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帮助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迅速发现并调整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健康,促进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对衡水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务人员11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应用沙盘游戏治疗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沙盘游戏治疗后,SCL-90各项指标均有下降,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指标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沙盘游戏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感染科医务人员不良的心理反应,保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促进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对河南省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定点收治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然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评。[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后,SCL-90得分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定点收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促进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感染科护士营养学知识及实际应用情况,为加强感染科护士营养学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在感染科工作岗位的护士62名。结果:感染性疾病营养学知识与职称、学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工作1a的护士对感染性疾病营养知识得分较高,与工作多年的护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科护士的营养学知识有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感染科护士的特点,观察护士管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1日感染科护士82名(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12年前未实施人文关怀,护士管理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治疗组是2012年后在管理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半年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表现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护士在对其进行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后工作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对工作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团队协作、离职率、心态以及差错发生率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科患者有传染性,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职业风险较大,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护士精神紧张甚至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人文关怀使其保持好的心态,为护理人员营造好的工作氛围,利于提高感染科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使得其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因而,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改善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名感染科护理人员和30名其他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一般资料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科护理人员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科护理人员(P0.05)。感染科护理人员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会及其他、负性事件值和LES总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科护理人员(P0.05),感染科护理人员正性事件值显著低于其他科护理人员(P0.05)。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负性事件值和LE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不良生活事件,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离休老干部常见不良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540例门诊及住院离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给予积极疏导。结果:离休老干部常常存在离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神经症等不良心理表现,制定尊重老年人格、重建健康模式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或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结论:离休老干部普遍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能充分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特征之一。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转化患者诊疗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减少护患纠纷,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但由于感染科收治病种的特殊性,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特征外,还有着特有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因此感染科护士更需要了解传染患者的心理特点,掌握人际沟通的交流技巧并合理利用,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解除压力的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4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和影响身心健康进行评估,给予为期1个月的心理素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身心症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干预,能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心理防御机机制,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磊  曾洁  杨雅 《齐鲁护理杂志》2012,(33):132-133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让被训练者按一定的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1]。感染性疾病科具有病种多、传染性强等专科特点,护生在进入感染科实习前,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分诊预检能力均不强。2010年  相似文献   

10.
SARS患者46例心理状态评估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46例SARS患的心理护理过程。介绍了对患的心理状态评估、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本组SARS患中负性情绪反应强度受其年轻、未婚、非医务人员、发热持续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本组SARS患焦虑、抑郁、孤独相关因素有诊疗手段、情绪稳定性、医院环境、社会支持等。通过共性化心理护理与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其不良心理状态进行了干预,电话随访反馈显示干预有效。说明心理护理对促进SAPS患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家属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家属525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家属中有93人(17.71%)出现心理问题,平均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家人(医务人员)是否在疫区工作、是否患有基础疾病为临床医务人员家属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家属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应加强此类人群的心理预防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综合医院急诊科405名在职医护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医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焦虑、恐怖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护士(P〈0.05);护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应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工伤康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关系。 方法: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38例工伤康复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不同受伤类型工伤康复患者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未婚组和已婚组在屈服和回避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患者在面对和屈服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屈服与SCL-90各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屈服应对方式是对工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预测指标。 结论:工伤康复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医学应对方式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很大影响, 医护人员应通过心理干预改变工伤康复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 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对98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男性医务人员的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性;高学历的医务人员强迫症状及抑郁因子分均较低学历者高;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10年的基层医务人员的敌对因子分较工作年限超过10年者高,而精神病性因子分则较低.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提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此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0—2011年的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华医学会期刊等电子资源数据库中有关护患纠纷、医患纠纷、差错事故发生后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状况的实证研究,共收集文献37篇,有效文献5篇,其中文献样本量最少的36人,样本量最大的为276人。以1986年全国常模为对照群体,对有效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医护人员SCL 90得分状况的合并效应显示,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医护人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1986年全国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和偏执5项的效应尺度d(95%CI)分别为0.70(0.51~0.83),0.75(0.65~0.83),0.78(0.58~0.89),0.60(0.30~0.79),0.53(0.46~0.59),均为中效应(0.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2,6.40,4.52;P〈0.01);而精神病性选项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12(-0.15~0.36), P〉0.05]。结论纠纷或差错事故发生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在纠纷或差错事故后应该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医院护士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使军队护理人员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尽快适应新形势的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调查,对3所驻京军队综合医院的在编军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职称为护师、工作年限在6~17年、学历为大专的军队护理人员在此变革中心理问题较多。结论主管部门建立支持系统,引导和培养对事件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乐观的应对方式和护理人员本身积极调整心态,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及应激能力对适应新形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比较析心理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和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对脑卒中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的躯体症状重视,而对伴有的心理症状容易忽视.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中心理社会因素及病后心理状态.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对象2001-01/2003-12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5例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方法经CT/MR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对照组在起病1个月内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SCL-90评分.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差(P<0.01),存在着明显的身心反应.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病灶大小及部位与脑卒中后精神障碍轻重程度有关;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易发生精神障碍.结论心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病防治中是必要的,认识脑卒中对精神活动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琳霞 《天津护理》2007,15(5):284-28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0名精神科护士及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只有敌对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精神科护士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7项因子分高于内科护士(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高于一般人群,但与综合医护护士比较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疏导、调整。  相似文献   

20.
PICU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向国平  彭文涛 《护理研究》2002,16(8):452-454
为了解PICU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46例PICU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SCL -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其中阳性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患儿父亲与母亲之间、患儿是否经历过抢救的父母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提示 :PICU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低 ,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在PICU工作的医护人员 ,应评估患儿家长(特别是母亲 )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