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儿童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相似文献
4.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4)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癫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使用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儿童智力量表(WISC-R)中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儿FIQ、VIQ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IQ、V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可提高患儿认知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2单独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观察组2的80.00%(24/30)和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67,P值均<0.05),观察组2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癫痫月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不良反应为20.00%(6/30),观察组2为16.67%(5/30),对照组为16.67%(5/3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好,可以成为难治性癫痫的有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吡酯(TPM)与左乙拉西坦(LEV)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110例癫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5例,分别予TPM、LEV治疗并随访,观察两组1年药物保留率、总有效率及副反应。结果:治疗1年药物保留率TPM组为96.4%、LEV组为9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TPM组为71.7%、LEV组为7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TPM组为10例(18.9%),LEV组为9例(17.3%),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M与LEV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等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首次确诊婴儿痉挛症的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钠添加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约69.6%(16/23),对照组显效率约43.5%(11/23),托吡酯添加对婴儿痉挛症发作控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托吡酯添加能较好地控制婴儿痉挛症发作,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24-27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片(Levetiracetam,LEV)、托吡酯片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综合征(LGS)中单药与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2016年6月~2018年4月的病例,将诊断为LGS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片单药治疗组(20例)、托吡酯片单药治疗组(20例)及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片治疗组(20例),三组患儿分别按试验要求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托吡酯(单药)及左乙拉西坦(LEV)、托吡酯联合治疗,给予8周治疗后对比三组间临床疗效、脑电图棘-慢复合波指数、磁共振波谱及智力量表测试评定。 结果 联合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0%(18/20),左单组临床有效率为60%(12/20),托单组临床有效率为50%(10/20),可见联合组与单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药治疗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组患儿NAA峰值上升,脑电图棘-慢复合波指数明显下降,认知功能得以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片联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综合征(LGS)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左乙拉西坦与托吡酯治疗癫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癫痫患儿共68例纳入观察对象的范围,根据各自用药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儿所用药物为左乙拉西坦,对照组使用托吡酯,维持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同时观察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同样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持续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均得到好转,病情逐渐稳定与恢复,但从所记录的数据上来看,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治疗中有少数出现了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恢复较快,可见该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较高。结论:左乙拉西坦与托吡酯对于小儿癫痫均具有不错的疗效,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用要是要注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片+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IE)患者免疫功能、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我院IE患者(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两组,各39例.二联组以丙戊酸钠+托吡酯片治疗,三联组采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托吡酯片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与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DTP)接种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与DTP疫苗相关的婴儿痉挛症病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总结婴儿痉挛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IS患儿中65.8%(25例)存在明确癫痫病的致病因素,包括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结节性硬化症(TSC)等.11例在首次接种DTP疫苗后出现IS发作,9例在第2次接种后发作,18例在第3次接种后发作.共27例患儿使用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gSO4方案治疗,2例单用ACTH,疗程14d.其中14例(48.3%)使用ACTH后点头抱团样发作消失,12例(41.4%)发作减少,3例发作情况无明显改善,ACTH的总有效率为89.7%.结论 DTP疫苗接种是婴儿痉挛症潜在的触发因素而不是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促皮质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IS)临床疗效及随访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IS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初期疗效,随访远期发作、智力运动发育、脑电图了解其长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远期发作预后与病因、病程及ACTH治疗效果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智力运动发育预后与病因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病程、ACTH治疗效果无关(P>0.05);脑电图随访至1年脑电图正常率51.9%,随访≥2年正常率66.7%。结论小剂量ACTH治疗婴儿痉挛初期疗效显著,其远期临床发作和智力运动预后隐源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婴儿痉挛(I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包括对照症状性亚组和对照隐源性亚组)予口服VPA溶液治疗,观察组(包括观察症状性亚组和观察隐源性亚组)在口服VPA溶液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ACTH。观察治疗后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症状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隐源性亚组(P〈0.01);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疗程ACTH联合VPA治疗IS近期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少、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单药治疗组、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组(联合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单药组3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氟桂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64.1%,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为59.0%,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中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回顾性对照实验评价两种不同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West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婴儿痉挛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小剂量组42例患儿(隐源性13例,症状性29例),给予ACTH 1 IU/(kg·d)静滴治疗;常规剂量组36例患儿(隐源性10例,症状性26例),给予ACTH 25 IU/d静滴治疗,疗程均为4周,4周后对其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有效率分别为71.4%和61.1%(P>0.05),脑电图缓解率分别为69.0%和6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8.9%(P<0.05),疗效与病因及病程显著相关(P<0.05),隐源性与症状性有效率分别为86.3%和57.1%(P<0.05),病程小于等于1月者与大于1月者有效率分别为79.4%和54.5%(P<0.05).结论 小剂量ACTH短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