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方法 5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人,10例人工瓣膜功能正常(A组)者中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DVR)6例;46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B组)者中MVR 3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 DVR 6例.在A、B两组中,46例第1次手时三尖瓣未见明显异常,10例第1次手术时已行DeVega三尖瓣成形(TVP),第2次手术时发现缝线断裂3例,缝线撕脱7例.56例TR病人再次手术时9例行三尖瓣替换(TVR),其中6例三尖瓣呈风湿性改变;47例行TVP.结果 TVP和TVR各死亡1例,病死率3.6%.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32个月,平均(79.4±34.8)个月.8例TVR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6例TVP者40例为轻度TR,5例出现中度TR,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1例再次出现重度TR.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R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持续心房纤颤有关.重度功能性TR和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行TVR的疗效可靠.随访发现部分TVP病人功能性TR仍有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耿希刚黄庆恒李兆志孙立侯立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常有22%~30%的患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1990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共为45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对7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伴有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TR)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现总结早、中期结果和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行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426例,其中75例(17.6%,75/426)因伴有TR需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2~76岁(42.0±10.2岁)。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提示:中度TR18例,中、重度TR29例,重度TR28例;心功能分级(NYHA)级20例,级38例,级17例;行改良DeVega成形术67例,瓣环植入8例;75例中需行瓣膜融合交界切开28例。1.2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中度或浅低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发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TR) 再次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和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行再次手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3例;年龄37~72 (52.3±8.0) 岁,其中合并心房颤动 (AF) 59例。功能性TR 61例,风湿性TR 4例。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40例,Ⅳ级19例。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1~26 (11.2±4.7) 年。行三尖瓣置换术 (TVR) 55例,三尖瓣成形术 (TVP) 10例。 结果 全组患者住院死亡11例 (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右心室内径、血浆白蛋白 (ALB)、结合胆红素 (DBil)、体外循环 (CPB) 时间及术前心功能Ⅳ级与手术死亡显著相关;而术前心胸比率 (C/T)、TR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肺动脉收缩压 (PAs)、术前血红蛋白 (HGB)、肌酐 (Cr)、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均与手术死亡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心功能Ⅳ级 (OR=7.23,95% CI:1.57-33.25,P=0.01)。54例生存患者中共有5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1~160 (47.2±43.3) 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行TVR患者死于心力衰竭3例、主动脉瓣梗阻1例;TVP1例患者死于心跳骤停。行TVR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和89%±7%;行TVP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0%±18%(P=0.9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远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血肌酐值(HR=1.10,95% CI:1.03-1.17,P<0.01)。 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再次手术的死亡率与术前患者全身状况和心功能独立相关,外科手术治疗应在严重心力衰竭发生之前进行。术后5年生存率较好,术后远期死亡主要与术前肌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competence, TI)发生的可能机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 方法 1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第1次手术时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例,同时行DeVega三尖瓣成形术(TVP)3例,因三尖瓣无明显异常未作处理9例.距第1次手术后5~17年,平均10.2年,所有患者发生重度TI,其中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TVR),4例行TVP. 结果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16.7%.随访10例,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8.2±7.8个月.6例行TVR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例TVP患者出现轻度TI,6个月后,其中2例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I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以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重度TI行TVR的疗效可靠,而一些TVP患者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疗效,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5~2001年,共收治16例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三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3例.行单纯DeVega环缩术7例,DeVega环缩加前叶腱束缩短、隔叶腱束转移、裂修补和前叶自体心包扩大术各1例,应用三尖瓣人工瓣环3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8个月,1例单纯DeVega环缩术患者于术后4年出现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DeVega成形术环缩瓣环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在首次手术中均曾行三尖瓣成形术 ,其中 8例为 Kay法 ,3例为 De Vega法。再次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对不需处理三尖瓣以外心内病变者 ,选择右侧前外侧切口 ,其余选择胸骨正中切口。行三尖瓣成形术 6例 ;三尖瓣置换术 5例 ,其中 3例为机械瓣 ,2例为生物瓣 ,术后对有肾功能不全者行腹膜透析和床旁血液透析。 结果 术后肾功能不全 6例 ,肝功能不全 5例 ,肺功能不全 3例 ,7例患者治愈出院 ;术后死亡 4例。 结论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报道49例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成形术,占同期三尖瓣病变的13.5%。以狭窄为主26例,以关闭不全为主23例;后瓣与隔瓣交界融合9例,前瓣与隔瓣交界融合7例,前后瓣交界融合5例,混合存在5例。合并瓣下结构病变17例,联合其它心脏瓣膜手术:双瓣置换33例,二尖瓣置换15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手术采用闭合后瓣的二叶化手术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交界融合切开加瓣环成形术;瓣下结构粘连分离加腱索乳头肌劈开加瓣环成形术。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46例术后随访2个月~7年(平均4.2年)。术后半年超声复查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三尖瓣轻到中度反流8例,无反流38例(82.61%),心功能转为I级34例、II级10例、III级2例,无晚期死亡。