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振华  马赞双 《河北医学》2006,12(10):1030-103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LV)非通气侧持续气流吹氧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24例ASAⅠ~Ⅱ级择期需单肺通气的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Ⅰ组(对照组N=12例)Ⅱ组(观察组N=12例)。两组术中连续监测ECG、HR、SPO2、MAP、PETCO2。并分别与麻醉前(T1)、麻醉后开胸前(T2)、开胸OLV后30m in(T3)、OLV后60m in(T4)、关胸双肺通气(TLV)30m in(T5)测定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病人麻醉侧卧位后肺内分流率显著增加(P<0.01)。OLV后30m in和60m in肺内分流率进一步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气流吹氧可减少肺内分流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单肺通气(OLV)下肺叶切除患者中行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外肺水、肺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OLV下行肺叶切除患者12例行AHHD,选用6%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15 ml/kg在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注完毕.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并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经股动脉放置PICCO(PV2014L13,pulson medical systems)热稀释导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通透性变化指数(PVPI)等参数.观察麻醉前、稀释一半、稀释结束及术毕各参数变化.记录出血、输液及输血量,观察尿量.结果 稀释后CI,GEDVI,ITBVI明显增加(P<0.05),EVLWI,PVPI轻度增高(P>0.05);Hb和Hct较稀释前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结论 在单肺通气下行肺叶切除患者中,采用6%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15 ml/kg行血液稀释既可保证血容量,又不增加心脏前负荷;对EVLWI,PVP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内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剖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肺通气组(OLV组)15例和双肺通气组(TLV组)15例,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0.5 h(T2)、1 h(T3)、2 h(T4)、恢复双肺通气1 h(T5)、2 h(T6)和术后24 h(T7),双肺通气组T1~7对应时点为手术剖开胸腔时、胸内操作0.5 h、1 h、2 h、胸内操作完成后1 h、2 h,术后24 h,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结果与T0比较,两组的SOD活性均在T5、T6下降(P<0.05);WBC及PMN计数:OLV组在T4~T7、TLV组T5~T7升高(P<0.05)。与TLV组比较,OLV组T5~T7时SOD活性降低,PMN计数升高,T4~T7时WBC计数升高(P<0.05)。结论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更易诱发或加重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鹏  崔巍  郑贞苍  赵辉  陈清清 《浙江医学》2013,35(19):1739-1742
目的探讨肺复张操作(RM)对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正常,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10ml/kg患者39例,根据是否行RM分为RM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RM组RM前(T0)、RM后O(T1)、1(T2)、2(T3)、3(T4)、6(T5)、12(T6)、24h(T7)的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指数(Cl)、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O2/Fi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M组EVLWI和GEDVI在T1~T4低于对照组,PO2/FiO2在T1~T5大于对照组,Cdyn在T1~T4大于对照组,PA-aO2在T1~T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组EVLWI在T0~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2、VO2、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VLWI与GEDVI、PO2/FiO2、PA-aO2、Cdyn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RM能一过性降低静水压型肺水肿患者的EVLWI水平,改善氧合及Cdyn,但不影响DO2、VO20RM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肺通气评分在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 d内治疗好转的3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科时及7 d后的肺通气总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研究肺通气总评分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EVLWI、氧合指数、CVP的相关性。结果 经入科后治疗好转的ARDS患者与入科时比较,入科7 d后APACHEⅡ评分、肺通气总评分、EVLWI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通气总评分与APACHEⅡ评分、EVLWI、CVP呈正相关(r=0.95、0.95、0.64,P均<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94,P<0.01)。结论 肺部超声肺通气评分能有效评估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可作为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监测手段中除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以外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39例开胸手术病人在快速麻醉诱导下,行Robertshow双腔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在不同时期施行单或双肺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呼吸频率(R)、潮气量(V T)、呼吸比(i:E)、吸入氧浓度(FiO_2)。在气管插管后、开胸后一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恢复双肺通气15min分别抽取动脉血测PaVO_2,PaO_2,pH值等。计算出Qs/Qt值以判断肺内分流情况。结果39例病人在整个手术中PaCO_2,PaO_2。等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侧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效应。方法选取2011-05~2014-03间于本院择期行开胸肺癌根治术、ASA分级Ⅰ~Ⅱ级的1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单肺通气期间,对照组术侧肺自然萎陷,观察组术侧肺以2 L/min氧流量持续正压通气。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及通气后每半小时,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动脉和桡动脉血清IL-6(白介素-6)和IL-8(白介素-8)的浓度、血清肺泡表面蛋白(SP-D)的浓度,计算IL-6和IL-8的净释放量及呼吸指数( RI)。取1.0 cm ×1.0 cm ×1.0 cm肿瘤细胞阴性的边缘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肺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IL-6和IL-8净释放量、SP-D浓度和RI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能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双肺的炎症反应,对肺功能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地兰对肺水肿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将20例确诊为肺水肿的患者根据入ICU时第一次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到的心指数(CI)分为心功能不全组[(A组,12例;CI<3.0L/(min·m2)]和心功能正常组[B组,8例;CI>3.0L/(min·m2)],两组均给予西地兰0.4 mg静脉泵入,3 h后行PiCCO监测并记录CI、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血容量(ITBV).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治疗后的EVLW[分别为(9.54±1.37)和(7.64±0.89)mL/kg]和ITBV[分别为(972.6±81.2)和(949.7±81.0)mL/m2]均较治疗前的EVLW[分别为(12.62±2.02)和(9.90±1.39)mL/kg]和ITBV[分别为(1 126.0±125.4)和(1 081.0±63.2)mL/m2]显著下降(均P<0.01),治疗后的CI[分别为(2.82±0.30)和(3.90±0.16)L/(min·m2)]较治疗前[分别为(2.11±0.42)和(3.53±0.20)L/(min·m2)]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 西地兰能够降低肺水肿患者的EVLW,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前负荷,对心率正常或不伴有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肺水肿患者同样有效,而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气道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三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APRV组及BIPA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镇静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SPO2在90%以上。