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在肺纤维化时的肺成纤维细胞以及肝纤维化时的枯否氏细胞中,成纤维细胞出现增殖、凋亡、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引起ECM的代谢改变等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由整合素所介导的[1,2]。但目前对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人肾成纤维细胞(KFB)、ECM、整合素3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本实验拟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刺激体外培养的KFB,研究bFGF对KFB增殖、分泌Ⅰ型胶原及表达整合素β1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  相似文献   

2.
中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各种肾脏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严重程度,因此,RIF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表现可为肾小管-间质局部炎症,随后出现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大量分泌,可直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RTEC凋亡过多、RIFS大量增殖及凋亡减少,从而导致肾间质内细胞外基质成分(ECM)过度积聚,最终形成RIF.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人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SD人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模型组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灌胃制成CAAN模型,对照组予自来水灌胃。于第4周和第16周末分批处死人鼠,取肾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Ⅰ型胶原(Col Ⅰ)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染,然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α-SMA^+肾小管百分数、α-SMA^+PCNA^+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数、肾间质α-SMA^+细胞数及肾间质ColⅠ相对阳性面积均显着增加(P〈0.01),其中前二者分别与后二者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在模型组的肾组织中观察到部分α-SMA^+TEC失去正常形态,其相邻肾小管基底膜断裂,α-SMA^+TEC出现于裂孔中,正向间质迁移。结论:CAAN人鼠TIC再生时即可发生TIMT,而此7EMT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抗肾纤维化中对TNF-α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的共同途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积聚[1].  相似文献   

5.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中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ribrosis)是指由多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的增生.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小管-间质纤维化组织学分级与肾小球硬化的组织学分级相比更能反映肾功能的丧失程度[1].  相似文献   

6.
核转录因子κB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进展过程中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积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作为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重要的免疫因子表达,参与肾组织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路径,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正常肾单位的丢失,取而代之以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治疗肾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肾纤维化是肾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 ECM)成分在肾脏过度增生与沉积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慢性肾病向终末期肾衰竭进展的重要途径.肾纤维化发生在肾间质和肾小球等部位,分别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但主要在于肾脏ECM生成细胞的活化.肾脏ECM生成细胞包括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内皮素与血管紧张素等多种因子的刺激下,发生活化或转分化,细胞表型改变,均表现为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1].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肾间质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管萎缩、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多等,其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是合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已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指由多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