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常见传变规律之一。究竟何谓逆传心包?常见于哪些温病之中,原文中均未详细论述,致使后世医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其原著的学习,参考诸家之说,试将温邪逆传心包的确切涵义及其常见的病种等问题阐述如下,以为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3.
<正>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其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被公为是温病证的总纲。对于这条总纲的诠释医学界无  相似文献   

4.
“逆传心包”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温病发展的认识,而提出的温病常见传变形式之一。究竟何谓“逆传心包”,众说不一。笔者通过对温病原著的学习,并参考诸家之说,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传变是指邪气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病邪的传变,必然反映在征候的变化上,故传变是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逆传是湿病过程中的传变形式之一,是指肺卫之邪不解,又出现神昏话语、舌春肢厥等温邪内陷心包的症状。由于病情急剧恶化,且有意识障碍(即神志的改变),病势重睑,故称为“逆传心包”。也就是叶无土所说的“温…  相似文献   

5.
“逆传心包”是温病传变过程中病理及证候概念。临床以传变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重笃为特点。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认为逆传心包是指邪入营血,非指窍闭神昏的证候而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对温病卫气营血顺次传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所谓逆传只是相对于伤寒足六经顺传而言,温病本身并无顺传、逆传之分。  相似文献   

7.
王某某,女,六十七岁,住福安城关镇冠杭街。初起恶风,继发寒热,寒轻热重;数日后,但热无寒,舌起芒刺,苔色转黑,神昏谵语,不省人事。症属少阴水源告竭,阳明燥热内炽,迫蒸肺胃,逆传心包。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开宗明义,阐释了温邪致病的一般规律及一般辨证方法:"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与伤寒大异也。"历代医家对"逆传心包"一句看法不一,而其中"逆"字承前启后,因此明确其内涵对探索温病发展规律,指导温病辨证具有重要意义。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逆"字进行解析,探讨其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 “肺”与“心”并居上焦,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一般不伤诸“心”,以心为君主,外护心包。然温病热邪严重,则不按次序传变,可由卫气(肺)突陷营分,直入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险恶病症。临床治疗和预防都比较棘  相似文献   

10.
“逆传心包”这一病理概念首先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后世医家又称谓“邪陷心包”或“热陷心包”等。在叶氏之前,古人对阳明热实而致的神昏、詀语或伴发斑论述较多且详,对“逆传心包”所引起的神  相似文献   

11.
"逆传心包"指温病中的危重证候,本文在结合后世医家认识基础上,分析了"逆传心包"的含义,探讨了引起"逆传心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认清其本意,对于提高其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逆传心包"多被认为是温邪由肺卫直接传入心包,很快出现神昏窍闭的过程,且其传变不以次序,来势急骤,属于温病传变的特殊形式.对此,笔者愿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叶天士《外感温热篇》首条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作为全篇的纲领.本条概括了温病的发病机转、传变趋向,同时指出寒温治法上的区别.在写法上,用对比的手法,但开首又隐去了医家皆知的关予伤寒六经传变的内容:寒邪下受,首犯  相似文献   

13.
“逆传心包”是中医温热病中的一种危重证。它主要特点是身热神昏、肢厥舌绛、抽搐舌謇,病势凶险。现对住院56例流脑中发生“逆传心包”的13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后简称免球)的变化同“逆传心包”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男,13岁,学生。患者于1983年8月21日劳累后,次日左手腕上二寸处肿痛,逐渐向上游走至心区疼痛,即高热40℃至41℃。治疗无效。赴地区医院住院治疗,化验:白细胞总数13400,中性70%,X光胸透:“左胸腔少量积液,”心影增大呈烧瓶  相似文献   

15.
16.
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后,诸家解释颇不一致。章虚谷说:“以卫气通肺,营气通心,而邪自卫入营,故逆传心包也”。后世多根据这一说法,不仅把此处之“肺”说成是卫,“心包”说成是营,而且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广义温病的范畴,遵循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心脏并发症。本文从逆传心包角度分析了肺炎相关心脏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根据目前的诊疗指南总结其证候及治疗。原因可能与体质因素、疫毒致病力、失治误治相关,根据疫毒扰神、邪闭心包、心阳虚脱、气虚络阻证等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针药治疗,并针对心脏轻症提出了治疗建议。中医药应发挥在救治传染病和危重症方面的优势,尽早干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8.
<正>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见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寥寥12字,言简意赅,立论精辟,反映了温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被后世誉为温病辨证的12字纲领,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1 理论探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即是说,温热之邪,由上窍口鼻而感受,首  相似文献   

19.
热入营分与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两种证候类型,逆传心包又包括热入心包和痰热蒙蔽心包,它们都属温病的营分证阶段。其形成可由顺传或逆传而来。营气通于心,心包为心之外围而代心受邪,故营气亦通心包。营与心包虽代表不同的生理位置,但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营气受病往往影响心包,而心包的病变又以营分证为基础。故在营分证阶段中,逆传心包是热入营分的发展。热入营分是营分证阶段的初期证候。病机是营阴受劫。其证候除身热夜甚等特点外,舌质必绛无苔而干燥,夜间心烦躁扰不寐。若从气分传变而来,口不渴亦为要点。因气分热  相似文献   

20.
中医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瘟疫范畴,由"疫毒"致病,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进展易出现耗气、动血、扰神等症状,符合"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基于叶天士"逆传心包"理论,分析心肺间密切的相关性,认为NCP的心血管损害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正虚邪实并见,遵循中医学"既病防变"指导原则,气血同调,形神兼顾,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心血管损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