对手术选择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报告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外科治疗的结果及作用,方法:37例MVR术后中重度IR病人,其中人工二尖瓣为生物瓣者13,机械瓣24例,有1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2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MVR加三尖瓣置换2例,MVR加三法瓣成形11例,三尖瓣置换3例,三尖瓣成型10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改良Kay形成形12例,改良DeVega成形术7例,加成形环的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11例内科治疗者,7个月-7.5年后76例死亡,病死率为54.5%,26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病死2例,病死率为7.7%,随访个月-10.5年,晚期死亡例,仍中度TR2例,结论:MVR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左心损害或(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有关,对重度TR伴有临床症状、左心功能基本正常者,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物瓣二尖瓣单瓣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16 6例使用广东I型猪瓣(GD I)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单瓣置换病人中男 79例 ,女 87例 ;平均年龄 (2 9 4± 9 9)岁。按年龄分为第1组 (<30岁 ) 84例 ,第 2组 (≥ 30岁 ) 82例。 76 3 %的病人为房颤心律 ,6例术前有脑梗塞病史 ,98%的病人术前心功能为NYHAIII~IV级。结果  14年累计生存率 (5 2 5± 7 0 ) %。术后 90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晚期 89例出现瓣衰坏 ,5 9例再手术 ,13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为 (15 5± 4 3) % ,其中第 2组衰坏率较低。衰坏瓣膜病理改变为严重瓣膜钙化并瓣叶撕裂 ,右冠瓣病变较重。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脑梗塞。结论 GD I猪瓣能有效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改善病人心功能。病例选择应为老年病人。生物瓣膜衰坏率较高 ,制作工艺有待改进。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运用"缘对缘"成形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3月,对14例先大性心脏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采用常规三尖瓣瓣环成形和"缘对缘"技术行三尖瓣成形.年龄7~62岁,平均(31.2±16.1)岁.先大性心脏畸形包括继发孔房间隔缺损6例,房室管畸形5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三房心1例.结果 14例出院时均无不适,无住院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三尖瓣关闭不全无或微量11例,轻度3例.随访3~97个月,平均(51.6±26.8)个月.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均无三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无或微量5例,轻度8例,中度1例.结论 "缘对缘"成形技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三尖瓣再次手术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三尖瓣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2年至2006年,收治14例三尖瓣再次手术病人,其中三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出现关闭不全12例,三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2例.结果 再次实施三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置换术9例.死亡2例,余者治愈出院.10例随访2~40个月,1例心功能Ⅲ级,余者均为Ⅰ~Ⅱ级.结论 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死亡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围术期心、肾功能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病人瓣膜置换术27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 ,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 2 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合并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12 7例 (4 5 7% ) ,合并复发性主动脉瓣病变 33例 (11 9% )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 6 1例 (2 1 9% )。二尖瓣复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交界硬化融合型 4 6例 (16 5 % ) ;(2 )后瓣钙化卷缩型 18例 (6 5 % ) ;(3)交界钙化融合型 177例 (6 3 7% ) ;(4 )瓣膜与瓣下结构钙化型 37例(13 3% )。所有病人均行二尖瓣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33例 ;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作改良DeVega成形术 137例、Kay二瓣化环缩术加用成形环固定 5 1例。 结果 早期死亡 19例(6 8% )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长期生存 2 5 9例 ,随访率 95 7% ,随访 6个月~ 2 2年 ,累计随访时间 116 2 2年。晚期死亡 15例 ,累计生存率 5、10、15年分别为 85 5 %、71 2 %、6 5 1%。抗凝过量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1%病人·年。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晚期瓣膜复发性病变 ,再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08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体重50~8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超滤绀(CUF组,n=56)和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组(CMUF组,n=52).CMUF组于 CPB结束后行改良超滤,流世400 ml/min,超滤时间15~20 min.分别于诱导后(T1)、常规超滤开始(T2)、常规超滤结束(T3)、改良超滤开始(T4)、改良超滤结束(T5)、CPB结束后2 h(T6)、8h(T7)及24 h(T8)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血浆IL-6和IL-8浓度.计算T5-8时的氧合指数,并记录气道压.记录术中尿量、术后24 h尿量、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血制品使用情况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CUF组比较,CMUF组T5,6时Hct升高,T7,8时氧合指数升高,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24 h尿量、胸腔引流量和浓缩红细胞用量减少(P<0.05)、血浆IL-6和IL-8浓度、气道压、术中尿量和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可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改善术后脏器功能,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左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孤立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腔镜辅助不停跳三尖瓣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1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右心衰竭,8例出现心脏恶病质综合征及肝肾功能不全,予行再次三尖瓣手术,包括人工瓣环成形术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9例,其中置换生物瓣5例,双在叶机械瓣4例;在腔镜辅助下行心脏不停跳再次手术5例,常规再次心脏停搏手术6例。结果 2例围术期死亡,均为停跳组瓣膜置换病人。术后心包引流液量心脏不停跳组明显少于停跳组(P<0.05)。停跳组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不停跳组1例。两组术后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室均明显缩小,三尖瓣无或少量反流,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获长期随访5例、随访时间25~86月、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2例。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孤立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右心衰的再次手术死亡率高、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积极开展微创不停跳手术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终末期病例,手术死亡率高,应积极开展针对右心系统的心脏超声及磁共振检测指标,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常规换瓣手术指征需慎重,必要时可考虑微创经皮导管瓣膜植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41例人工心脏瓣膜功能障碍(PHVD)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 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1例采取股动脉插管左侧开胸,40例均经原切口,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38例行瓣膜置换术,使用机械瓣35枚(二尖瓣位23枚,主动脉瓣位11枚,三尖瓣位1枚),生物瓣6枚(二尖瓣位3枚、主动脉瓣位2枚、三尖瓣位1枚);2例行瓣膜角度矫正术;1例行异物清除术.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28例.结果 全组气管插管5.1~243.0 h,平均63.3 h,中位时间15.3 h;气管切开5例.全组死亡6例,病死率14.6%,均发生于急诊手术后,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衰竭2例及恶性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顽固性呃逆及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 对急性PHVD,无论是生物瓣或机械瓣,均应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对慢性PHVD亦应强调及早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