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成都地区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初步调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头蚴病是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三期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的。过去认为此病多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全国各地时有报道,我们在成都地区也曾发现3例。但四川地区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情况,迄今未查见记载。为此,我们于1984年8~10月对成都某些郊县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蚴龄20d、40d 和60d 的幼虫,分别感染了3~4个月的小白鼠,每鼠经左腹部感染幼虫300条。在感染24h,3组幼虫均移行至肺脏,但在70d 后肺部仍有幼虫;自感染9d 后蚴龄20d 先移行至小肠,于11d 后蚴龄40d 和蚴龄60d 亦达小肠;感染24h 至70d 各部位组织均可检出未发育的Ⅲ期幼虫。  相似文献   

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47-148
<正>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人感染裂头蚴的途径主要是经口、皮肤或黏膜感染,而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的曼氏裂头蚴病的危害远较成虫大,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1].裂头蚴寄生于人体较常见的部位是眼部、四肢躯体皮下、中枢神经系统、口腔颌面部和内脏,我国已有多例报道[2-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1例眼部曼氏裂头蚴病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诊断困难点及快速进展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起病史、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分析疾病特点及诊疗经过,讨论诊治过程中的难点,最终联合文献复习系统回顾肝泡型棘球蚴疾病特点。结果本病例中患者流行病学史1年半,肝脏出现巨型棘球蚴改变,考虑艾滋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可能是造成肝泡型棘球蚴急性发展和早期表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诊断艾滋病的患者,有棘球蚴流行病区居留史,即使在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的情况下,肝内肿瘤样病变也应考虑棘球蚴的诊断可能。  相似文献   

5.
以粪类圆线虫病患者粪便中的粪类圆线虫感染期幼虫接种5只小狗,均感染成功,于感染后10~15天(平均12.2天)粪便中现蚴。现蚴后第一个月排蚴数最高。以后则明显下降,呈低度感染态,并出现间歇性排蚴现象。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南部地区小型兽类多房棘球绦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多房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包括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病,人和家畜的感染多有指导。为进一步了解多房棘球蚴和成虫在小型兽类中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于1997-1998年在青海青南地区玉树州的称多、果洛州的甘德两县开展了小型兽类房棘球蚴及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258只,隶属3目6科8属9种,以鼠兔为优势种(224只),占86.82%。剖检258只,有4种37只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14.34%。其中鼠兔224只,阳性34只,感染经为15.18%。  相似文献   

7.
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即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的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寄生虫病。曼氏裂头蚴寄生于蛙和蛇的皮下组织、肌肉、结缔组织或腹膜、肠系膜内,人体感染途径主要是其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福建民间多有用蛙肉捣碎后敷贴治疗疖痈的习俗,故裂头蚴感染所致的疾病时有发生。但幼儿感染裂头蚴较为罕见,我们于2007年3月诊治1例因敷贴活蛙肉而感染裂头蚴的疾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四环素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素,其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但,引起精神障碍向未见报导。1972年本院收治一例,为引起注意,现介绍如下。患者丁××,女,46岁,住院号:45618,干部。因发热、腰痛、全身酸痛10小时于197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突发寒战,继之发热,头晕,头痛,全身关节酸痛,腰部及下腹中部疼痛尤著,恶心呕吐一次而入院。以往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对青、链、土霉素,  相似文献   

9.
用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人、牛、羊)和泡状棘球蚴生发组织及原头蚴接种试验动物304只(小白鼠243只、灰仓鼠40只、家兔6只、家犬5只、家猫1只、羔羊5只、金色地鼠4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经腹腔接种小白鼠158只,感染率为28.5~93.3%,感染灰仓鼠40只,感染率为36~37.5%。6只家兔被感染3只,6只羔羊多次接种棘球蚴不被感染,不论用人、牛或羊的原头蚴,虽可感染某些试验动物,但不能在其体内发育为有头囊。用泡状棘球蚴的组织移植较悬液易于使小白鼠或灰仓鼠感染,并可随转种代数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高,发育速度也加快。新疆的灰仓鼠可作为泡状棘球蚴的良好宿主,棘球蚴可在其体内迅速发育,并可较长期的保存虫株,为一良好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其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裂头蚴病。而眼部患者常与用感染裂头蚴的蛙、蛇等组织敷贴眼有关[1],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该患者2004年6月左眼红痒,因轻信当地传言青蛙肉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特捕捉青蛙一只,捣碎后直接敷贴眼部数小时,自认为治愈。4d后,患者左眼开始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奇痒,在当地诊所诊断为红眼病,予以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左眼又出现红肿、胀痛并伴有眼突,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眼眶肿瘤,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无效。2004年10月18日,患者经当地医院转…  相似文献   

11.
<正> 曼逊氏裂头蚴(Sparganum Mansoni)又称猬氏裂头蚴(Sparganum Erinacei),系曼逊氏裂头绦虫的第二期幼虫。人类感染的途径多因含有裂头蚴的蛙、蛇肉贴效伤口所致,以眼部感染多见。我院于1974年5月收治1例,连续观察10年治愈,现报告如下。患者:洪××,女,18岁,庐江县人。1973年7月因左眼上下睑害“眼丹”破溃,采用土方将30多条土  相似文献   

