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产、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  相似文献   

2.
血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的研究[门可,徐德忠,闫永平etal.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597]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BCP)区1762位和1764位热点突变对HBeAg存在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错配引物的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90例不同HBeGa状态的HBV无症状携带者的HBVBCP热点突变。结果:60例HBeAg阴性者中HBVBCP热点突变者26例(43.3%),其中20例伴有HBV前C区(Pre-C)区1896位热点突变;30例HBeAg阳性者中仅3例(1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14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结果:114例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35.96%,其中AH、CPH、CAN、LC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67%、21.43%、53.66%和26.31%;HBeAg(+)组39.02%,抗HBc(+)组22.73%,HBsAg(+)、抗HBc(+)组43.37%,抗HBs(+)组41.18%;HBVM(-)组11.11%。结果提示:①CAH组阳性率较高(53.66%);②抗HBe(+)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HBV-DNA,提示仍有传染性;③抗HBe(+)、抗HBs(+)、HBVM(-)的患者HBV-DNA阳性可能为HBV的变异株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CR与ELISA法在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中的差异。方法:用PCR和ELISA法对803例疑似乙肝者做了HBVDNA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在HBsAg(+)的736例中HBVDNA阳性率58.77%。HBeAg(+)的353例中HBDNA阳性率为96.3%。HBeAg(-)的408例中HBVDNA阳性率为23.0%。HBsAg和HBeAg均(-)的25例中HBV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PCR检测HBeAg阳性血清中HBVC基因的结果分析朱华强谭显清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621000)达川市中医院(635000)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由于HBV基因表达和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血中可出现HBsAgHBeAg、抗HBs、抗HBc等...  相似文献   

7.
核酶对2.2.15细胞中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对H了C区双位点核酶对2.2.15细胞中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1-BamH1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质料pBBS212中,将该质料转染2.2.15细胞,用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该核酶对HBeAg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细胞表达出针对HBV C区核酶,该核酶对HBeAg的抑制制达48.6%。结论:该双位点核酶可能通过针对HBV  相似文献   

8.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检测11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物(HBV-M)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HBV-DNA0。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e(+)组,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抗HB(+),抗HBs(+)组及HBV-M全阴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4):1675-1678
一、病毒性肝炎近年来核酸疫苗作为一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全新免疫方法而备受关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cAg)是细胞毒T细胞 (CTL)识别和攻击被HBV感染细胞的主要靶抗原。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观察到HBcAg核酸疫苗具有良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原性的基础上 ,分别单用HBcAg核酸疫苗和疫苗加免疫佐剂QS 2 1对BALB/C和C5 7BL/ 6小鼠进行免疫[1] 。结果发现QS 2 1对HBcAg核酸疫苗所诱导的小鼠特异性抗体及CTL应答均有增强作用。为进一步观察该核酸疫苗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免疫原性 …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14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结果:114例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35.96%,其中AH、CPH、CAH、LC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67%、21.43%、53.66%和26.31%;HBeAg(+)组39.02%,抗HBc(+)组22.73%,HBsAg(+)、抗HBc(+)组43.37%,抗HBs(+)组41.18%;HBVM(-)组11.11%。结果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抗HBV效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抗HBV的启动效应。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4组(A~D),每组10例。A组为原干扰素初治无效组(完成疗程,≥45针),而此次治疗前HBeAgCOI≥20的提示HBVC高复制状态者,以3TC伍用IFNα治疗;C组为初次抗病毒治疗的HBeAg,COI≥20的慢乙肝患者,单以3TC治疗;B、D组分别为A、C组的配对对照组。以HBeAg、HBV DNA的双阴转率与ALT复常率作为完全应答的疗效评估指标。结果:A组的即、近及一年持续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0%、50%与40%,疗效明显(P〈0.05);而C组则为30%、30%与20%,未能提供满意疗效(P〉0.05)。结论:对IFNα初治无效的HBV高复制的慢乙肝患者,3TC伍用IFNα治疗有效,并提示3TC有明显的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HBV 的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95 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五项HBV 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8.73% 、31.04% 、2.7% 、21.78% 、15.29% ,HBV 总感染率为43.63% ;565 例阳性标本检出HBV感染模式15 种,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小三阳)占12.2%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占5.84% 。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HBV 传染源,病区应加强监测、隔离、消毒等综合性措施,预防住院患者HBV 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前C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M1(1898位变异株)、M2(1898/1901位变异株)对165例慢性乙肝患者前C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其中12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突变株检出率为8.3%。153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总阳性率为16.3%,突变株总检出率为84%。结论 前C基因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3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3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测,旨在研究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PCR法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并以HBV-DNA为依据进一步考察HBV-M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在HBsAg(+)、HBeAg(+)、抗-HBc(+)病例中HBV-DNA(+)者102例(90.27%),说明HBeAg基本可反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因137例HBeAg(-)/抗-HB  相似文献   

15.
反义基因转移表达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介导反义基因转移表达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HBVayw1402-2906片段和2839-1986片段反向插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分别转染PA317包装细胞,分别感染NIH3T3细胞和2.2.15细胞。结果转导的NIH3T3细胞内有HBV反义RNA转录表达。HBV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后第3天,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减少,感染后第5天,HBV抗原表达抑制率达高峰。preS/S片段反义基因转移后,HBsAg表达抑制率为71%,HBeAg抑制率为23%;preC/C片段反义基因转移后,HB-sAg表达抑制率为23%,HBeAg抑制率为59%。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转移和表达,并对HBV复制和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17.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HBeAg 阴性CH- B 患者血清HBV- DNA 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对经肝穿活检确诊的52 例HBeAg 阴性,33 例HBeAg 阳性CH- B 血清进行了HBV- DNA 含量检测,并将HBeAg 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 含量、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肝脏病理损害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 HBV- DNA 含量HBeAg 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阴性患者,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患者肝脏病理损害明显重于低水平患者( 均P< 005) 。结论 提示血清HBeAg 阳性;确为判断HBV 复制的良好指标; 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者,尤以重视,及时给予抗病毒等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8.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儿脾LAK细胞,配合rIL-2和rIFN-γ治疗8例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结果表明:有75%(6/8)的患者HBeAg转阴,其中有25%(2/8)的患者HBeAg和HBsAg均转阴,治疗后CD^+8T细胞稍有增高,Tac抗原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血sIL-2R,IL-8和NTF-α治疗后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