  曾艳波  刘俊  戴好富 《中药材》2007,30(5):551-555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了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五批沉香样品所提挥发油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首次报道从国产沉香挥发油中发现了苍术醇、圆柚酮、缬草烯酸、velleral、愈创醇、γ-古芸烯、γ-蛇床烯、绿花白千层醇、异香橙烯环氧化物、朱栾倍半萜和α-木香醇等倍半萜成分,以及2,4-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苯基丙酸、1-苄氧基-8-萘酚、茴香基丙酮等芳香族成分。比较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建议将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作为评价沉香质量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GC-MS和UPLC技术分别建立了迷迭香挥发油及非挥发成分的指纹图谱,运用GC-MS和UPLC-Q-TOF-MS技术推测出63个挥发油成分和38个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含氧单萜、黄酮、二萜类成分等。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市售迷迭香样品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进口迷迭香挥发油属于摩洛哥/突尼斯型,国产者属于西班牙型;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和国产迷迭香各自聚类;eucalyptol,(+)-α-pinene、鼠尾草酸等14个成分为差异成分,其中国产样品中(+)-α-pinene,o-cymene、鼠尾草酸等10个差异成分的量较进口样品高,eucalyptol,(+)-camphor等4个成分的量较进口样品低;另,迷迭香中重要活性成分迷迭香酸的量在各样品中离散度大,因此需对市售迷迭香的质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4.
张桂芝  张立  孟庆华 《中成药》2010,32(7):1092-1095
目的:研究姜黄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成分和指纹图谱,作为评价姜黄饮片的内在质量的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批样品的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然后利用Excel2003建立姜黄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结果:10批样品挥发油的27种特征成分均为芳香黄酮、姜黄酮、姜黄新酮、α-姜黄烯、姜烯、β-倍半水芹烯等,这27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共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8%~94.9%。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形成了特征性指纹图谱。结论:该研究方法和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作为姜黄饮片的鉴定和内在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GC-MS 在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GC-MS对加味苍耳子散、清上祛痛胶囊、肠炎灵片、健中疡愈片等复方制剂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味药挥发油的特征成分或主要成分基本能从复方挥发油中检出;而在一些成品中仅检出脂肪酸类挥发性成分。表明其制剂工艺未对挥发油进行收集或挥发油损失过多。有待改进。研究结果表明GC-MS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的建立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半夏厚朴汤及相关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等变化,探讨半夏厚朴汤配伍与其挥发油成分变化的关系及规律。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检测复方半夏厚朴汤、单味药厚朴、紫苏叶、生姜、及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结果:各样品具有数目不同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夏厚朴汤54个、厚朴44个、紫苏叶15个、生姜53个、及配伍厚朴与紫苏叶26个、厚朴与生姜51个、紫苏叶与生姜75个。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及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后成分主要来源于分别为厚朴、生姜。复方成分种类主要源于3个单味药材的加和,而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来源于生姜。结论:半夏厚朴汤及配伍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数目及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表明在煎煮过程中相关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溶解性发生变化或相互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汉方药水煎液是由生药与水通过煎煮方法制得的,其中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与汉方药提取剂中挥发油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为了阐明调节挥发油成分煎入水煎液的基本机制,作者测定了生药与提取剂不同容积比时挥发油成分煎入水煎液的煎入率。样品水煎液用川芎、小茴香和肉桂,以生药与提取剂不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方法:采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月份龙脑樟枝叶,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主要类型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右旋龙脑、异龙脑、樟脑的含量。结果:与3年生长期样品相比,生长期为2年的龙脑樟枝叶挥发油得率稍高,且成分类型更少,主成分右旋龙脑GC-MS峰面积占主要成分总峰面积的80%以上。2年期的龙脑樟叶中,11月底采集的龙脑樟鲜叶挥发油得率最高(1.37%);每个月份样品中右旋龙脑质量分数均70%,其中5月份样品中质量分数最高,达87%;樟脑的质量分数11月份最低,仅0.32%;但所有挥发油样品中均不含异龙脑。结论:龙脑樟的最佳采收年限为2年,最佳采收期为11月底至12月初。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可同时测定龙脑樟中3种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可为龙脑樟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炮制对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成,以明晰炮制对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姜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和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阐明姜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不同姜样品挥发油含量:生姜(扣除水分后)>干姜>炮姜>姜炭;不同样品的气相色谱图比较表明,生姜在炮制过程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变化,只是成分比例关系的变化,其中生姜中低沸点成分较干姜、炮姜、姜炭多;大量成分莰烯、β-水芹烯、α-姜黄烯、α-反式-β-香柠檬烯和倍半水芹烯在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均存在.结论:与生姜相比,炮制降低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尤其是低沸点成分的含量;但是,不同姜炮制品在挥发油成分上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红车轴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成分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红车轴草茎、叶和花共鉴定出155种化合物,包括烃类55种、醇类29种、酮类23种、酯类13种、醛类21种、酸类2种、酚类3种、杂环及其他类化合物9种。茎鉴定出9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15%,主要含有35种烃类(39.14%),18种醇类(10.86%),16种酮类(19.61%),6种酯类(4.06%),11种醛类(7.48%);叶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5.17%,主要含有37种烃类(41.58%),16种醇类(14.88%),12种酮类(18.18%),3种酯类(9.27%),14种醛类(4.69%);花鉴定出78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1.66%,主要含有28种烃类(45.24%),12种醇类(4.81%),10种酮类(11.57%),8种酯类(6.65%),11种醛类(9.24%)。茎、叶和花3个样品获得的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分别为0.56×109,1.14×109,0.55×109,叶中挥发油具有最大的峰面积。3个部位样品中共有成分为41种,但茎、叶和花含有特有成分分别为29,41,14种。2个主成分可代表3个样品的155种挥发油成分,样品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叶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结论:红车轴草茎、叶和花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