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为选择合适培养基用于利什曼原虫培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 ×105个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分别接种至1 mL NNN培养基、1 mL 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1 mL 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及1 mL 脑心浸液培养基(含血红素)中,22 ℃温箱中无菌静置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计数8 d,绘制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生长曲线。 结果 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能在NNN培养基、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在NNN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P均 < 0.05),在这3种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KS?2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Cy和JIASHI?5株(P均 < 0.05)。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不能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结论 分离自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在同一培养基中生长增殖速度有差异,同一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速度亦有差异。NNN培养基是最适合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为选择合适培养基用于利什曼原虫培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 ×105个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分别接种至1 mL NNN培养基、1 mL 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1 mL 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及1 mL 脑心浸液培养基(含血红素)中,22 ℃温箱中无菌静置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计数8 d,绘制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生长曲线。 结果 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能在NNN培养基、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在NNN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3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M199 + 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 + 20%马血清培养基(P均 < 0.05),在这3种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KS?2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计数均显著高于Cy和JIASHI?5株(P均 < 0.05)。KS?2、Cy、JIASHI?5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不能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结论 分离自我国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在同一培养基中生长增殖速度有差异,同一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速度亦有差异。NNN培养基是最适合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增殖情况,确定其最适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使用RPMI1640和M199复合培养液,观察温度、pH及新生小牛血清对硕大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增殖速度与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6℃时,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含和不含新生小牛血清、pH中性、偏碱和偏酸的PMI1640或M199复合培养基中,早期均能生长,且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其他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无血清或偏碱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增殖周期缩短;培养温度为37℃时,各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发生沉积,增殖停滞,不同程度地向无鞭毛体转化并发生死亡。结论使用复合培养液培养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温度、pH和新生小牛血清均可显著影响增殖速度和生长周期。各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度和生长周期存在差异,可能与其遗传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什曼原虫的培养,对于利什曼病的诊断、虫种鉴定以及抗原制备和开展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国内的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有NNN培养基(NOVY-MC Neal-Nicollemedium三恩氏培养基)和199培养基(medium199)两种.经多年的实践证明,将国内的几种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转种入NNN培养基内并放置22℃~24℃内培养,需要放置10~12d左右才有显著的增长,故难以在短期内收集大量的前鞭毛体.199培养基虽有成品购买,随时可供配置使用,但当前鞭毛体直接转种入该培养基内后,原虫繁殖不佳,1w后虫体变圆,呈衰残型,因此,仅可供短期保存虫种之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Schneider's果蝇培养基和改良的F-29培养基对杜氏利什曼、婴儿利什曼、大型利什曼、热带利什曼、L.pifanoi,巴拿马利什曼、巴西利什曼、墨西哥利什曼及亚马逊利什曼等9种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进行无菌培养,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鉴别,并与前鞭毛体以及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体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用杜氏利什曼、热带利什曼、墨西哥利什曼、砂鼠利什曼及蜥蝎的利什曼的前鞭毛体分别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加入NNN培养基内,对上述5种利什曼前鞭毛体进行培养,观察前鞭毛体发生的形态变化。发现抗血清在培养基内能使同种利什曼的前鞭毛体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原虫胞浆中出现颗粒,  相似文献   

7.
在三恩氏培养基和经过改良的RPMI1640培养基上比较了5株杜氏利什曼,1株沙鼠利什曼和1株蜥蜴利什曼前鞭毛体的繁殖动态。结果表明有四种类型。其中761株杜氏利什曼和蜥蜴利什曼属于一组;杜氏利什曼801株和852株为一组;771株杜氏利什曼与沙鼠利什曼为一组,自1株杜氏利什曼本身为一组。7株利什曼在两种培养基上处于繁殖峰值的原虫数分别为2.8~3.8×10~7和3.9~7.9×10~6。讨论了这四种繁殖动态类型的生物学意义,并认为经过补充的RPMI 1640培养基可供在利什曼原虫的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什曼原虫的种类颇多,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等颇为相似,难于相互鉴别。因此我们用NNN培养基加抗血清对同种及异种利什曼原虫生长影响作了光学显微镜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1.利什曼前鞭毛体抗血清的制备: 抗原:将利什曼原虫置NNN培养基内培养10~12天,收集前鞭毛体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4~5次,取有原虫部分。最后按前鞭毛体的压积量加9倍的pH7.2PBS制成15  相似文献   

9.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主要蛉种之一,具有强的亲人性,在野外和居民点内常能查见该蛉有前鞭毛体的自然感染。本文结果表明,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能使仓鼠及BALB/c小鼠发生内脏利什曼病;在感染仓鼠内脏涂片上的无鞭毛体,由蛉体而来的明显较由大沙鼠而来的都兰利什曼原虫为小;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在NNN培养基内生长不良;用 ̄(32)P标记的gp ̄(63)基因为探针,与婴儿利什曼原虫、都兰利什曼原虫及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的DNA进行杂交,证实蚌体自然感染的原虫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克拉玛依无内脏利什曼病人,但人群中有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关于硕大白蛉吴氏亚种自然感染的来源以及当地的皮肤利什曼病究竟是由都兰利什曼原虫抑或婴儿利什曼原虫所致,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ⅩⅣ.硕大白蛉吴氏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主要蛉种之一,具有强的亲人性,在野外和居民点内常能查见该蛉有前鞭毛体的自然感染。本文结果表明,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能使仓鼠及BALB/c小鼠发生内脏利什曼病;在感染仓属内脏涂片上的无鞭毛体,由蛉体而来的明显较由大沙鼠而来的都兰利什曼原虫为小;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在NNN培养基内生长不良,用32P标记的gp^6^3基因为探针,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克拉玛依无内  相似文献   

