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诊治,从主要临床表现、住院死亡率及并发症及等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其中有38例好转的患者和36例显效的患者以及6例无效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高,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机能的减退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 ,使痛阈提高 ,痛觉减退 ,致老年AMI临床表现复杂化、多样化、不典型化 ,在急诊分诊及救治过程中 ,常有一定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护士对这类疾病的识别判断能力 ,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分诊救治及护理。本文收集了我院 3年间 5 0例老年不典型AMI的资料并给予临床表现分类。提出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老年不典型AMI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做到充分认识、准确分诊、密切观察、及时救治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 1998~ 2 …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阿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99-2400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 ,或表现为上腹部、头颈部、咽喉部、下颌部等疼痛 ,误诊为急腹症、偏头痛、咽喉炎、牙痛等 ;或无明显胸痛 ,而以昏厥、心功能不全、休克、脑循环障碍、呼吸道疾病 ,神经官能症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袁巍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52-153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60岁患者为观察组,〈60岁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功能情况(心功能KilliⅠ级、Ⅱ级、Ⅲ级)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Ⅱ、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室早、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且老年人心肌梗死后房早、房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早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高,在临床诊断时要注意以上特点。  相似文献   

6.
靳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80-28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是常见心脏疾病急症,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院前急病死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地院前救治,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本研究对68例AMI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院前急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后引发的部分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8.
孙岩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12-213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特点是发病急、恶化快、病情重,急性期病死率高。如果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病情观察,采取高质量的护理。就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在救治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09-3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做好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85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溶栓治疗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期的护理。结果在85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3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4.12%。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有效的治疗,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现将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姜丽 《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01-20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施的护理方案。结果通过有效的观察及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除有效治疗外,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9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是否急时就诊、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AMI患者进行周密、细致的护理,加强健康指导,注重生活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1]。临床表现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14.
雷志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38-139
目的: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降低猝死。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治疗,有效护理。结果:7例患者中6例病情好转、稳定出院,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进行科学护理及观察,尽最大努力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认识和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有关知识,细心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康复的成功率。结论科学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四肢发冷、发绀、血压下降及具有特征的心电图变化。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内科常见急症,其早期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监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22例AMI患者实施早期持续心电监护.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有96例并发心律失常,占总数的78.7%,其中恶性心律失常27例,占总数的22.1%,由于心电监护及时发现,采取紧急措施,使抢救成功率达91%.结论 对AMI患者实施早期持续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并迅速、准确的识别心律失常图形,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资料,并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患者经适当的心理护理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对AMI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类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急性坏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了解掌握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70例的心理类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