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理用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均为合理用药患儿,对照组为不合理用药患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许德权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36-1936
目的 探讨分析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参考.方法 对我院计算机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录完整的30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7.33%(142/300);抗生素临床使用剂型:注射剂占73.5%,口服药占26.5%;抗生素临床使用种类:B-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两种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度试验率为90%;抗生素联合用药率为7.04%.抗生素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结论 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及WHO的标准执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合理调控使用剂型,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度试验,减少联合用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4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入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所有SSSS患儿共40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使用频次、使用疗程、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0例SSSS患儿年龄16 d~5岁,抗菌药物选择除1例因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选择阿奇霉素外,其他患儿均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38例为单一用药,2例联合用药,平均用药疗程7 d,40例全部治愈,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药物选择以β-内酰胺类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为主,早期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滦平县县医院门诊儿科抗生素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接诊的10000例儿童患者的处方,对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并统计抗生素的用药种类及所占比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疾病类别、用药的疗程分布情况.结果:我院儿科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疗程中4-7d、≦3d、7-10d、>10d所占比例分别为52.72%、21.63%、20.11%、5.54%;应用抗生素的疾病中以呼吸道系统、伤口感染、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居多,分别占12.23%、9.76%、14.67%、64.34%;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分别占18.01%、21.55%、54.34%.结论滦平县县医院门诊儿科在治疗儿童疾病中较为依赖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用药情况并不乐观,存在较多不必要的用药,还需在以后的治疗中多加改进.  相似文献   

5.
周树发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16-401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213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性122例,年龄在9个月-11岁之间,女性91例,年龄在11个月-12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通过对患儿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患儿对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存在着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所有患儿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之前,均未做药物敏感度试验。结论儿科上呼吸道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应当进行规范,并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保证对患儿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消化内科用药特点,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出相应药物管理措施,为儿科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0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用药处方,总结小儿常见的急性口炎、急性胃炎、急性肠胃炎三种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医师用药与对症处理分析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用药特点。结果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临床治疗中,多采用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采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进行对因治疗;利用多潘立酮、多酶片、阿托品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患儿病痛。结论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药物治疗应规范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师及药师用药水平,有效提高患儿用药效果,避免出现主治医师因不熟悉临床药物等原因导致发生用药不合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生素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275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合理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性病原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注意考虑患者的自身特点,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探讨由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12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统计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合分析导致用药不合理出现的原因。结果:选取的1200份处方中,有136份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1.33%,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等等。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中,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占5.88%。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头晕等情况。结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用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做好对抗生素临床用药的观察及管理,在医院中形成良好的用药氛围,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并分析患儿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情况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86例患儿抗生素使用率97.67%,单一用药率60.46%,联合用药率39.54%,患儿平均住院3.1天,住院患儿静脉给药率100%,患儿出院时治愈7例,好转79例;结论: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亦存在不合规使用情况,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 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5例为应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占8.9%;32例为应用抗菌药治疗,占57.1%;10例为应用止咳药治疗,占17.9%;5例为应用止泻药治疗,占8.9%;3例为应用生物制品治疗,占5.4%;1例为应用中成药治疗,占1.8%.56例患儿中有47例患儿使用非儿专用药品产生不良影响,9例患儿使用儿科专用药物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 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加以总结.方法:按照用药不同,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儿科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使用其他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具体表现加以对比和统计.结果:通过观察可知,阿奇霉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发热、抽搐、过敏性皮疹等,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56%(42/75)、20%(15/75),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科临床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且类型复杂,需要临床人员加强注意,合理用药并配合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抗生素应用不良反应15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临床患者中,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率居前四位的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症状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心率变化、内分泌紊乱和神经系统损坏。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重,注意用量及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医药水平也逐渐迈向更高的阶梯.使用抗生素也愈加泛滥,抗生素在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的同时,也陡增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对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一整理,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十分复杂且多元化,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患者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种类有: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据所整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可以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临床应用的小儿呼吸道感染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并提出其存在的用药误区及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1000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使用误区情况.结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存在较多的用药误区,多数为抗生素使用不准确(P<0.05),合理的治疗和引导可明显降低药物滥用和误用的情况,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结论 :严格监管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尤为重要,避免用药误区的现象,才能更好的为患儿提供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儿科应用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永嘉县县级医院儿科儿科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00份,统计并分析患儿年龄、性别、涉及抗生素品种、给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受累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300例抗生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包括男童161例、女童139例,年龄1~10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年龄区间为1~2岁,占35. 00%。药物不良反应涉及抗生素共有7个类别,依次为头孢菌素类(63. 00%)、青霉素类(9. 67%)、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8. 67%)、大环内脂类(14. 00%)、林可霉素类(3. 00%)、糖肽类(1. 33%)及碳青霉烯类(0. 53%)。30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儿中,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246例(82. 00%),其次为口服给药36例(12. 00%),肌内注射给药18例(6. 00%)。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受累器官/系统依次为皮肤及附件(53. 67%)、消化系统(16. 00%)、全身损害(12. 00%)、呼吸系统(4. 00%)、神经系统(3. 00%)及心血管系统(1. 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为0~30 min 133例(44. 33%),其次为0. 5~1 h 100例(33. 33%),1 h~1 d 32例(10. 67%)。结论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增加,其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也逐渐增加。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保障儿科安全用药,帮助该院儿科医师及该市的县级医院儿科医师更加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药物性肝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50例出现药物肝损伤的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用药时间、用药种类以及患儿的首诊症状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不难发现,患儿在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呕吐,其次为乏力、腹泻、腹痛等,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为镇热去疼类、阿奇霉素类等,同时实施相应治疗后,患儿均好转。结论:应加大对儿科的用药监管,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物对儿童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欣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45-4646
目的调查我市儿科病房抗生素使用状况,讨论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通过随机抽取部分儿科住院病历作为统计样本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1年2月我市某二甲医院儿科住院病历300份,抗生素使用率81%,单独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77.7%,联合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22.2%。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我市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朱绍元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94-1895
目的探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促进儿科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集的10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整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8例中报告分析显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药物的滥用以及药物的错误使用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促进广大患儿的健康成长,医疗部门应该加强药品检测工作,推进对儿科药学的研究,加强对患儿的关注,提高家长安全用药意识。以此为儿童用药提供-个合理、安全、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ACEI和ARB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金额排序法和DDDs分析法对我院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金额、频度、用量及日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RB类2年间的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均列首位,并呈上升趋势。结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ARB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首选,但应注意避免药物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梁小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101-1101
抗生素滥用是我国儿科临床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我院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对本院儿内科病区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展开调查并尝试从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比例、给药途径及给药频率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为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