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脉冲射频电压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射频电压为45 V;B组射频电压起始为45 V,逐渐升高至65 V;C组射电压起始为45 V,逐渐高至患者最大受水平(65 V).所有患者均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进行穿刺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匹森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3组总有效率、加巴喷丁用量、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匹森堡睡眠质量评分、加巴喷丁日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A组比较,C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VA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加巴喷丁日用量下降[(840±396.56)vs(525±320.98)mg]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有效率比较,B组(70%)、C组(90%)高于A组(55%),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提高脉冲射频电压可以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加巴喷丁的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于背根神经节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患者通过CT进行引导后给予其在背根神经节处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持续治疗,并记录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VAS)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在术后2个月中按时对其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探访,通过对VAS评分情况进行汇总归纳,疼痛基本消除(VAS评分情况大于75%)的患者共有44例,疼痛明显减缓(VAS评分情况在50%~75%)的患者有47例,疼痛没有明显改观(VAS评分情况小于50%)的患者有21例,其总有效率为81.25%(9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后期观察中均未出现局部严重神经损伤、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使用双极手动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严重出血、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两种不同电压(45 V、65 V)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胸背部PHN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PRF电压不同分为两组:A组(45 V)和B组(65 V),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胸神经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为靶点进行PRF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普瑞巴林口服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PSQI、普瑞巴林剂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随访中,B组患者的VAS、PSQI和普瑞巴林剂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与45 V相比,65 V的PFR治疗PHN疗...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37-138
[背景]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为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2例.对照组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实验组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明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脉冲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8例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加巴喷丁胶囊(第1天每次0.3 g,每日1次;第2~3天每次0.3 g,每日2次;此后每次0.3 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VAS和PSQI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间点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1周、3周后两组VAS和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32/34)比76.47%(26/34)](χ2=4.22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药物组(A组)、脉冲射频加药物组(B组)。根据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神经痛受累节段,A组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B组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TO)、术后1d、7d、1个月、3个月(T1~4)进行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和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T1~2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B组术后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O.05)。结论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孔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脊神经背根神经节低温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本院的带状疱疹患者中筛选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20例,经皮穿刺治带状疱疹侵犯的相应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行低温射频后注射臭氧。对比术前(T0)、术后1天(T1)、1周(T2)、3月(T3)视觉模拟评分(VAS)、KPS生活质量评分;观察出血、气胸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月,各时点VAS评分分别为(7±1.2)分、(2±1)分、(1.5±0.8)分及(2.0±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之间比较,VAS评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低温射频治疗相对安全,且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CT引导下选取3种脉冲射频电压参数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段PHN患者118例,根据不同电压参数分为A组(电压45 V)、B组(电压65 V)、C组(电压85 V)。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每个随访时间点3组患者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1)。在长期随访中(3、6、12个月),B、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 <0.05),并且术后6和12个月时,C组的VAS评分最低(P <0.05)。术后3 d时B组和C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2个月3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减小(P <0.05)。结论 提高脉冲射频电压参数(85 V)能提高对胸段PHN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PRF治疗,研究组采用背根神经节PRF联合PRP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1)。各时间点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8、12周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4周、12周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均P <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认为,背根神经节PRF联合PRP注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回顾性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疼痛缓解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术后1周、1月和3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整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低温短时长组30例(120 s、42℃)、低温长时长组30例(600 s、42℃)、高温短时长组30例(120 s、45℃)、高温长时长组30例(600 s、45℃),比较四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曲马多、普瑞巴林用量,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四组疼痛程度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温短时长组疼痛评分最低,低于低温长时长组、高温长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长时长组疼痛评分最高,高于低温短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短时长组相比,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与低温长时长组相比,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与高温短时长组相比,高温长时长组的曲马多服用剂量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疼痛均有缓解,高温短时长组显效率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为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严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逐渐改善,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17.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采取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利于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观察在脊柱整复的基础上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n=36)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36)为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C组(n=36)为脊柱整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n=36)在脊柱整复基础上进行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VAS评分情况、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的各时间点,B、C、D组患者的VAS评分及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C组和D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曲马多缓释胶囊用量也随之明显减量,而且B、C、D组患者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脊柱整复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神经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新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的疗效及对其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TNF-α为(6.83±2.54)ng/L,IL-1β为(2.06±0.84)ng/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治疗不仅可提高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可改善其TNF-α、IL-1β等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RF)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为探讨其可能机制打下前期基础。方法:纳入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标准电压组和高电压组:在口服普瑞巴林的基础上联合标准电压或高电压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观察疼痛强度(pain intensity,PI)、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 satisfaction index B,LSI-B)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患者血清CGRP、5-HT水平变化。结果:3组疼痛强度评分、睡眠质量总分、生活满意度指数、血清CGRP、5-HT水平均得到改善,高压PRF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