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乳癌)根治术后最易出现皮下积液、积血及皮瓣坏死,为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创面愈合率,减轻患者医疗和心理负担,我科2002年5月-2004年10月对171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均采用低张缝合不加压并持续负压引流、自贴式敷料包扎切口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为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注重术中操作的同时,术后均采用非加压包扎胶管封闭负压引流,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要求分离皮瓣上达锁骨、内达胸骨中线、外到背阔肌前缘、下达腹直肌前鞘,形成巨大创面,皮肤缝合后,皮下为一潜在的腔隙,因此术后渗血、渗液较多,所以术后引流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以往多采用腋窝橡皮管接一次性负压器 胸壁加压包扎法、气囊式胸带加压法,但皮下腋窝仍有积液发生,导致皮瓣漂起,甚至皮瓣坏死,延长了病程,反复抽液易造成医源性感染,胸壁加压法包扎过紧影响胸壁动度,造成咳嗽排痰困难,引起肺内感染,也可导致皮瓣缺血坏死。我院于1998年开始改用自制负压瓶,代替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自制液体瓶针管吸法,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目前仍是其综合治疗的一个最主要部分。乳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我们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在35例乳癌根治术的病人中,采用术后创面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引流,起到了预防皮下积液,减轻皮瓣坏死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35例病人,男1例,女3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病理证实为乳癌而行典型的乳癌根治术。在手术结束缝合皮肤前,于腋窝置一内径为1cm的多侧孔圆头硅胶引流管,引流管顶端距腋静脉3cm,在皮瓣的下方戳孔引出。缝合…  相似文献   

5.
皮瓣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进而可引起皮瓣坏死,影响切口Ⅰ期愈合及术后综合治疗。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6年5月共行乳癌根治术176例,根据皮瓣下积液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使皮瓣下积液率由以往58%下降至11.9%。现就皮瓣下积液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乳癌病人共176例,年龄29~73岁,平均53岁。其中Ⅰ期59例,Ⅱ期104例,Ⅲ期13例。均采用经典乳癌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21例。讨论1.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乳癌根治术手术创面大,即使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创面也有较多渗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乳腺癌手术,以改良根治术术式为主,该术式仍具有创伤大、创面大的特点,术后皮下渗血渗液发生较明显,若再加上引流不畅,就会引起皮下积液的发生[1].近年国内报告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0 %~60 %,国外报告9.8~26%[2].为避免大量创面渗出,加压包扎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的皮瓣与胸壁打包缝合加压包扎伤口的方法,有效地使伤口皮瓣与胸壁紧密贴合,消灭了残腔的存在,再加上有效的负压吸引使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我院2007-2009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2例,使用了该缝合包扎法,皮下积液发生率仅7.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比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甲组)和2000年1月-2004年12月(乙组)的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和不同的创面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的区别,探讨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甲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8%(65/12),乙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160/13)。二者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皮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切口愈合延迟,使化疗、放疗滞后。原因:术后引流不畅、切口加压包扎不当、术中止血不彻底、患肢过早活动等。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为关键的治疗措施,目前较常采用的术式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由于根治性手术的游离创面大,损伤范围广,创面渗出较多,皮瓣处理不当会引起皮下积液、感染、坏死,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影响术后早期进行化疗和放疗,所以皮瓣处理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乳腺癌根治术术中皮瓣处理的方法作一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根治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术式,其手术创面大,即使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及创面出血,皮下积液亦不可避免。术后早期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为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的坏死。本院自1998-01/2000-08共行乳腺癌根治术24例,术后全部给予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加压包扎,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钱治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58-159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259例实施乳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皮下积液56例,皮瓣坏死33例,上肢淋巴水肿18例。少量积液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积液〉5mL每天可抽吸,然后加压包扎,积液量〉50mL时可放置引流管,时间最长达半个月。皮瓣坏死宽度〈5cm,行换药处理,皮瓣坏死〉5cm给予切痂、植皮处理,均能延期愈合。轻中度上肢淋巴水肿行上肢功能锻炼、按摩、理疗等非手术疗法后好转,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术中仔细规范操作,术后适当加压包扎,保持引流通畅,适时适度锻炼患侧上肢功能,对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十分重要,可降低乳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乳癌患者顺利进入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乳癌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该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皮下积液是乳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皮瓣坏死和创面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但延迟切口愈合时间,而且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时间。减少和预防皮下积液已是乳腺专科护士、医生共同研究的课题。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作者对收治的90例乳癌患者根治术后实施护理改进措施,预防皮下积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宽胶布条加压包扎法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 将400例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采用宽胶布条加压包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对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作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照组27%,实验组2.5%。对皮瓣坏死部位统计,切口中段占93%以上,胸壁皮瓣占7%。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11%,实验组2%。对皮下积液部位的统计,腋下占58%,锁骨下占4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宽胶布条加压包扎法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我院普外科在乳腺癌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既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又减少了因局部加压造成的皮瓣坏死。本组共收集我院从2000年1月~20O3年3月136例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创面负压引流与创面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是手术切除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创伤面大,组织刨伤较重,导致渗出液增加,易形成皮下积液。所以,创面引流是保证皮瓣顺利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往我科采用普通胶片引流,创面加压包扎的方法,虽对防止皮瓣下积液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丹丹 《中原医刊》2001,28(10):14-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近十五年来64例乳癌术后皮瓣感染及坏死的发生率进行总结。结论:术中首先应使皮瓣缝合时无张力;术后腋窝及锁骨下渗液最多处常规置管引流及加压包扎,术后48小时第一次换药时,即将皮下积液向腋下排挤,若积液不易排除则应立即穿刺抽吸;一旦发生感染,则应及时排除缝线,敞开创面引流,以对症用药;皮瓣坏死时应及时剪除,早期切痂,必要时植皮。  相似文献   

16.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方法。认为采用创面双导管负压引流加胸部加压包扎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在乳癌根治术中达到既根治又美容的目的,我们对21例乳癌根治手术进行了改良。方法:改纵行切口为斜行的Orr切口;游离皮瓣时,采用自制的二齿皮肤牵拉钳拉平皮肤,以双刃刀作拉锯式切割均匀游离皮瓣;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瓣,将肌瓣翻转,填充于腋窝,末端与胸大肌锁骨端缝合固定,并覆盖于腋静脉、臂丛神经表面;创面内喷洒ZT胶或生物蛋白胶,减少渗血和术后渗出。结果:2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1例,无1例发生腋窝积液,1例发生切口旁皮下少量积液,平均住院12d。结论:彻底根治,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又减少了腋窝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又保持了外形的美观。  相似文献   

18.
沈卫华  陈飞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80-680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I期愈合48例,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持续负压吸引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姚武张天顺(江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南昌330006)乳癌根治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术后常并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为了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自1985年以来,我科逐渐对84例乳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持续负压吸引法引流皮下及腋...  相似文献   

20.
李哲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42-14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采取从手术切口选择、术中保留皮瓣的厚度、术中电刀游离皮瓣的功率选择及操作注意事项、术中尽可能结扎淋巴管、皮瓣张力较大时术中近切缘皮瓣网状开窗和即刻植皮、术后留置双管负压引流、早期除去加压包扎、选择合适的拔管时间、术后发现皮下积液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坏死的处理等一系列改进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采取措施,经适当处理及治疗后,治疗周期缩短,均在短期内治愈。结论以上措施在保护皮瓣血运、减少术后渗出、减少淋巴漏、减少皮瓣张力、通畅引流减少积液有积极意义,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