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免疫因子Th17/Treg失衡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5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及50例肝硬化未合并SB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总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SBP组CD3+T、CD4+T分别为(60.31±7.41)、(30.34±+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1±6.94)、(25.30±5.36),CD8+T(30.64±6.71)显著低于无SBP组(33.49±5.03),对比差异显著(P0.05);腹膜炎发生前及缓解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改变(P0.05),发生时SBP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无SBP组(P0.05),SBP组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显著低于无SBP组,总胆红素比较SBP组显著较高(P0.05);SBP组ALT、AST及MELD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因子Th17/Treg失衡可能是导致肝硬化合并SBP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 33例 (VEM组 )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包括化脓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 ) 2 0例 (BM组 ) ,对照 14例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脑脊液sCD14和外周血白细胞mCD14。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及治疗前后的差异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M组、VEM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相对荧光强度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CD14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BM组、VEM组血浆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脑脊液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BM组显著高于VEM组 (P <0 .0 5 ) ;部分病人治疗前CD14阳性细胞率(% )、CD14相对荧光强度、脑脊液sCD14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后 (P <0 .0 1)。结论 BM、VEM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高表达 ,CD14参与了其炎性免疫反应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 ,CD14参与作用的程度不同 ,CD14是预示疾病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07-2013-07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98例,其中感染性发热组(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除外病毒感染)65例、非感染性发热组(包括肿瘤性发热、药物热等)3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时期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水平.结果 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4±0.42vs 1.09±0.41,P< 0.05),也较非感染性发热组(1.58±0.59)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则无明显升高(1.58±0.59 vs 1.09±0.41,P>0.05).经过有效治疗2周后,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1±0.7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0±0.28)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膜型CD14(mCD14)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3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2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D14水平,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0.523±0.453)均高于慢性乙肝组(0.0431±0.0327)和健康对照组(0.0215±0.0158),P均<0.05,但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表达水平与慢性乙肝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慢性重型乙肝血浆内毒素水平普遍升高,但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D14水平并未上调,推测可能与mCD14大量脱落进入血清转变成可溶性CD14(sCD14)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 CD64、血清降钙素原(PCT )水平,探讨 CD64、血清 PCT 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 SBP 组(45例)、腹水非 SBP 组(93例)及对照组3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64;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PCT 。分别采集 SBP 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抗菌药物有效治疗7 d 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患者体内 CD64、PCT 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腹水非 SBP 组及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SBP 组 CD64、血清 PCT 水平较腹水非 SBP 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CD64和PCT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93.8%和96.1%、85.2%。结论 CD64、PCT 可作为肝硬化 SBP 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D3+T细胞中CD166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167例初诊结直肠癌患者和134例健康体检者,运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中CD166的平均荧光强度,比较两组CD3+T细胞上CD166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CD3+T细胞上CD166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25.69±21)道数,观察组外周血中CD3+T细胞上CD166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71.31±42)道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血中CD3+T细胞上CD166的水平在筛查结直肠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中可溶性CD14 (sCD14 )水平及白细胞膜表面CD14 (mCD14 )的表达情况 ;探讨CD14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M组 )患者 38例 ,对照组为 14例偏头痛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sCD1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表达水平 ;分析血清和脑脊液中sCD14浓度、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相对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率与脑电图异常程度、Glasgow评分及全身炎性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VEM组血清sCD14、脑脊液sCD14、外周血白细胞CD14强阳性细胞率及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CD14阳性细胞率及相对荧光强度与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脑脊液sCD14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 ;血清sCD14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mCD14和sCD14在病毒性脑膜脑炎时表达升高 ,介导炎症反应发生。脑脊液中sCD14介导鞘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 ,其水平与脑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mCD14的表达与全身炎性反应程度有关。封闭CD14可能是治疗VEM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另行整肠生胶囊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腹水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 =5.40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腹部压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腹水常规正常及腹水培养阴性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T和TBIL降低,Ab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T和TBIL降低,Ab升高(P<0.05).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SB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Wang M  Huang ZX  Pan YF  Zhang FC  Zheng BR  Deng WM  Li TW  Gu JR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02-2906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D147在AS发病及疾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入组AS患者、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HC)各30例,以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各组间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表达的差异,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比较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7 mRNA表达的差异;进而将AS患者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表达水平与常用的疾病活动性指标行相关分析.结果 AS、RA及HC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的平均荧光强度(MF1)分别为213.5±37.8、228.7±49.7及163.6±44.8,T淋巴细胞CD147的MFI则分别为36.8±10.1、40.2±10.5及28.3±10.6,AS组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水平均略低于RA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S与RA组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与RA组PBMC中CD147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C组(P<0.05),而AS与R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 MFI与其ESR及CRP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AS患者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较正常升高,其水平与患者ESR及CRP存在正相关,提示CD147可能是AS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DNA-蛋白质与中医心肾关系的认识,通过分析中西医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心肾不交"与"基因-蛋白质失联"有诸多吻合之处。认为两者相互印证、互补长短、相得益彰的深入研究,将会使中医交通心肾方法与方药得到更多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胞外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直径30~100nm的膜性小囊泡,内含来源细胞的mRNA、miRNA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物学信息,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Exosomes在信号转导、诱导机体抗肿瘤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尿液exosomes与肾脏生理功能及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文章就exosomes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在肾脏疾病方面的标志物作用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梅毒的流行、预防和各期的治疗及胎传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当地居民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疟疾相关知信行调查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小鼠证候及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鼠/小鼠四诊和辨证方法的提出与创建,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的建立,荷瘤小鼠证候发生和演变的揭示,大鼠/小鼠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研究,荷瘤小鼠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以及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基因转录与剪接的特征等方面,总结项目组长期以来所提出的系列假说及开展的大量研发工作,对所解决的学术问题,以及该领域存在问题、前沿和发展趋势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反应,切脉诊络、切脉诊络,辨证归纳,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