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依据反流相关症状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24h食管pH监测、多通道腔内阻抗(MII)联合pH监测等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而做出诊断。但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对GERD的诊断莫衷一是。随着对GERD病理生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GERD的临床诊断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就GERD相关诊断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问卷调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PPI诊断性治疗、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食管胆汁反流测定、食管MIT联合pH监测、X线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食管pH值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CTD-svnectics公司便携式动态pH监测仪,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采用Johson和DeMeester6种参数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以反映病人的反流程度。结果监测病例组6种参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eMeester评分〉14.72.总阳性率为57.7%;以pH〈4的反流次数诊断阳性率最高(57.7%),卧位pH〈4的总时间诊断阳性率最低(15.4%)。结论24h食管pH监测给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1,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内镜检查,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61例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术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A组), 服用PPI后症状部分缓解30例(B组), 服用PPI后症状未缓解加用双倍剂量规律治疗8周以上症状仍未缓解17例(C组)。比较三组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 61例患者手术时间(117.46 ± 28.50) min, 术中失血量23.00(8.00, 34.00) ml, 术后住院时间3.00(2.00, 5.00) d。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放置补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和消化道穿孔等短期严重并发症。三组满意度评分、术后总体症状主观缓解、反流症状、PPI使用情况、吞咽困难、腹胀、腹泻或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上腹痛、复发和再手术情况。结论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于rGERD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120例,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0例):选择开腹手术的方法;B1组(观察组60例):选择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配合选择胃底折叠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几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疾病恢复快、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加重期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 对23例伴有胃食管反流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分析其反流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16例Jamieson pH总计分≥12.7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型哮喘,并给予抗反流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其各项反流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食管反流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一个主要病因,24 h食管pH监测有助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短期抗反流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典型症状为食管症状: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还有一类是食管外症状,如哮喘、慢性咳嗽、胸痛等。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典型的食管症状,直接表现出哮喘、咳嗽,这部分是最容易误诊的人群。我院2010—2012年对收治的15例以哮喘为首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方法及抑酸治疗试验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胃食管反流病 (GERD)诊断方法及质子泵抑制剂 (PPI)治疗试验的价值。方法 对 10 4例有烧心、反酸或反食 ,伴有或不伴有非心源性胸痛、咽下疼痛及平卧时呛咳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测压、2h食管腔内pH监测和 7d的安慰剂或兰索拉唑 (30mg ,每天 2次 )随机分组交叉对照治疗试验 ;以2 4h食管下段pH <4的总时间 >4 %或和 /反流总评分 >14分作为诊断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的标准 ;用PPI抑制治疗第 5、6、7共 3d的症状总评分与用药前 3d的症状总评分相比较 ,以症状总分下降 >75 %者为治疗试验阳性。结果  10 4例中内镜检出食管炎 18例 (17% ) ;烧心为主要症状者 83例 (80 % ) ;pH监测结果符合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GERD)者 87例 (84 % ) ;兰索拉唑治疗试验阳性者 85例 (82 % ) ,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显著相关 (P <0 0 1)。胃镜及食管测压对GERD的检出率低 ,由 2 4h食管pH监测诊为GERD者 87例中 ,治疗试验阳性者 82例 (敏感性94 % ) ,pH监测结果阴性者的另 17例中 ,治疗试验阴性 14例 (特异性 82 % ) ,兰索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GERD的准确性为 92 %。结论 对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 ,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试验用于辅助诊断GERD可先于食管测压及 2 4h食管腔内pH监测进行 ,它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以哮喘为首发症状的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对62例患儿在联合用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 h食管pH监测值、电子胃镜检查及内镜下粘膜活检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62例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每2周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及消失,24 h食道pH监测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的电子胃镜检查及活检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评价,发现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表现逐渐好转或消失,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以及雷贝拉唑对慢性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对24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其中124例患者诊断为GERD,观察咳嗽症状与GERD的关系,并将124例患者通过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试验组给予雷贝拉唑进行为期8周的抗反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疗程的多潘立酮片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各项食管反流指标如酸暴露频率、反流时间≥5 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咳嗽症状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6.8%(60/62).对照组为71.0%(4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与慢性咳嗽关系密切,是病因不明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24 h食管pH值监测对于明确慢性咳嗽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雷贝拉唑抗酸治疗对改善咳嗽症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症状模式的认识以及诊断方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在耳鼻喉科被发现。本文对2006年1月-2006年7月间门诊50例以咽喉不适就诊并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顺锡 《中国卫生产业》2012,(7):87+89-87,89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46例,进行抗反流治疗,采用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仪记录食管下段治疗前后PH值变化,观察pH值<4的次数、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及总酸暴露时间指标,了解抗反流治疗的效果.结果 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后的pH值<4的检出次数、反液持续时间>15min的检出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以及总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反流治疗后4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抗反流治疗对此类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金合  随桂荣 《中国保健》2005,13(12):41-42
目的探讨0-7岁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引起食管内外一系列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对68例0-7岁儿童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7岁儿童GERD以新生儿和婴儿发病较多,≤1岁占66.2%(45/68).临床表现有溢乳呕吐等反流症状外,80.9%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部分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59例监测24小时食管PH,57例异常,检出率96.6%.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大于立位时.1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15例,诊断阳性率82.1%.7例食管内镜检查有食管炎2例;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引起食管内外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首选的诊断,不仅表现反流,还可了解反流;食管X线检查,可作为小儿GRED常用诊断方法;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防治措施.方法 12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静脉吸人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中2008年1-12月收治100例患者,对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患者进行术前筛选及围手术期哮喘防治措施不完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100例患者,加强术前筛查、干预措施,对手术前有过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凡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暂不行手术,先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气道高反应性,麻醉手术中加强实施应对哮喘发作的措施.结果 早期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哮喘28例,哮喘发生率28.0%;后期的1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哮喘8例,哮喘发生率0.7%.结论 术前筛查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是避免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有典型反流症状者,胃镜检查若发现食管糜烂及溃疡病变,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则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监测患者24小时食管pH值,观察24小时pH<4的总百分时间、次数,持续5分钟以上的反流时间和最长反流时间,等指标,以观察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率为69%,总有效率达到了95.24%,而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38%,总有效率仅为71.43%,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应注重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红梅 《现代养生》2014,(10):142-143
目的:探讨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或24h食管pH检查,并将确诊的反流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促胃动力药、抑制胃酸药和清热解毒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抗咽喉炎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咽喉炎的症状缓解和胃镜病理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确诊54例(36%),患者病征多样化,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有效率分别为88.9%(24例)和51.9%(14例),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诱发慢性咽喉炎的病因之一,促胃动力药、抑制胃酸药及清热解毒药联合应用,可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病征,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朱景国 《现代保健》2009,(34):98-9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及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门诊慢性咳嗽患者经胸片、胃镜、食管镜、24h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2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采取相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对23例患者予以抗反流治疗,19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4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复发,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反应。结论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嗽密切相关,是原因不明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