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颖炜  徐竞  李美英  周曾 《安徽医学》2019,40(9):1006-1009
目的评估急性脑卒中(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改善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64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指南予以静脉溶栓,研究组静脉溶栓即刻予以丁苯酞。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出院后随访1年。分别评估治疗前与随访1年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溶栓治疗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溶栓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第2天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与1年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复发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以及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淇县人民医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丁苯酞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前降低,丁苯酞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3/43)、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及全科医学科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3个月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后14 d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增高明显(P0.05)。(3)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社区康复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CI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丁苯酞组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丁苯酞组的基础上予社区康复锻炼。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FIM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MMSE量表评分、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MMSE量表评分、FIM评分较丁苯酞组高(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丁苯酞联合社区康复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帕金森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患者36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117例归入认知障碍组,243例归入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疾病评定量表(UPDRS)、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Hoehn-Yahr(H-Y)分期以及重组人帕金森蛋白7(PARK7)、神经源性营养因子3(NT-3)、白介素-1β(IL-1β)、血尿酸(UA)、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17例认知障碍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银杏叶组、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银杏叶组、丁苯酞组采用单药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口服银杏叶提取物+丁苯酞胶囊,治疗8周,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中风史、病程、H-Y分期、血清UA和hcy水平是获得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T-3是获得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P 0. 05)。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银杏叶组和丁苯酞组患者(P 0. 05)。联合用药组患者UPDRSⅡ和UPDRSⅢ评分以及血清相关因子(PARK7、IL-1β、UA和Hcy)较本组治疗前和其余3组明显降低,而MMSE、MoCA、ADL评分以及血清NT-3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和其余3组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既往有饮酒史、中风史、H-Y分期、血清NT-3、Hcy、UA指标均会影响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的治疗方案可通过降低血清PARK7、IL-1β、UA、Hcy水平,提高血清NT-3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未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低于观察组的98.11%(X~2=16.74,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t_观=5.03、27.36、4.21,P<0.05,t_对=2.45、12.54、2.36,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8、9.4、5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PTX-3水平均降低(t=5.36、6.75,P<0.05),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t=6.78、4.45,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睡眠欠佳1例,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使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快、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lN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共10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MoCA、MMSE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明显增强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96-1397
目的:观察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长期饮酒患者30例,以及与其匹配正常患者3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法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和3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上述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1d MMSE评分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饮酒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 MMSE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术前1d和正常组患者;长期饮酒组患者中术后发生POCD21例(70%),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促进作用,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七氟醚旁路洗入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467岁,体质指数16.767岁,体质指数16.727.3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期间通过体外循环机旁路洗入1.0%27.3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期间通过体外循环机旁路洗入1.0%3.0%七氟醚,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CPB前(T0)、降温至28℃(T1)、复温至37℃(T2)、停CPB(T3)和术毕(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O2),并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3.0%七氟醚,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CPB前(T0)、降温至28℃(T1)、复温至37℃(T2)、停CPB(T3)和术毕(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O2),并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T4时点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iso-PGF2α浓度降低(P<0.05),T1T4时点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iso-PGF2α浓度降低(P<0.05),T1T3时点SjvO2升高,DajvO2和CEO2下降(P<0.05)。结论七氟醚旁路洗入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降低脑氧代谢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治疗过程中早期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88例AIS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早期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者为丁苯酞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周治疗过程中,常规组死亡率为6.82%,丁苯酞组死亡率为2.27%。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丁苯酞组GCS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过程中,两组GCS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丁苯酞组Hcy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过程中,两组Hcy及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过程中,丁苯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AIS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安慰剂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3 d、7 d、30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4 h(T1~T7)各时段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记录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7时血浆S100β蛋白及血清NSE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T4时达高峰。与安慰剂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3~T6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14-1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急性脑梗死能提高预后、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姚环  范学军 《求医问药》2014,(3X):286-287
目的:探讨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对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丁苯酞能明显增高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的评分。结论:本次系统评价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所取得的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较保守。本研究的最终结果显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提高其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基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及血清100β(serum 100β,S100β)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S100β水平低于基础组;ADL、FMA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rTMS联用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共60例,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简易认知功能筛查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T0时,P组和S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S组患者的MMSE值明显低于P组,且T1时S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T3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在T1、T2、T3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T1、T2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在T3时逐渐恢复.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对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78例,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MMSE和MoCA两种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检出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MMSE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发病1天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MoCA量表比MMSE量表更能发现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轻度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择期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2例。对照组术中正常通气,联合组给予允许PHC并进行RIPC,PaCO2保持在45~50mmHg(1mmHg=0.133kPa)。记录术前(T0)、单肺通气后10min(T1)、单肺通气后30min(T2)、肺复张后1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jugular venous blood,SjvO2)、计算脑氧摄取率(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 CERO2)和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O2-CjvO2)。监测上述5个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术前1d和术后1d、3d认知功能评分;术前、术后24h及术后48h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及S100β蛋白(S100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1至T4时刻联合组患者rSO2、SjvO2高于对照组而CaO2-CjvO2及CERO2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0至T4时刻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联合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24h及术后48h联合组患者血清中NSE、Aβ及S100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相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联合RIPC可提高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的脑氧饱和度,改善脑氧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β淀粉样蛋白及S100β蛋白水平,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30例麻醉诱导前经2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随后以0.3μg·kg-1·h-1速度输注至术毕前,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30例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1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术前访视时,术后6h、1d、2d及3d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1)与T0时点相比,T1—T3时点2组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点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2)与术前比较,C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组术后6h及1d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新 《当代医学》2021,27(7):161-16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配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IHSS及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用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NIHSS、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MMSE评分均高于用药前,且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比组,MMSE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能够促进其神经缺损以及认知功能改善,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具有临床用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解力  韩晓云 《中外医疗》2023,(19):33-36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高压氧+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