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房颤心律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用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其中12例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编辑,再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31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判断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其中1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364段血管节段成像质量分析结果: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194段(53.3%)、82段(22.5%)、41段(11.3%)和47段(12.9%);成像质量优良率为276段(75.8%)。10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125段,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85.0%(17/20),特异度为95.2%(100/1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对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合心电编辑、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可以重建出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7% (456/508),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5.5%(485/508),常规冠状动脉扫描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8%(460/512),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6.3% (489/512).两组的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1.072,P=-0.192).结论: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心电编辑功能,对23例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图像评分1-4级者分别有82、93、36、19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1-4级分别分别有111、80、25、14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显著改善(Z=6.787,P=0.000 1)。结论心电编辑可改善多数心律失常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系统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和人工检索获取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研究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比值比及标准化差值作为效应量,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利用相符合的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结果 64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图像质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1.10,95%CI=0.87~1.39)。认为前门控与后门控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辐射剂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标准化均数差值(SMD)=-6.83,95%CI=-8.45~-5.22]。认为前门控与后门控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心率及心率变异的情况下,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同回顾性心电门控相比可以获得可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并且大幅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扫描时间、血管可评估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133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①实验组6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②对照组6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计算扫描时间、各段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扫描时间实验组为7.12 s,对照组为9.43 s;血管可评估率实验组为94.93%,对照组为94.4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3.69 mSv)比对照组(15.86 mSv)降低77%;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应用。方法:52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图象质量分为可评估冠脉和不可评估冠脉,并逐支逐段进行分析,以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为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心率≤65次/分,节律规则的冠状动脉受检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2.00±0.23)mSv、(10.20±0.9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大幅降低冠状动脉成像时的辐射剂量,对于心率较低的受检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89-3190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ECG电流调控模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图像质量和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2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B组采用ECG电流调控模式成像,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14.41±1.05)和(15.07±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12.03±0.98)和(12.64±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0.77±0.96)mSv和(8.59±2.5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ECG电流调控模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20.2%,病变检出的准确率达95.7%。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编辑功能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22例中,检查前已知的心律失常有:4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房颤,4例为房性早搏,2例为偶发室性早搏,共14例;检查前未知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2例房性早搏,4例房颤,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7例;检查过程中未明原因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1例。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3%,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6%(χ^2=161.4826,P〈0.001)。结论在检查前或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的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4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资料。结果根据图像评价方法,本组优321例,占62.5%;良138例,26.8%;差55例,占10.7%,认定为检查失败。127例ECG前瞻式门控扫描检查失败21例,占16.5%;387例回顾式门控扫描检查失败34例,占8.8%。检查时心率波动≤5/m in 313例,7例失败,占2.2%;6~10/m in 175例,23例检查失败,占13.1%;10~20/m in 26例,25例检查失败,占96.2%。检查过程中37例屏气不好,32例检查失败,占86.5%;3例扫描过程中未能控制呛咳、呃逆,检查失败;5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者,1例因扫描范围不足而检查失败;3例过于肥胖,1例扫描参数过低而导致检查失败。结论充分认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争取患者最佳配合状态,方能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的对比分析,探讨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同期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经皮冠脉造影的112位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常规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按常规冠脉造影计算,112例患者共发现374处病变用于评价,MSCT造影检测冠脉病变总的准确性为90.6%,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3%和5.1%;其中MSCT检测为假阴性均发生在左回旋支和右冠远段,假阳性均为冠状动脉伴有钙化。结论:64排螺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血管解剖和冠状动脉钙化可能会影响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价和检测。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在56例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1例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窦性心率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其余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支、回旋支、前降支右支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18例患者的31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所有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CT诊断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患者的25个支架有支架术后再狭窄,CT诊断的准确率为80.6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64层CT检测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婴幼儿,年龄5个月~2岁,体重5.5~10.0 kg.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球管旋转速度0.35 s/转,层厚0.625 mm,螺距0.2.结果 CT扫描时患儿心率110~150次/分.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1.11~1.62 mSv.所有患儿均为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右后窦及左后窦各4例,开口于肺动脉窦远侧右后壁及下壁各1例.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开口及走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先后行16层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每位患者16层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该组患者的16层CT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主要分支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16层螺旋CT(P<0.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于16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中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变异检出率,并根据CT结果对冠状动脉变异进行分类。结果:617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78例(12.64%,78/617),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2例,多开口变异者2例(并行左主干),心肌桥者59例.前降支.肺动脉瘘者2例,左右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者l例,右冠状动脉一左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1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变异,并可清晰显示各类病变细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估心电图编辑软件对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4月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981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及呼吸运动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负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到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呼吸运动伪影及重建时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壁冠状动脉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临床纳入49例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并进行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结果 4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有21例存在壁冠状动脉,其中发生于前降支及其分支患者13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患者3例,剩余5例患者为多支病变。 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率较高,对心肌桥的长度、厚度检出率较高,具有无创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