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秉新 《河北中医》2013,(11):1637-163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黄褐色斑片,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黧黑皯”,民间俗称妊娠斑、蝴蝶斑。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2008-2012年,笔者应用中药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黄褐斑54例,并与维生素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4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桂卿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06-1907
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易诊难治。主要因影响患者容貌,伴随不同程度的失眠、心烦易怒、月经失调等症状,给患者精神和生活带来诸多烦恼和痛苦。其发病原因和产生机制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分泌失调是关注度较高的因素之一。本病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本研究运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并与口服维生素E、C作对照,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进一步探讨黄褐斑与内分泌的关系,并从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中药治疗黄褐斑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色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0%~70%。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激素因素,日照、热刺激、化妆品等外界因素刺激,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多等密切相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对黄褐斑的发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病机总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机失调、肾水亏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瘀滞于头面发为黄褐斑。而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是导致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黄褐斑的治疗,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各有所长。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谷胱甘肽、维生素、氢醌、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以及激光美白治疗等。谷胱甘肽通过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结合,从而导致酪氨酸酶失活,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体的合成。维生素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进而淡化色斑。氨甲环酸则是通过抑制纤溶酶系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体而起到治疗目的。激光治疗虽然能去除黄褐斑皮损区的黑素颗粒,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或降低黑素细胞及黑素体增多,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存在复发的风险,在治疗后期还要联合脱色素霜局部涂抹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中医学将黄褐斑分为肝气郁结、脾虚、肾虚、气滞血瘀等四种证型,并通过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针灸、中药外用等治疗黄褐斑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西医起效较快,但易于反复;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周期较长,但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因此,应中西医有效结合,各取所长,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黄褐斑又名"黧黑斑""肝斑""妊娠斑"等,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中药七百面膜外敷联合逍遥丸、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女性黄褐斑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搜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黄褐斑专病门诊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100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局部和远端取穴相结合,体针和耳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黄褐斑63例,有效率达95%。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而针刺治疗黄褐斑主要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整体调整,达到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黄褐斑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和维生素C、维生素E中西医结合在女性黄褐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120名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其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口服治其本,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在黄褐斑的治疗中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诱导发病的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从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黄褐斑与中医肝脏关系密切。为优化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黧黑斑相关的中医古籍进行大量阅读,并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美国Pubmed系统中"从肝论治"黄褐斑、黄褐斑的发病与治疗,进行理论和临床治疗实践两方面探讨。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8.
薛海峰 《河南中医》2010,30(2):183-18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门诊的176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放血结合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组(简称治疗组)90例,单纯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组(简称对照组)90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放血结合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3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颜面皮肤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妊娠、内分泌紊乱、口服避孕药、镇静药、日晒、遗传、精神因素及某些慢性病等引起,治疗尚无较好方法.我们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方法治疗女性黄褐斑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邱志强  刘冬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00-3100
黄褐斑是颜面皮肤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未明了。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妊娠、内分泌紊乱、口服避孕药、镇静药、日晒、遗传、精神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引起,治疗尚无较好的方法。笔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方法治疗黄褐斑30例,并与西药单纯治疗15作做对照,疗效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荣汤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养荣汤口服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静脉注射,对照组用维生素E口服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静脉注射。结果:愈显率治疗组69.4%、对照组4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外敷中药面膜(自制)联合维生素E治疗,西药组仅予口服维生素E治疗,面膜组仅外敷中药面膜(自制)。3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治疗前后皮损颜色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3.3%和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外敷联合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药“四白”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四白”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48例黄褐斑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四白”祛斑面膜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3%氢醌乳膏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0%、6%,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70%,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四白”祛斑面膜外用结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黄褐斑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关键证]黄褐斑;中药“四白”祛斑面膜;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陈国勤  周聪和  王海鹰  周兰 《光明中医》2010,25(7):1201-1202
目的观察祛斑胶囊联合增白散(广东省中医院制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中成药祛斑胶囊内服联合增白散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增白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率为42.8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斑胶囊联合增白散治疗黄褐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正> 黄褐斑也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障碍有关(如妊娠、月经不调,或卵巢、子宫疾患),也见于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肝脏疾患,癌瘤,营养障碍等。目前西医治疗多是外搽3%氢醌霜,2.6叔丁基对甲酚霜或5—10%白降汞软膏,口服或静注维生素C等,  相似文献   

17.
正黄褐斑是一种由面部色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紫外线、内分泌失调、化妆品等因素是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亦可使本病患者病情加重。该病经日晒后颜色加深,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和中青年女性~([1])。黄褐斑属于中医学"面尘""肝斑""面黑皯""黧黑斑"等范畴,俗称"蝴蝶斑",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黄褐斑容易诊断,但较难根治。西医治疗多采用避光剂、维生素类、褪黑素等,但大多患者出现色素反弹,并且该类药物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故未能推广应用。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效果较好,且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导师强宝全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第一作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冯薇  王长华 《河北中医》2012,34(2):195-196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在面部的黄褐斑,属于面部黑变病的一种,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2006 -04-2010 - 10,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伴月经不调黄褐斑38例,并与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2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褐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中医在黄褐斑治疗方面优势显著,但仍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等不足。目前,多数医家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肝脾肾失调密切相关,但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黄褐斑的发病与肺关系密切。故从肺与面部皮肤之气血阴阳关系、与其他脏腑发病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与肾的生理相关、病理联系入手,阐述助阳宣肺法的理论依据及其临床疗效,以期拓宽黄褐斑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陆素花 《光明中医》2016,(16):2353-2354
目的观察"补肾祛斑汤"治疗"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补肾祛斑汤";对照组予维生素C片、维生素E胶丸口服。2组均治疗60天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结论 "补肾祛斑汤"治疗肾虚型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