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6、什么叫“顺传”?什么是“逆传心包”?形成“逆传心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顺传”和“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顺传”是指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可向中焦阳明传变,中焦病不愈,则可传入下焦肝肾,温病这种“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方式称为顺传。王孟英说:“自肺之胃腑,病机欲出而下行,故曰顺。”说明邪在上焦手太阴(一般指肺卫证),内传胃肠,病势下行,邪有出路,病邪易于排除,故称为顺传。王氏还进一步解释说:“吸入之邪先犯于肺,肺经不解,则传于胃,谓之顺传,不但脏病传腑为顺,而自上及中,顺流而下,其顺也有不待言者”。“逆传心包”一般认为是肺卫之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对温病的传变规律认识不一,归纳起来,对温病传变规律中的顺传、逆传认识,不外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卫传气传营传血,上焦传中焦传下焦依次传变为顺传;肺传心包,肺卫不解传入营分为逆传。其二、认为:手太阴肺传入足阳明胃为顺传,卫传气传营传血,上焦传中焦传下焦依次传变为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不属顺传。手太阴肺传入手厥阴心包为逆传,卫传营不属逆传。就此,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认为逆传心包是指邪入营血,非指窍闭神昏的证候而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对温病卫气营血顺次传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所谓逆传只是相对于伤寒足六经顺传而言,温病本身并无顺传、逆传之分。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营分证和热入心包证是怎样形成的?两者如何区别?怎样治疗? 答:营分证和热入心包证多见于温热疾病。营分证多由卫分或气分之邪传变入里而成,如素体阴亏,感受温邪之初,即可有热入营分见证。不论出现于病变过程,还是疾病初起,其形成机理,总属热损营阴、心神被扰所致。热入心包亦称“热闭心包”或“热闭心窍”,它多由肺卫之邪急剧转变而成,所以有“逆传心包”之说。但亦有于疾病一开始而即见热入心包证者,亦有由气分、营分之邪发展变化而成者,其形成  相似文献   

5.
热入营分与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两种证候类型,逆传心包又包括热入心包和痰热蒙蔽心包,它们都属温病的营分证阶段。其形成可由顺传或逆传而来。营气通于心,心包为心之外围而代心受邪,故营气亦通心包。营与心包虽代表不同的生理位置,但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营气受病往往影响心包,而心包的病变又以营分证为基础。故在营分证阶段中,逆传心包是热入营分的发展。热入营分是营分证阶段的初期证候。病机是营阴受劫。其证候除身热夜甚等特点外,舌质必绛无苔而干燥,夜间心烦躁扰不寐。若从气分传变而来,口不渴亦为要点。因气分热  相似文献   

6.
<正> 叶天土有关温病传变的论述,反映出了温病发展变化的动态规律,是温病学理论的主要成就之一。但是,由于在论述上言辞过简,语焉不详,后世医家又多按照各自的理解和体会进行不同的阐释,致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今未能一致。对于顺传:有以三焦依次传变为顺传的,有以卫气营血顺序传变为顺传的,也有以传阳明为顺传的;对于逆传心包:一说是肺卫内陷心包营分,一说是由卫分直接进入营分,也有说是肺传心包的。《温病学》教  相似文献   

7.
<正> [逆传]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传变有逆传、顺传之分;从上焦肺卫,传至中焦气分为顺传;从上焦肺卫直接传入上焦心包营分为逆传,其表现为温病初起很快即见神昏、谵语、斑疹、舌绛等心包营分证状。[秽浊]指有形、污浊、重浊的邪气。在六谣之中,风寒燥火均无形,唯有湿邪有形,而其性重浊,伤人之后常引起呕吐腹泻等症,所以在温病医籍中,秽浊常指湿邪和疫疠之气而言。[络]络是经脉中最细小的部分,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与经相比,络更易停留瘀血和邪气,而且部位也较偏里。叶天士提出治络法,总是以化瘀为主,视  相似文献   

8.
清代叶天士倡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并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卫之后方  相似文献   

9.
“逆传心包”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温病发展的认识,而提出的温病常见传变形式之一。究竟何谓“逆传心包”,众说不一。笔者通过对温病原著的学习,并参考诸家之说,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传变是指邪气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病邪的传变,必然反映在征候的变化上,故传变是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逆传是湿病过程中的传变形式之一,是指肺卫之邪不解,又出现神昏话语、舌春肢厥等温邪内陷心包的症状。由于病情急剧恶化,且有意识障碍(即神志的改变),病势重睑,故称为“逆传心包”。也就是叶无土所说的“温…  相似文献   

