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且术后行EEN的75例胃癌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EEN实施后病人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的症状,将病人分为EEN耐受组和不耐受组。结果:51例(68%)胃癌病人在术后实施EEN过程中出现了EN不耐受的症状,24例(32%)早期实施EN后耐受良好。不耐受组病人的手术类型、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EN的时间和使用营养泵与耐受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病人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4 h和使用EN泵是术后EEN耐受的有利因素(P0.05)。EEN不耐受组病人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耐受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足及未使用EN泵进行匀速输注是EEN出现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可延缓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食管癌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 (TEN) ,每组 2 0例。所有病例在术后第 1、5、9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和淋巴细胞计数 (TLC)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人在研究期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 ;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既能改善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艳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621-362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将本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组(开腹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操作安全,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快,镇痛剂使用例数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12月行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间、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较为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8位患者,根据开始应用肠内营养的时间分为传统肠内营养组(EN)52人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6人,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内营养1周后,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肠内营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应用人血白蛋白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玲  高丹  吴赛男 《现代保健》2009,(10):46-47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术式在宫外孕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明确腹腔镜的优势。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患者下床时间、术后发热等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机体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在宫外孕手术治疗中较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6例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33例.EEN组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24 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PN,总热量为125kJ/(kg·d).术前1 d、术后第1、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免疫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第10天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IL)-2水平EEN组较PN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均下降,术后第10天EEN组IgA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 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可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早期恢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6例,常规开腹手术组46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常规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肠内普通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外科住院需要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数字表格法随机分组分为肠内普通营养组(TEN组)及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各15例,术后TEN组给与肠内普通营养,EIN给与肠内免疫营养,检测术后d1、d9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1)术后d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d 1 IgG、IgA、IgM、CD3、CD4、CD8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IgG、IgA、IgM、CD3、CD4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较肠内普通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上调能力更强,特定的免疫增强剂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EEN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和白细胞、转氨酶、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少于TPN组。EEN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TPN组。EEN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能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重点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90例择期胃癌手术病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取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B组应用FTS理念行剖腹手术;C组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三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 结果: C组与A组和B组比,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治疗费用显著增加(P<0.01).三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相比,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C组与B组病人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在FTS理念指导下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手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肠功能恢复.但与FTS剖腹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效果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32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剖腹组行剖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16例.所有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同样肠内营养,并逐量增加,共6 d,前4 d同时给予肠外营养.观察肝肾功能、血脂、前清蛋白(PA)、肠功能恢复时间、消化道症状和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较剖腹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02).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丙转氨酶经营养支持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腹组肌酐、尿素氮术前和营养支持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剖腹组清蛋白营养支持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两组营养支持后清蛋白和总蛋白剖腹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04,P=0.031).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EEN支持,有利于营养状况恢复,是安全、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在EEN治疗下腹腔镜组在营养状况和肠功能恢复上较剖腹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42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放置空肠营养管,将所有病例按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部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A组保留空肠营养管并在化疗期间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不保留空肠营养管在化疗期间按日常进食,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呕吐的发生率.观察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的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营养及免疫指标较B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呕吐发生率为18.3%,显著低于B组发生率(35.7%)(X2=9.75,P<0.01).长期保留空肠营养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保留空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化疗期间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和36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和血生化指标等,探讨两者在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较长(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白细胞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7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并发症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9.33±0.27)mgm比(11.29±0.42)mg/L、(7.16±0.18)mg/L比(9.87±0.65)mg/L、(4.38±0.41)mg/L比(6.97±0.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效果好、恢复快、对患者刺激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