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腓骨复合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1月对5 8例应用腓骨复合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 37例 ,女 2 1例。年龄 12~ 6 5岁 ,平均4 0 .9岁。分析下颌骨缺损原因 ,分析腓骨瓣设计、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 8例中 5 2例为肿瘤切除术后修复 ,其中 4 3例为一期修复 ,9例为二期修复。采用游离腓骨复合骨瓣的腓骨长度 4~2 1cm ,平均 11.4 cm ;腓骨的截骨为 1~ 4次数 ,平均 2 .1次 ;骨瓣带皮岛最大范围 12 cm× 8cm,最小 3.0 cm×1.5 cm。术后游离腓骨瓣的临床成功率为 96 .6 % (5 6 /5 8) ,失败 2例。受供区并发症主要为血肿、积液、创口感染和腺瘘 ,有 4例为植皮坏死和创口感染 ,发生率为 2 4 .1% ,但不影响效果。结论 游离腓骨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具有操作灵活 ,安全可靠 ,制备简便 ,并发症少 ,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与钛板固定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修复新途径。方法:对22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全部游离腓骨瓣均获成活,所有病例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下,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收集21例患者相关区域的CT资料,数字重建下颌骨三维立体图形,模拟病变切除,并利用镜像技术进行腓骨的分段成角塑性。通过快速打印技术获得头模,进行钛板预成型,指导手术完成。结果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瓣制备准确,术后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咬合关系良好,面容恢复理想。结论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可以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精确修复,提高游离腓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面部手术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腓骨游离瓣重建口腔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腓骨游离瓣在口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996 年4月以来以腓骨游离( 皮) 瓣一期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26 例进行回顾分析,记录供、受区创口愈合及骨瓣存活情况,分析术后3 个月颜面外形、张口度及供区并发症,并摄 X 线片了解移植骨愈合、固位以及剩余腓骨段及踝关节变化情况。 结果 17 例移植骨瓣及9 例骨皮瓣全部成活。25 例受区创口一期愈合。术后3 个月颜面外形15 例为优,7 例中等,4 例差;23 例张口度大于25 cm 。所有吞咽功能均正常。2 例供区有肿痛,1 例小腿外侧皮肤麻木,2 例跑步受限,1 例轻度跛行。 X 线片显示24 例端对位良好,骨痂形成正常,除1 例远端残余腓骨段外移外,其余未见腓骨及踝关节位置变化。 结论 腓骨游离瓣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材料。可用于修复各类下颌骨缺损,尤其适应于涉及双侧下颌体直线缺损的修复;可同期植入种植体,恢复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游离双皮岛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区洞穿性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双皮岛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区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因肿瘤切除导致下颌骨、口内黏膜和口外皮肤洞穿性缺损的病例应用游离双皮岛腓骨复合瓣进行重建。并根据腓骨的应用解剖,分析了双皮岛腓骨复合瓣的设计、手术方法以及供区的处理。结果 临床应用4例,术后双皮岛腓骨均一期愈合,没有皮瓣坏死或口皮瘘发生,术后2个月外形和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双皮岛腓骨复合瓣进行下颌区洞穿性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下颌骨缺损8例,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进行缺损修复,根据缺损大小用线锯切取长为7~ 15cm的腓骨块、塑形,先固定骨块,再吻合血管.观察修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8例移植骨瓣成活良好,术后未见明显血肿、积液等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年,面部外形、健侧咬合情况良好,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供区愈合良好,行走正常,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情况. 结论 应用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在恢复患者面部外观及口腔重要生理功能方面都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16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下颌骨的缺损,所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6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00%.结论 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1989年9月,以吻合血管或非吻合血管的组织瓣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3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组织修复及功能恢复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9~66岁。病程0.5~13年,病因:足背血管瘤并溃疡、胫骨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拇指血管瘤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带蒂颊脂垫修补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颊脂垫瓣修复组织缺损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创口均甲级愈合,6~8周颊脂垫瓣完全上皮化,2月后上皮化粘膜类似正常口腔粘膜.结论: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5例。胫骨缺损6~10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cm×5cm-7cm×18cm。保持骨膜的连续性,将腓骨截骨后折叠形成双管状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及皮肤缺损。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术后3—4个月患肢开始负重,术后随访8~10个月,复查X线片示腓骨与胫骨骨性愈合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大段缺损伴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带肌袖和不带肌袖的游离腓骨(肌)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以皮岛修复瘘周软组织缺损,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情况,供区、受区并发症,术后张口度和余留牙咬合情况,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3~16个月,4例带肌袖腓骨肌皮瓣、5例不带肌袖腓骨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下颌骨截骨长度6、0~17.0cm,切取腓骨长度8.6~17.0cm。腓骨截成三段2例,二段5例,截成二段后折叠2例。无1例发生严重供区或受区并发症。所有病例外形恢复良好,双侧下颌角处于同一平面,无中线偏斜,开口度2.5~3.3cm,余留牙咬合正常。