10.
一则:逆传与陷入温病的传变有逆传和顺传。温邪入于肺卫,可传阳明胃经,即见气分热盛症状;肺胃相系,易见卫气同病。但也有肺热炽盛入心,出现心包症状,“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心肺同属上焦,邪毒极盛,正气亏损,病变易于由肺入心,由气及血。前者是顺传,后者谓逆传。故叶氏开首即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至于“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又是怎样理解逆传呢?叶氏分析得很清楚:“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如何入营?有从风热陷入,也有从温热陷入。也就是说气之后,病仍不解,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心包,病机特点包括湿、毒、热、寒、瘀、闭、虚。虽为新发疫病,其病变过程仍遵循温病辨证体系之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湿热三焦辨证所涵盖的疾病发展规律。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失宣,此为卫分阶段,属上焦肺之病变,治宜清宣肺气,疏泄达邪;若初起邪阻膜原,又宜疏利化浊,透达膜原。上焦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出现疫邪阻肺、肺气郁闭、湿阻脾胃等证,此时邪入气分,治宜宣肺燥湿,辟秽化浊,根据病性寒热不同,或清热平喘,或温化祛湿,兼燥者润燥肃肺;若疫邪上受,由肺直趋中道,发病即见明显肺与脾胃证候,属于卫气同病,为上、中焦之病变,治宜芳香化浊,宣畅气机,开肺建中。若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营分、传入上焦心包者,可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清心开窍。疫邪炽盛,正气虚馁,疫毒闭阻于内,或初起疫邪由肺逆传心包,出现内闭外脱证候,治宜清心开窍、生津救逆、回阳固脱等。部分患者初期或病变过程的某一阶段表现出寒湿性质,但随着疾病演变,多呈现出“湿热疫”或“温热疫”病变特点,仍可用温病辨证体系指导辨治。  相似文献   

12.
<正> 卫气营血,是清代叶天士划分温热病情传变的个四不同层次。实际上是标志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用卫、气、营、血判断病邪毒热之浅深轻重,为治疗用药及预后提供依据。《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又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见,温热病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具体地讲,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膜、肺、胃、肠、胆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此乃温病发病机转。外感温热之邪,必须首先侵犯于肺而出现肺卫见症。温病邪在肺卫,病尚轻浅,如治疗得法,可使邪从外解;如邪不外解,则可由肺内陷心包,造成病情恶化。所谓“逆传”,乃是与“顺传”相对而言。张鸿祥老师认为,温病产生逆传证候,主要决定于邪正两个方面。凡心气或心阴不足以及受邪太重的患者,最易出现逆传的证候。《内经》亦有“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  相似文献   

14.
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病因是风、暑、寒等时邪挟毒伤正,或正气本虚复感邪毒,伤及心包、损伤心脏,或经卫气营血之传变逆传心包。病位在心,关键在心经气血阴阳变化。病毒性心肌炎多为病毒引起的心肌损伤所致心排血量降低发生的冠脉供血不足综合征。逆传心包主要表现为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
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后,诸家解释颇不一致。章虚谷说:“以卫气通肺,营气通心,而邪自卫入营,故逆传心包也”。后世多根据这一说法,不仅把此处之“肺”说成是卫,“心包”说成是营,而且  相似文献   

16.
从温病学说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益农 《中医研究》2009,22(10):51-5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且并发症多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以温病学说分析该病有邪从上受,首先犯肺,或逆传心包,热扰营血等温病传变征象;发病者常正气不足,肺气偏虚,病程迁延。笔者认为,中西医诊治肺炎支原体肺炎应分常证和变证。常证的病机是肺脾不足,木火刑金;变证的病机是内陷心包,邪入营血,耗营动血,邪陷厥阴。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温热论》开首即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其中“逆传”多被认为是与温病另一种渐进发展的传变形式相对而言的。如《温病学》曰:“逆传是与顺传相对而言,前者是指病情之急剧变化,后者是指病情渐进发展”。杨达夫云:  相似文献   

18.
重点阐述了顺传、逆传的含义、机理及其在儿科温病中的临床意义。顺传、逆传是反映了温热病在上焦病情发展中的两种病变趋势。其逆传心包是热性病暴发性发展过程中的特有见证。小儿患热性病居多,病后易发生逆传心包之变,为使临床中处于主动地位,洞察病情发展变化,及时把握治疗关键,故探讨之。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病变在肺,可涉及心、肝、脾、胃、肾等。多由正气不足,风热或毒邪外袭所致。首先犯肺,可逆传心包,顺传可传遍卫、气、营、血。日久气血阴液亏耗,邪气留恋,出现虚痨证。治疗可分早、中、后三期。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气阴两虚。对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分别采用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为治则,显示出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