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对预防治疗性ERCP并发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ERC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于内镜治疗后行鼻胆管引流,对照组50例内镜治疗后未行鼻胆管引流。结果:观察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98例ERCP术后有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可能的患者,48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ENBD组和对照组术后2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367.6±76.6)U/L和(621.5±121.4))U/L (P<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45.5±74.2)U/L和(424.6±82.1)U/L (P<0.0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3.
张杰 《吉林医学》2014,(26):5847-5848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后的患者,50例术后置入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4 h、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ENBD组和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3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胆管引流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性分析50例患者ERCP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对ERCP术后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预防胰腺炎,效果满意。结论 ERCP术后常规留置鼻胆管能有效引流胆汁,减少胰液反流,有效地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置鼻胆管及引流时间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患者376例,根据是否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引流时间分组,术后未留置鼻胆管201例(非ENBD组),常规留置鼻胆管175例,其中鼻胆管引流1~3 d者81例(ENBD 1组),引流时间在4~7 d者94例(ENBD 2组),随访1 a,比较3组术后1周内血清学指标变化,统计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非EN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ENBD 1组和ENB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 1组和ENBD 2组两组间淀粉酶血症、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前3组患者WBC、CRP、TBIL、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CP术后1、4、7 d,非ENBD组WBC、CRP、TBIL、ALT水平高于ENBD 1组及ENB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ENBD 1组WBC、CRP、TBIL、ALT水平与ENBD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ENBD 1组WBC、CRP、TBIL、ALT水平高于ENB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非ENBD组患者的反复胆系感染、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生率高于ENBD 1组及ENB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BD 1组患者的反复胆系感染、胆总管再发结石的发生率高于ENB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可有效降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能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建议鼻胆管留置时间为4~7 d。  相似文献   

6.
鼻胆管引流术在ERCP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小惠  杜志强  樊芳 《西部医学》2008,20(4):732-733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行治疗性ERCP的病人,术后置鼻胆管引流,并与24例非鼻胆管引流病人进行对照,观察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0%与7.8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鼻胆管引流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奥曲肽预防內镜逆行胰胆道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比较。方法:行ER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奥曲肽组30例,手术后皮下注射小剂量(0.1mg)奥曲肽;ENBD组32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对照组28例,于术中静滴生理盐水500ml,以上3组术后均采用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4h、术后24h测定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奥曲肽组、ENBD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9.3%、16.7%、3.1%;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5%、10%、0。对照组与其他2组间在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与EN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与ENBD均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但ENBD更有效,对ERCP尤其治疗性ERCP后应常规使用ENB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并剪短鼻胆管外露部分对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及引流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反流引流袋连接鼻胆管末端利用虹吸原理进行引流,观察组将多余鼻胆管剪短100 mm后再采用负压圆盘式引流袋连接鼻胆管末端进行负压引流。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胰腺炎、胆管炎、术后胆汁引流量、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总胆红素以及堵管和意外拔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置入术后给予负压圆盘式引流袋并剪短鼻胆管外露部分较常规引流方式更加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具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A组)完成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观察术后血清淀粉酶及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ERCP术后未行鼻胆管引流患者32例(B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为(220.5±53.8)u/L,明显低于B组相同时间血清淀粉酶[(405.8±52.9)u/L,P<0.05)],A组无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感染,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使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高淀粉酶血症(Hyperamylasemia)及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 PEP)的临床意义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2例行ERCP患者,将其分为两组,ENBD组36例治疗后留置鼻胆管引流,非ENBD组36例治疗后未放置鼻胆管引流,对照两组患者术后4 h、24 h的血清淀粉酶值和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减少胰液反流并引流胆汁,起到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因此对鼻胆管引流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和观察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7例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用取石囊、取石篮、碎石器等器械取出胆总管结石,并留置ENBD管.1~3 d后行LC术.结果:有25例患者共取出胆总管结石45枚,取石成功率93%,另2例未成功,其中1例胆总管狭窄段大于2 cm,另一例结石嵌顿,导丝无法通过.1例EST后合并轻度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后仍行LC术,LC成功率100%,2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3)d.结论:LC术前联合应用EST,ENBD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胆管梗阻(MBO)因胆汁排泄障碍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能导致胆管炎、脓毒血症、肝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胆管引流是解除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无手术机会的MBO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金属支架是姑息性治疗的一线方法。近年来,对ERCP失败的MBO,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EUS-BD)技术逐渐被接受,认为是优于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的替代方法。有证据表明,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对于远端MBO患者,EUS-BD甚至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替代ERCP。本文就EUS-BD在MBO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对8例经ENBD治疗的LC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8例LC术后胆漏患者经ENBD后全部痊愈出院,胆漏愈合时间为6~12 d,平均8.5 d.结论 ENBD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4.
胆道支架引流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引流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18例因胆道恶性梗阻接受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治疗的患者,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循导丝插入双极射频电极,于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并留置胆道支架进行引流,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胆道引流成功率为100%(18/18),12例患者留置塑料支架,6例患者留置金属支架,其中3例患者同期留置胰管支架;术后患者出现胆管炎2例,胰腺炎2例,均经短期对症治疗后控制;黄疸明显缓解率为61%(11/18);中位随访期10.9(2.0~15.4)个月,3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为87%(13/15),6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为64%(9/14),12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为25%(2/8);6个月生存率为67%(8/12),12个月生存率为50%(4/8)。结论对于胆道恶性梗阻,胆道支架引流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行姑息性肠道减压引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3例胃癌术后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因曾行全胃或胃次全切除术不能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而选择DPEJ进行姑息性肠道减压引流。DPEJ操作方法采用类似于PEG的拖出法技术。结果:3例DPEJ患者均操作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有效地减压引流肠液500—1000ml/d,缓解了肠梗阻症状,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DPEJ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但经仔细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肠道减压引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l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经ERCP途径放置胆道内支架失败的MOJ患者,采用PTCD联合ERCP治疗.结果 患者均完成梗阻段胆道内支架置入以达到内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第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腔镜手术(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传统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在术后引流量、全身创伤反应方面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0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手术组(A组)和开放手术组(B组)各40例,分别统计术后引流液总量、术后拔管天数、术后每天引流量,术后第1天引流液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含量,术前与术后第1天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AAG)、铜蓝蛋白(CER)、触珠蛋白(HPT)含量,对比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 A组平均术后引流液总量比B组显著增多(P=0.000),平均术后拔管天数比B组显著延长(P=0.000);A组术后每天平均引流量同期均比B组多(P=0.000),二者每天引流量变化趋势均为逐渐下降.两组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甘油三酯、总蛋白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429,P=0.324).在A组或B组中,术后第1天静脉血中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触珠蛋白含量各自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术后第1天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0).A组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B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4,P=0.066).结论 在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手术中,与开放手术相比较,尽管腔镜手术术后引流量增多、拔管时间延长,但是并不增加全身的创伤反应程度.因此,对于有颈部无瘢痕美容要求的患者,腔镜手术可作为常规选择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 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 况、不同时间点血淀粉酶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 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顺利完成ERCP手术患者230例,手 术成功率为95.83%(230/240)。其中sEST+EPBD组插管成功83例,EST组插管成功147例。EST组12例因结石 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25例因结石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 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手术时间、机械碎石率、术中出血率较EST组低(P <0.05)。sEST+EPBD组术后 6 h血淀粉酶水平较EST组高(P <0.05),而术后24 h较EST组低(P <0.05)。sEST+EPBD组术后并发症总数较 EST组少(P <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sEST+EPBD术式可以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机 械碎石使用率、术中出血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