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腓骨(肌)皮瓣存活率高,外形和功能恢复好,适合于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即刻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在计算机辅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5例复发性成釉细胞瘤患者CT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手术,通过确定腓骨瓣大小及位置,制作个体化模型及模块,预制重建钛板,指导手术完成. 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瓣制备准确,误差(0.23 ±2.10)mm,术后腓骨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2.8个月,患者咬合关系良好,面容恢复理想. 结论 应用计算机辅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精确修复,提高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5例,修复尺骨的腓骨段长度4.5~7.5 cm,修复桡骨的腓骨段长度5.5~7.0 cm,皮瓣大小:5.0 cm×3.0 cm~8.0 cm×5.5 cm.术后12个月按Enneking评分系统测定患肢功能.结果 5例所应用的10块皮瓣全部成活,移植的腓骨段与尺、桡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2年,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4.8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81.3%.结论 带血供的骨移植,骨细胞保持活性,利于骨质愈合,同时,该术式可以一次手术完成前臂多部位、多组织缺损的修复,因此,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of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Methods From June 2005 to July 2009, 5 cases with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lnar defect ranges from 4.5 to 7.5 cm.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dial defect ranges from 5.5 to 7.0 cm. The size of the flap varies from 5.0 cm × 3.0 cm to 8.0 cm × 5.5 cm. At the 12 month follow-up, the function of reconstructed forearm was evaluated based upon Enneking scoring system.Results Ten flaps in the 5 cases all survived. The time for the transplanted fibula healed on the radium and ulna was 4-6 months. The 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4 months to 2 years. The forearm rotation functions were excellent in 2 cases, good in 2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 The eligible rate was 80%. The average Enneking score was 24.8, which indicated an average of 81.3%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Conclusion Bone graft with blood supply can ensure the activity of osteocytes, which facilitates the fracture union.Whilst, the procedure can reconstruct multi-location and multi-tissue defects in the forearm. Therefore, th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s an ideal alternativ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and the skin.  相似文献   

16.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优缺点. 方法 分别采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32例.其中应用前臂皮瓣20例,修复口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环下咽缺损4例、上腭缺损2例、腮腺区皮肤缺损1例、口底缺损4例,舌根部缺损2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分别用于修复舌根部缺损3例,上腭缺损4例,口底、下牙龈缺损5例.对比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修复后功能状况和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优缺点和技术要点.结果 前臂皮瓣完全存活19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完全存活,1例再次手术后皮瓣表皮坏死.股前外侧皮瓣12例均完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原计划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14例中有2例因皮瓣制备失败而放弃并改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继发缺损均可直接拉拢缝合,前臂继发缺损均需植皮.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移植均有较高成功率,但各有优缺点,修复手段的选择宜根据缺损情况和修复目的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7.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术后缺损的多种局部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邻近皮肤情况,分别选择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双叶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皮瓣、A-T皮瓣、双侧舌形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76例术后皮瓣全部I期成活,随访50例2个月至3年,1例基底细胞癌于术后1年复发,行扩大切除后,其余均无复发,头面部的轮廓、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较大范围的肿瘤或皮肤病术后缺损,是能获得功能与形态的双重良好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改良胸大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394例,男性286例,女性108例,年龄25~79岁。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06例)、改良胸大肌皮瓣(88例)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方法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总结2种皮瓣修复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本组39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97.1%(297/306),改良胸大肌皮瓣组成活率97.7%(86/88);手术总时间2组相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3~4 h,改良胸大肌皮瓣组1.5~2.5 h;术后1年,UW-QOL评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与胸大肌皮瓣组相比,在外观、言语功能及肩部运动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改良胸大肌皮瓣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复杂缺损的修复,改良胸大肌皮瓣对血管条件、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