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hang JJ  Liu 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09-101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痴呆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与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认知功能损害的两个主要临床类型.目前在临床上针对AD与VaD的有效防治手段十分有限,需要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不论是AD还是VaD患者,其影像学都表现出脑组织低灌注[1-3].实验研究也证实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3-4].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特征,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共纳入112名AD患者和92名VaD患者,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门诊痴呆患者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受访痴呆患者,AD患者均接受过头颅MRI检查,VaD患者都有头颅MRI或CT检查的资料.按照国际标准诊断痴呆、很可能AD和很可能VaD.比较AD和VaD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结果不同痴呆阶段的AD和VaD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之间的鉴别指标随痴呆的进展而变化:轻度AD患者延迟记忆明显减退;轻度VaD患者计算力障碍更突出.鉴别中度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是学习能力和注意力.轻中度AD在理财和打电话上逊于VaD患者,VaD主要在与肢体活动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退步.中重度VaD患者因智能和机体的双重衰退生活自理能力的急剧减退,其ADL总分明显高于同阶段AD患者(P<0.05).重复收敛行为始终是鉴别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结论AD和Va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间的差别是由各自的病变性质、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病因、不同严重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在共病方面的差异,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社区正常对照(NC)组438名,为来自上海市区静安区的健康中老年人,主诉健忘(SMC)组443例、轻度认知损害(MCI)组54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组119例、阿尔茨海默病(AD)组337例和血管性痴呆(VaD)组54例,SMC组、MCI组、VCI-ND组、AD组和VaD组均来源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的患者,均完成一系列神经心理测验和共患疾病(包括脑卒中史、意识障碍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头颅外伤史)及酒精依赖史的调查.结果 NC组、SMC组、MCI组、VCI-ND组、AD组和VaD组糖尿病的共患率分别为11.45%、9.9%、16.1%、14.2%、12.4%和18.5%,总体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与VaD组患者的脑卒中史(54.6%和62.9%)、高血压史(61.3%和79.6%)、酒精依赖史(22.6%和37.0%)共患率明显高于SMC组、MCI组与AD组患者脑卒中史(9.4%,10.9%和13.0%)、高血压史(44.9%,47.2%和42.1%)、酒精依赖史(18.0%,18.3%和15.1%)共患率.SMC组、MC1组和AD组之间以及不同严重度的AD组之间的共患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性病因和退行性病因的老年认知障碍的共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严重度的退行性病因的老年认知障碍共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可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步态异常、情感障碍等症状,其中认知损伤是其主要特点.CSVD所致认知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亚型,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是正常认知与血管性痴呆的过渡阶段.早期的预防与治疗,可延缓上述病程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CSVD起病隐匿,对认知的损害与血压、血管硬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炎症等因素相关.本文就CSVD致认知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可分为多梗塞性,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特殊功能部位梗塞如角回、丘脑、额叶梗塞等.卒中后痴呆与基线智力、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VaD、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血管病变.VCI概念有助于VaD二级预防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第2常见的痴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也能引起痴呆或认知损害[1~4];另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可引起认知损害并进而发生痴呆,且待患者达VaD的诊断标准时,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故在认知功能明显损害之前就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而VaD这一概念已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和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内皮功能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是维持血管内皮完整和修复内皮细胞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是探讨AD和EPCs数目的关系。方法 共选择104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AD患者3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40例。对比各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史、服药史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价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D组CD34+ EPCs和 CD133+ EPCs数目较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组CD34+ CD133+ EPCs数目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并且AD组外周血CD34+ CD133+ EPCs数目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14,P=0.004)。VaD组CD34+ CD133+ EPCs数目也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但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AD组和VaD组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AD组和V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外周血CD34+ CD133+ EPCs数目显著减少,A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血管性因素与A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CD34+ CD133+ EPCs可能会成为衡量AD认知功能障碍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解剖学和病理学概念,描述一组由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综合征[1]。临床表现主要为卒中(深部梗死、出血)、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临床诊断大多基于脑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其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腔隙性梗死( LI)、腔隙、脑白质病变( WML)、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出血( CMB)及脑萎缩[2]。据统计大约1/4的缺血性卒中是由CSVD导致[3]。GORELICK等[4]一项脑血管病与认知的研究显示 CS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者[2]就提出应把CSVD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靶点。虽然导致 CSVD 病因有多种,包括遗传性和自身免疫性,但临床病例多为散发,与高龄、高血压及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也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因此其防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基本相似。而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血脑屏障破坏、内皮功能异常等可能成为CSVD治疗新靶点。本文就CSVD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小血管病(CSVD)是导致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大多数患者散发起病,对遗传性CSVD的研究为CSVD分子细胞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但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CSVD的发病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遗传性CSVD的研究揭示了小血管病理生理学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