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芮和恺  吴美芬 《中药材》1991,14(4):12-13
植物名称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korshinskyi);粗毛甘草(G.aspera);云南甘草(G.yunnanensis)。材料类别带节茎段。培养条件 MS培养基附加(1)BA0.5mg/L(激素浓度单位下同);(2)BA1;(3)BA2;(4)BA4;(5)BA2 NAA0.05;(6)ZT0.5;(7)ZT2;(8)ZT8及生根培养基(1/2)MS附加NAA0.1。培养温度25±1℃。每日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约15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光果甘草等五种甘草种子经常规消毒后播在MS培养基上进行无菌萌发,得到无菌苗。取上述无菌苗的带节茎段接入各种培养基内进行试验。将光果甘草带节茎段插入培养基(5)内,  相似文献   

2.
甘草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又名甜草、蜜草、美草等,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甘草属(Glycyrrhiza)甘草(Licorice)的根及根状茎.药典收载的甘草主要包括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1-2].  相似文献   

3.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何三民  石森林 《中草药》2003,34(7):618-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有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光果甘草 G. glabra L .3个种。为了保证临床疗效 ,本实验对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1 仪器与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Lambdal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PE) ,Metter AE1 63电子分析天平。乙腈、二水醋酸、甲醇均为分析纯 ,水为重蒸水。甘草购自浙江中医学院实验药厂 ,胀果甘草和光果苷草均购自浙江省金华市医药站药材公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 (自制 ,均经光谱学鉴定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甘草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进行了快速无损鉴别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对原始样品直接检测,获取样品的全部完整的光谱信息,通过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模式识别技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实现了甘草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快速无损鉴别.结果 甘草、伪品刺果甘草虽然属于同一科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利用简便方法提取和分离新疆光果甘草异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的工艺。方法:分别利用二氯甲烷、甲醇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法,对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提取率进行考察;再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法对光甘草定进行分离纯化,对文献工艺进行简化。结果:利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光果甘草总黄酮粗提物中,光甘草定的含量分别达2.9%(出膏率2.5%)、2.6%(4.8%)和2.3%(4.5%)。结论:用乙醇提取光果甘草总提取物具有提取率高、安全和环保等优点;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粗提取物中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分离、再利用制备薄层法进行分离纯化,在快速制备高纯度的光甘草定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方法比文献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中草药》2018,49(20):4780-4784
目的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ata 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的功效,历代本草皆视其为重要药物。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甘草中的两个重要黄酮类化合物,药效显著,具有抗溃疡、抗艾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评价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光果甘草G. glabra的质量,通过化学计量学寻找质量差异标志物并建立快速判别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模型。方法 建立甘草药材液相指纹图谱,确立共有峰,共有峰数据结合模糊物元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及质量差异标志物筛选。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不同的快速判别模型,通过对比筛选出最佳的快速判别模型。结果 模糊物元分析表明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存在显著差异;经PLS-DA,结果表明甘草酸铵、甘草素、甘草苷为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标志物;光谱经SG预处理,iPLS波段筛选所建立的决策树判别模型,精确率为0.88、准确率为0.88、F1(精确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为0.88。结论 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判别模型,为快速区分这2种基原甘草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助于提升甘草药材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RP-HPLC法测定甘草废渣及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查耳酮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车庆明  孙启时 《中草药》2006,37(12):1881-1883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素有“国佬”之称。甘草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溃疡、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炎、降血脂、镇痛等药理活性,同时还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领域[1,2]。长期以来,工业化生产只对甘草中的甘草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药渣则被当作废渣遗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12.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季宇彬  姜薇  范玉玲  尚明 《中草药》2004,35(9):1081-1082
在我国甘草药用历史悠久,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医学认为其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和光果  相似文献   

13.
甘草种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4种药用甘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黄甘草(G.eurycarpa P.C.L i)及光果甘草(G.glabra L.)种子的形态、显微特征,并与3种非药用甘草种子进行比较,为保证栽培甘草种子的正确及繁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 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甘草查尔酮A、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胀果甘草渣开发利用及其黄酮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Kinetex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310、254 nm,柱温为30℃,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HPLC分析表明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中含甘草查尔酮A等10个黄酮成分和甘草次酸,本文选择含量较高的甘草查尔酮A和分离度较好的甘草黄酮B、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3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98.4%、103.1%,RSD均小于2.3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胀果甘草渣及其黄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荣  李多伟 《中成药》2012,34(7):1391-1393
目的 建立测定非洲马铃果中柳叶水甘草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非洲马铃果中柳叶水甘草碱含有量的差异.方法 色谱柱为Inert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碳酸铵溶液(7:3,v/v),检测波长275nm,体积流量1.2mL/min.结果 柳叶水甘草碱在0.02~0.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n=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以正己烷热回流法提取的非洲马铃果中柳叶水甘草碱含有量较高且杂质较少.结论 用该法测定了不同方法提取非洲马铃果中柳叶水甘草碱的含有量,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参与刺果甘草为同科属植物,其外形特征较为相似,本文从性状特征、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三个方面探讨苦参与刺果甘草的区别,为鉴别苦参及其伪品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栽培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形成动态进行分析,为胀果甘草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每年的9月10日,20日和30日样品测定甘草根和根茎产量;用每年9月30日的样品测试甘草根和根茎甘草酸含量,甘草酸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胀果甘草产量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第1年产量很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产量增长速度虽变缓,但较第2年和第1年产量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栽培的胀果甘草第1年和第2年甘草酸含量分别为1.22%和1.96%,均达不到国家药典标准;第3年甘草酸含量为3.19%,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结论根据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积累动态分析,栽培胀果甘草应种植3年后收获。每年地上部分的刈割期宜在9月下旬植株枯萎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纯化胀果甘草多糖,并研究其结构及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胀果甘草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红外光谱(IR)法、气相-质谱(GC-MS)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分析其结构,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胀果甘草根及根茎经水提醇沉,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4Da的均一多糖组分GiP-3。对该多糖的结构和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iP-3是由阿拉伯糖(Ara),鼠李糖(Rha),半乳糖(Gal)以1∶0.12∶18组成的中性阿拉伯半乳聚糖,其结构的主链由→3)α-Galp(1→残基组成,→5)α-Araf(1→支链和少量→2,4)α-Rhap(1→支链位于α-Galp残基的O-6位上。GiP-3在体外对未经诱导和经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iP-3为均一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