11.
酸碱度对杜氏利什曼原虫鞭毛体(以下简称鞭毛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前人做过许多实验,但对不同来源鞭毛体生长情况的对比观查,尚未见报道。本文阐述了酸碱度对不同来源鞭毛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pH值4.6,8.6时,鞭毛体的生长受到抑制,以球型形态多见。鞭毛体是利什曼原虫的体外培养形态,了解酸碱度对鞭毛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尤其是对抗锑种株生长情况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鞭毛体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各种株间的生长差异,为黑热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小蘗属(Berberis aristata Linn)的生物碱—盐酸黄连素进行了杀灭杜氏利什曼的体外试验,并以戊烷脒作对比。所用杜氏利什曼为以雷氏培养基保种的UR6株,于0.1ml的含有鞭毛体5×16的试管内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药物,置22℃内孵育,每24小时检计鞭毛体一次,以观察抑制生长的效果;另外,在以科利尔和洛里二氏培养基内鞭毛体制成的悬液中加入不同量的药物,在22℃孵育5天后,检计鞭毛体数,以评定药物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有感染性和无感染性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田鼠的脾、淋巴结和腹膜渗出物中的巨噬细胞,在体外进行粘附试验。杜氏利什曼原虫IS株按照Stanber法用田鼠保种。前鞭毛体在肝浸胰胨(LIT)培养基或含20%灭活胎牛血清的Schueider培养基中置于27℃培养,当它们静止6~8天后收集。每ml培养基接种10~6个脾的无鞭  相似文献   

14.
已知长期培养可降低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性和毒力。Ebert等(1979)证明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在仓鼠巨噬细胞内可转变为无鞭毛体,但不能重复。本文报告以Tobie氏培养基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产生的某些变化。试验用仓鼠保种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加以培养,每周转种一次。长期培养是在培养基内转种104次以上,短期培养转种1~4次。观察发现长期培养的前鞭毛体要比短期培养的明显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以热带利什曼大型亚种前鞭毛体膜的单克隆抗体对热带利什曼种团及杜氏利什曼种团各10株共20株原虫的膜或完整的前鞭毛期,进行了间接放射免疫,免疫荧光及免疫沉淀等方法的测定。各种原虫的前鞭毛体是用Schneider’s Drosophlia培养基保存的,无鞭毛体则从感染BALB/c雌性小鼠取得。原虫混悬于pH7.3含40mM NaCl,10mM乙二胺四乙  相似文献   

16.
对利什曼原虫的研究发现,表面糖轭合物在宿主与虫体的相互关系或保护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为LPG和GP63。本文作者证实了在虫体的非感染阶段存在一种牛乳糖转移酶,此酶可改变LPG的分子结构,故可能与虫体毒力的丧失有关联。杜氏利什曼原虫AG83株取自感染的仓鼠脾脏,前鞭毛体在M-199培养基中繁殖,自BALB/c鼠的脾脏细胞制备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7.
从单个杜氏利什曼和热带利什曼前鞭毛体分离克隆发展了用半固体琼脂的一种简易的平皿法。两种原虫在体外的繁殖用Dulbecco’s改良的Eagle组织培养基,增加碳酸氢纳3.7g/L,氯化血红素5mg/L,嘌呤源(Purine Source)0.1mM,和未透析的胎牛血清(10%)的半规定培养基,或用0.3%牛血清白蛋白加吐温代替胎牛血清的全规定培养基,能形成高能的离散群体。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成肉眼可见的群落时间是7~9天,热带利什曼原虫出现明显的群落是8~14天。使用全规定培养基形成群落的时间为50%,但不影响克隆化的效率。作者指出:在完全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规律,本文用透射电镜对它在巨噬细胞内分裂繁殖特点进行较为详细观察。 材料来自感染灰色地鼠肝、脾组织。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分裂首先以新鞭毛轴丝形成和动基体DNA纤丝伸长开始,细胞质内出现电子致密的微管形成中心,从此处形成新的鞭毛轴丝,随之新形成的鞭毛轴丝挤进扩张的鞭毛鞘中,使2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方法培养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并体外转化无鞭毛体,其总蛋白经2-DE电泳后以小鼠抗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对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蛋白进行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重组表达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编码基因,以Western blot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等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蛋白经2-DE电泳均可呈现680~742个蛋白点,Western blot及MALDI-TOF/TOF-MS分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延伸因子2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核苷二磷酸激酶为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重组核苷二磷酸激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证实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强抗原。结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抗原表达存在差异,核苷二磷酸激酶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强抗原。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因缺少简单、快速和适用于治疗感染人体利什曼原虫的药物评价系统,使新药的发展受到限制。本文报道了一种体外测定感染人体利什曼原虫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该法具有定量、快速和实用的特点,其机理是有效药物可抑制前鞭毛体将~(14)C-底物代谢为CO_2。选用10种感染人体的利什曼原虫种/株。用于培养前鞭毛体的三种培养基为改良的NNN(mNNN)、含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MM_1)和一种不含血清的培养基(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