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控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29起,占事件总数的70.46%,发病5 212例,死亡1例。传染病事件发生最多,占92.57%,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3~6月、9~12月;发生场所主要是农村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学校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平凉市2007~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强化应对机制。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事件基本信息,分析事件分布特征、发生原因,评价事件报告质量。结果 2007~2009年平凉市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起,罹患总人数1 082例,波及人群罹患率8.04‰,病死率0.28%。其中,按事件级别划分,以一般事件(Ⅳ级)为主,占68.00%;按事件类型划分,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4.00%;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8.00%,死亡1例,占死亡总数的33.33%;环境因素事件2起,占8.00%,死亡1例,占死亡总数的33.33%。传染病事件发生场所以城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主,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80.95%,事件发生高峰期为3~5月和9~11月。结论平凉市2007~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发生于城乡小学的一般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高峰期与学校春秋开学时间吻合,提示小学生的水痘、腮腺炎、风疹、流感和甲肝等传染病的人群免疫水平较低,学校是发生以上病种自然感染的主要场所,发生原因主要为集体场所人群密切接触引发的群体性发病;食物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病死率较高,处置措施应以早发现、早救治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9年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39起,报告病例3091例,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爆发疫情为主,占97.44%,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必须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贺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贺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贺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4起,发病8 142例,死亡4例。每年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全年除2、8月份外均有报告,4~5月份和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2005~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7.22%为传染病事件,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贺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其中4~5月、11~12月为高发月份,肠道传染病事件的高发月份为5~7月,食物中毒的高发月份为4~6月。应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和报告控制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7~2011年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重庆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739起,发病40 423人,死亡102人;2007~2011年,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各类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春、秋季是事件发生高峰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狂犬病和食物中毒是患者主要死因。网络直报及时率仅为23.4%,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加强犬只管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管,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加强各级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5年湖南省各市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5年湖南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6起,发病人数13549例,死亡83例,病死率为0.61%;发病时间以60月份为相对高峰,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为主;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病死率乡村高于城市。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示湖南省农村地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发生在广西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利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3年广西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连年上升,高峰出现在5、10月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其中村级小学和乡级中学发生率最高,学校内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排序为流感、食物中毒、伤寒和麻疹。结论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漳州市2007-2013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3年漳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6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3.5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7.80%。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4~5月。高发场所为小学,占69.77%。农村学校事件罹患率(4.67%)高于城市学校(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3,P0.01)。结论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应放在小学和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卫生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传染病爆发疫情12起,占52.17%,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7起,占30.43%,职业中毒2起,占0.70%。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14起,占52.77%;农村15起,占65.22%,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3—4月(34.78%)和12月份(13.04%)为高发月份。结论2007年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5、2006年,全市除新密市、矿区外,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中小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2003~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市2003~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003~2006年共报告7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为3 640人,死亡1人,病死率0.03%。发生时间以6月、9月相对较高,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沙市农村地区和学校是突发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收集辽宁省2006—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全省卫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辽宁省2006—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水痘突发事件报告病例数2 914例,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0 起,波及人口数为124 239人,总罹患率为2.35%。水痘突发事件报告季节分布呈现两个高峰,冬季 11月至次年 1月为高峰,春季 5月出现另一个小高峰。全省报告事件最多的地区为沈阳、大连、辽阳,人群分布以小学生为主,7~12岁占68.1%。全省分布情况为幼儿园8起,小学72起,初中24起,高中4起,大学2起。农村 16 起,城市76起,县镇 18起,监测敏感性中位数为13 d,疫情控制时效中位数为32 d。监测敏感性与控制时效呈现正相关。结论 辽宁省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明显季节高峰,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城市报告事件数较农村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监测敏感性决定疫情控制时效,疫情发现越早控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遵义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遵义市共报告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一般事件2起,相关信息30起;病例382例、死亡5例,罹患率2.08%、病死率1.31%;传染病疫情30起,占事件总起数的93.75%,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6.25%;5~9月为高发期,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占46.88%,病例占93.72%。结论夏秋季应重点加强遵义市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控制工作,特别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2007-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以便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7-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07-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6月和9-12月全疆报告事件各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48.66%和43.62%;报告事件以小学(62.75%)和中学(27.52%)为主;报告事件以传染病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的96.31%,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的93.73%。报告事件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水痘(38.59%)、流行性腮腺炎(29.53%)、甲型 H1N1流感(9.40%)、风疹(5.37%)和手足口病(4.03%)。结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甲型 H1N1流感为南北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重点传染病,同时北疆需加强对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控,南疆需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控。建议完善学校缺课监测预警,加强通风,让学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等综合性措施以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为全省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指导方案》和《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标准》,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现场复核考察等方式调查应急能力,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全省19市县区级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医疗机构。全省各市县区平均评估分752.1分,其中体系建设平均得分率73.8%,应急队伍平均得分率92.1%,装备储备平均得分率72.0%,培训演练平均得分率70.7%,宣教科研平均得分率62.2%,监测预警平均得分率70.3%,应急处置平均得分率81.6%,善后评估平均得分率66.5%。结论海南省各市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医疗机构的应急体系已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了处置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规律与特征,提出防控应对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鸣县2004-2011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武鸣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以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70.83%),其中又以流感、流腮、水痘、风疹和手足口病最为常见;食物中毒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0.83%。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6.96%。学生和幼托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数97.48%。事件发生有较明显季节性,呈双峰分布,3~6月及9~12月为事件高发期。结论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流感、水痘、流腮、风疹等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监测与预警,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频次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公共健康与公共安全面临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受到重大影响.通过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多元治理网络观念理念、组织机构、机制建设、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涵,剖析多元治理网络面临利益考量冲突、约束机制匮乏、集体认同缺失的挑战,提出构建多元治理网络的策略,即构建多元主体治理网络、组织生态... 相似文献
18.
2006~2007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6~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全市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