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55例作为分析对象,在同一时间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将不同方式采集的血液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为55份,为了检验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复性将每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的末梢血进进行采集,对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检查项目的差异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检查项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当中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效果更好,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客观,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两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检验WBC、RBC、Hb、HCT、PLT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末梢血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检验,结果准确率较高,为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价值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接收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采集末梢血进行检测,研究组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特点,包括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并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采集静脉血检测后其WBC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低,且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研究组采用静脉血采集并检测后其RBC、PLT、Hb、Hc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末梢血采集方法的检验值,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末梢血采集检测与静脉血采集检测在MCHC、MCH、MCV等指标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并进行血常规检测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对于MCHC、MCH、MCV指标的检测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针对RBC、PLT、Hb、Hct等指标的检测应用静脉血采集检测其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阜新市某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比较2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受检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低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检者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验受到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小,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受检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可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中的检测结果差异,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184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标本,观察对比两种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的Hb、Hct、PLT、RBC明显高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的WBC明显低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在MCV、MCH、MCHC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采血方法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需要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的血常规项目,建议选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的结果更为理想,能够使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更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科学的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研究.采集60例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将末梢血检验结果纳入末梢组,将静脉血检验结果纳入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程度、血常规检验结果及采血满意度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120例病患的血液样本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同时基于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即包含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两组均包含60例病患.其中对照组病患均采用末梢血收集方法,而观察组病患则采用静脉血收集方法,统一记录两组病患血液样本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计算各组平均值,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血红蛋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不同采血方法可知,采用静脉血收集可以保证血常规检测的效果,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中WBC、RBC、PLT、HCT、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静脉血液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和分析运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于血常规检查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该站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验78例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同期分别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然后比较这两种不同的采集标本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78例受检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中的血常规检测结果,除了MCH该项数据以外,末梢血中的MCV、Hb、RBC、Hct和PLTM以及CHC的水平都明显要低于静脉血,但WBC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静脉血,该统计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通过重复性的试验结果对比,受检者末梢血的CV值要明显地高于静脉血CV,说明二者之间也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检验结果比较稳定,并且其数值要比末梢血准确,所以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当尽量使用静脉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C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稳定,而静脉采血又比动脉采血更为方便,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优先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探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确保为临床研究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采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302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不同的采血将其分为对照组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使用静脉采血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采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含量,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含量,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其他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使用不同采血方式会影响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动脉血以及静脉血的稳定性要高于末梢血,因此建议使用静脉血采集方式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更加准确地检测结果,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血常规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90)行静脉采血法;对照组(n=90)行末梢采血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90例研究对象中中度疼痛者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常规检查应用静脉采血的准确率优于末梢采血法;末梢采血法采血时疼痛程度要稍低于静脉采血法。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两种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体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实验组采用末梢采血,对照组采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 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检查。结果两组的检查结果中,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采血方法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末梢采血方法,它能准确检测出血细胞计数,为临床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针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40例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血组即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在3 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 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比其余各项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且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3h内测定样本可最大程度上消除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观察末梢血与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差异性影响.方法:抽选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健康者共60名设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取其末梢血及静脉血为检验样本实施检验.对比末梢血、静脉血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数值差异性.结果:经对比两类血氧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后可知,红细胞压积、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7月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研究组采用静脉采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WBC、RBC、HB、Hct、MCV、MCHC水平分别为(5.86±1.20)×109/L、(3.83±0.89)×1012/L、(102.15±15.25)g/L、(42.39±20.47)%、(93.26±5.74)fl、(322.28±9.14)g/L,显著高于研究组的(5.21±1.12)×109/L、(3.29±0.9)×1012/L、(96.26±13.25)g/L、(30.26±20.36)%、(83.16±6.59)fl、(317.59±8.55)g/L,对照组PLT水平为(213.26±21.56)×109/L,显著低于研究组的(230.14±23.5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林静  朱常江 《健康研究》2015,(1):99-100
文章分别采集90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和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并做不同时段的稳定性探讨。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对结果影响,评价应用价值。方法:经纳入、排除、剔除,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各纳入对象218例,分别采集静脉血、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严格质控,对比诊断效用、结果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终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健康者Hb、HCT低于末梢血组健康者,WBC高于末梢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验诊断效用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