监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24 h、72 h两个时间段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SIMV组相比,BIPAP组、APRV组在通气24h、72 h后,氧合指数、EVLWI显著改善(P<0.05);同时机械通气天数减少(P<0.05);BIPAP组和APRV组相比,氧合指数、EVLWI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SIMV相比,BIPAP和APRV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EVLWI,并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胸腔镜单肺通气(OLV)心脏手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的肺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开胸直视心脏手术及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双肺通气,观察组术中采用双腔管行左肺OLV.于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CPB)前(T2)、CPB开始后即刻(T3)、CPB停机后30 min(T4)、CPB停机后60 min(T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术中采集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T3、T4、T5时动脉氧分压低于对照组,T2、T3、T4、T5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CAM-1、NF-κB水平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SP-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观察组肺泡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渗出,炎症表现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胸腔镜OLV心脏手术较开胸心脏手术肺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时不同潮气量( VT)对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 ml· kg -1和5 ml· kg-1的VT进行OLV,期间维持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在正常水平。通气侧肺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的细胞数、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IL-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弹性蛋白酶的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促炎反应变量的增加。两组患者肺泡内细胞数、蛋白、白蛋白、IL-8、弹性蛋白酶和IL-10的时相变化在OLV后和术后均未见差异,但TNF-α和sICAM-1在5 ml· kg -1组显著低于10 ml· kg -1组。结论:机械通气( MV)可能导致通气侧肺的内皮损伤和促炎反应,OLV时减小VT可降低肺泡内TNF-α、sICAM-1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4.
焦卫平  李简  刘桐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081-2083,2087
目的 评价单肺通气(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对于开胸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例限期进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TG):潮气量8mL/kg,吸气峰压(PIP)小于30cmH2O;保护性通气组(PG):潮气量1/2VT(为患者术前肺功能潮气量测试值减半),PIP〈25cmH2O。在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后(T1)和手术结束(T2)两个时间点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各时点PaO2,PaCO2,pH.FiO2等数据,并据此计算出氧合指数(OI)。同时收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IL-6水平。结果 无论常规通气组还是保护性通气组,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术后血浆IL-6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这种变化在保护性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通气模式相比,保护性通气策略明显减轻高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kg以上)患者术后氧合指数的降低(P〈0.05)。结论 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高体重患者术后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时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丙泊酚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的数据。方法 4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P1组:空白组(灌注液中无丙泊酚)、P2组:含36mg/L丙泊酚、P3组:含24mg/L丙泊酚、P4组:含12mg/L丙泊酚,每组10只。按随机顺序取大鼠进行实验,称量体重,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行单肺机械通气1h。然后取出肺组织。取双侧顶叶头盖型部分作湿/干比,其余-70℃保存以备统一作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微量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P1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P4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组非通气侧(P<0.05)。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1组通气侧肺较P2、P3和P4组通气侧高(P<0.05);P1组非通气侧较P2、P3和P4组非通气侧显著增高(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显著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P1组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通气侧(p<0.05),P4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非通气侧。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结论通过对大鼠单肺通气时的灌注实验研究,发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丙泊酚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water,EVLW)的影响。方法将2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n=11)和B组(n=11),两组患者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复苏,A组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万汶)+0.9%生理盐水复苏,B组予0.9%生理盐水复苏;分别于复苏前、复苏6 h、复苏24 h、复苏48 h收集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外肺水数据,并记录复苏后6、24和48 h液体复苏达标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后均可以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Lac)水平显著下降(P<0.05)。A组比较B组在复苏过程中更早(6小时)出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显著升高(P<0.05),肺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均无显著改变(P>0.05),B组EVLWI在复苏48 h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EVLWI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外科手术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F)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 策略组(DF),每组20例。F group在麻醉过程中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Fgroup于麻醉诱导前10 min 开始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3 μg/kg/h,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时术中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OLV开始30 min(T1)、OLV后90 min(T2)和术毕(T3)四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5 mL,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指标。结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介素6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F group,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F grou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PaO2、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通过抗炎与抗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了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