12.
<正> 肾小管性酸中毒系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为家族性,与先天性缺损有关,继发性者可继发于肾盂肾炎,此病在国内自1958年以来仅有少数病例报告,较为少见,我院1969年收治一例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兹报告如下。患者,丁某,女40岁,已婚,住院号,39391于1969年5月以尿频,恶心,呕吐入院,患者近三个月来,经常倦怠无力,尿频,多尿,三天前突感全身不适,关节酸痛,厌  相似文献   

13.
马来丝虫感染后.直接由皮下包块内同时抽出活成虫及微丝蚴罕见报导.我们于1980年4月曾在一患者左侧腘窝皮下包块内用空计吸出马来丝虫成虫及微丝蚴数10条,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海群生为丝虫病病原治疗的有效药物。它的毒性很低,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560毫克/公斤,狗每天给服50毫克/公斤,连续2个月未出现毒性反应。通过大规模的防治实践,证明它对人体也是安全的。但当治疗微丝蚴血症时,可因微丝蚴波大量杀灭而引起过敏反应。由于过敏反应,常使海群生的集体治疗不易披接受。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实际重要性。一、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以发热为主的症候群,包括发热、畏寒、头痛、头昏、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此外有皮肤瘙痒、皮疹、食欲减退和胃肠道反应,偶可出现喉头水肿以及支气管痉挛、紫癜、黄疸和血尿。其反应程度与血中微丝蚴的数目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发热可在服药后3~24小时内出现,一般发生在6~8小时以后。马来丝虫病血中微丝蚴超过10条/60立方毫米者于初次治疗后几乎大多出现发热。如不加处理,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约3天。班氏丝  相似文献   

15.
人体裂头蚴病(Sparganosis)是孟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的幼虫(裂头蚴)所引起的病变。该病在国外感染区有朝鲜、日本、印尼及印度支那地区。此外,美洲、非洲及澳洲亦有报告。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以福建最多,广东次之。我省则少有发生。裂头蚴在人体内可寄生于眼眶、皮下组织、肌肉、胸腹腔、阴囊、尿道、肾脏……等部  相似文献   

16.
我组从1974年起将周期型马来丝虫经皮下注射途径实验感染长爪沙鼠,获得成功,出现微丝蚴血症及隐性感染。材料和方法主要同长爪沙鼠实验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文(见参考资料)。现将1974年至1976年1月经皮下接种的三批鼠的感染结果小结如下。一、沙鼠实验感染阳性率: 三批接种鼠分别为23、4及14只,总计41只(40、1),鼠龄在3个月以内,少数超过3个月,接种感染蚴数为9~400条。出现微丝蚴血症的显性感染鼠数(显性感染率)分别依次为5(22%)、1(25%)及13(93%)只,总计19只,平均显性感染率为  相似文献   

17.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寄生在犬和狼肠内的水泡带绦虫Tacuia hyd-atigcna的蚴虫期,它常侵袭猪与反雏动物的肝脏和浆膜,引起这些家畜的囊尾蚴病。这种蚴虫还可寄生在多种野生动物体内,但寄生在人体则非常少见,1921年Hansman曾报道过一例人脑感染,Lapage在Veterinary parasitology一书中也提到此寄生虫的人体感染。国内尚未见细颈囊尾蚴人体感染的报道,我科于1979年7月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罗××,女性,48岁,汉族,贵州省清镇县籍,营业员,现住惠水县卢山供销社,住院号022389。因右下腹隐痛2年余,腹部包块15天入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用青蛙肉敷眼及伤口或治疗牙痛而引起的人体孟氏裂头蚴病已有报告。为了解广州市郊区蛙类自然感染孟氏裂头蚴的情况,以及查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蛙体内寄生情况,我们于1982年10月间,对广州市农贸市场农民出售的青蛙,作了初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1年我们曾报导了以昆明种小白鼠作为中间宿主,以细粒棘球线虫原头蚴(Protoscolex)作为感染材料,复制成功包虫病动物模型,并对不同来源的原头蚴(人、牛、羊株)复制的实验性继发性感染动物模型进行了比较观察。本文是细粒棘球蚴病实验研究的第二部分报导。目的在于探讨细粒棘球原头蚴(羊株)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与宿主体液免疫改变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原头蚴来自绵羊的肝、肺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分离与接种方法同前。实验动物为昆明种、雌性、性成熟(体重21—25克)的健康小白鼠。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内(分别于7天、20天、30天及逐  相似文献   

20.
眼部裂头蚴病四例报告周辉,兰绪达(南昌第二附属医院眼科330006)裂头蚴病是曼氏迭宫绦虫蚴虫(SparnosisMan-soni)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患。眼部患病常与用感染裂头蚴的蛙、蛇等组织敷眼有关。临床上较少见,我们于1963年至1990年间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