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1984年4月~1985年7月全疗程督导化疗224例肺结核患者联合并用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组病例均按事先设计的统一方案酌情选用:1.SM+INH+RFP(R方案)84例;2.SM+INH+RFD(D方案)70例;3.SM+INH+RFP+PZA(RZ方案)13例;4.SM+INH+RFD+PZA,(DZ方案)57例。全疗程6~12个月,头2~3个月用 相似文献
2.
3.
4.
复方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利福平由利福平和异烟肼固定组合的复方制剂、本实验就该制剂中RFP与INH配伍的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试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比较药物的疗效。结果1.对人型结核菌和牛型结核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复方利福平的MIC所含的异烟肼浓度相当或代于异烟肼的MIC;复方利福平的MIC所含的利福平浓度低于利福平的MIC。2.对草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复方利福平的MIC所 相似文献
5.
利福平(Rifampin RMP)曾和利福霉素(Rifamycin AMP)利发大净(Rifaldazine)利福皮辛(Rifampicin)皆在文献上发表过,这些药物都是半合成的新抗菌素,属于利福霉素一族。1957年,意大利米兰地区Lepetit化验室分离出地中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并肺心病心衰肝肿大患者对抗结核药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特别对有病毒性肝炎 ,嗜酒者 ,以及各种病因所致肝硬化者的肝损害已有较多报道。肺结核合并肺心病心衰有肝肿大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问题报道尚少 ,将我院 1970~ 1999年收治的符合肺心病心衰有肝肿大的 6 8例抗结核药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如下。1 资料与结果 6 8例均符合肺心衰的诊断标准 ,6 8例中 ,男 6 6例 ,女2例 ,年龄 37~ 72岁 ,平均年龄 5 4岁。痰抗酸杆菌均阳性 ,肝脏B超示 :肝肿大。全部病例排除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或其它病因所致肝硬化。入院时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 相似文献
7.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5)
正结核病是一种可累及骨骼、关节、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最常见的为肺结核,经呼吸道传播,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4]。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短程抗结核化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线方案,但利福平和异烟肼肝脏毒性较强,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5]。天晴甘平,即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主要成份是甘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且无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发生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肝肾害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第八对颅神经损害、周围血细胞减少、药物热、皮疹、关节肿、末梢神经炎。结论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临床上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浅谈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福平(R)所致肝脏毒性反应在临床上较常见[1],且有致死的报告,鉴于R在当今结核病治疗上占有重要位置,了解R所致肝脏毒性反应的有关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1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的诊断标准在应用R期间出现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或分别增高,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或原有的肝功改变加剧,停用R后,肝功能改变恢复,相应的症状体征消失;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所致肝功能改变;排除其他药物,特别是联合应用的其他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改变。2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发生机率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统计近四年我院初治肺结核病人服用R后发生肝损害情… 相似文献
10.
规范利福平敏感结核病的治疗,提高治疗质量,无论是对耐药结核病防治,还是控制结核病流行都至关重要。首先,重视病原学检查,结合结核病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辅助检查,按照结核病病变类型使用对应治疗方案;第二,首选一线抗结核药品,无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全疗程口服用药;第三,使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即强化期使用H-R-Z-E治疗方案,足量用药,利福平敏感结核病抗结核治疗推荐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第四,病原学检查是判断抗结核治疗疗效的金标准,客观评价患者治疗疗效,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符合治疗成功条件的患者可以停止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确定适当预处理方案,并作初步评价。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胃饲乙醇浓度40%,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急性乙醇胃饲中毒剂量;选定剂量范围继续本实验。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胃饲乙醇组、缺血组(IR)、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采用正交设计,以乙醇浓度、剂量、胃饲时机为因素,分设3个水平,大鼠54只,肝缺血90min,于再灌流24h采样检测。结果 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在A1B1C3预处理模式下,即40%乙醇5g/kg胃饲后24h行肝缺血手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 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结核较为罕见,而肝周结核是肝脏结核更为罕见的一个亚型。即使在结核病流行地区,肝脏结核也较为罕见[1],且肝脏结核多属继发性,常表现为粟粒型[2,3]。本文报道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周单灶结核1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23岁,陕西白河人,农民,因"发 相似文献
13.
14.
检测血清甘胆酸观察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血清甘胆酸观察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吉林铁路中心医院结核科张敬中,王晓兰吉林铁路中心医院核医学科(132001)李卓朝,王玉梅许多治疗结核病药物如利福平(R),异烟肼(H)等对肝脏都有毒性作用,长期以来主要根据症状及肝功、转氨酶的变化测定肝...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主要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结核药物在杀灭结核菌的同时,因其特殊的药理学活性使其必然对机体产生毒性,包括对代谢器官的毒性、个体差异所致的变态反应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各种结核病,多种药物的代谢均经肝脏的氧化还原结合反应,此期间易产生活化中间产物,造成肝脏损害,排泄过程易造成肝脏损害,但机制不甚明了,造成临床不能预知损害的发生,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应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抗结核药物的肝脏损伤模型,研究常用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机制,探讨与脂质过氧化的相关性,了解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对肝脏损伤程度,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药酶活性改变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INH(isoniazid,H)组、RFP(rifampicin,R)组、PZA(pyrazinamide,Z)组、HR组、RZ组、HRZ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灌药10 d后处死大鼠,取肝脏切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MDA(Maleic Dialdehyde)、SOD(Superoxide Dismutase)、GSH(reducedglutathione)和P450含量。结果各实验组MDA和P45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OD和GSH有不同程度降低,肝脏病理变化与脂质过氧化反应、肝药酶有相关性。结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可引起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改变及肝脏细胞的病理损害,多种药物联用比单用改变明显;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吡嗪酰胺组比其他单用药组肝脏毒性大。利福平有明显肝药酶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损害肝脏已有共识,但国内尚未有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行透射电镜观察的文献报道。本实验从2003年始通过研究抗结核药物对SD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索其对肝脏损害的形态学特征。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实验动物:SD大鼠152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各半,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2.主要仪器:日立H-7500透射电镜。3.主要试剂:异烟肼(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利福平(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吡嗪酰胺(成都锦华药业有限公司),戊二醛(天津化工厂出品)。二、方法1.动物分组与处理: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雌雄各半,各组均每日1次性空腹定点灌胃给药。实验组:H组:异烟肼(INH)55mg/(kg.d);R组:利福平(RFP)82.5mg/(kg.d);Z组:吡嗪酰胺(PZA)55mg/(kg.d);HR组:INH55mg/(kg.d)+RFP55mg/(kg.d);RZ组:RFP55mg/(kg.d)+PZA192.5mg/(kg.d);HZ组:INH55mg/(kg.d)+PZA192.5mg/(kg.d);HRZ组:INH55mg/(kg.d)+RFP55mg/(kg.d)+PZA19... 相似文献
20.
主要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药酶活性改变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INH(isoniazid,H)组、RFP(rifampicin,R)组、PZA(pyrazinamide,Z)组、HR组、RZ组、HRZ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灌药10 d后处死大鼠,取肝脏切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MDA(Maleic Dialdehyde)、SOD(Superoxide Dismutase)、GSH(reduced glutathione)和P450含量.结果各实验组MDA和P45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OD和GSH有不同程度降低,肝脏病理变化与脂质过氧化反应、肝药酶有相关性.结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可引起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改变及肝脏细胞的病理损害,多种药物联用比单用改变明显;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吡嗪酰胺组比其他单用药组肝脏毒性大.利福平有明显肝药酶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