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动物有关,因其菌型复杂多变,为疾病预防增加了难度,为了解雅安市近年来钩体病传染源情况,探索菌株血清群分布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3-2003年雅安市钩体动物宿主带菌及患者血培养钩体检出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3.
长沙地区1986~200O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用公认的方法进行鼠情调查和对病人、动物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研究.结果
15年中湖南全省年均发病率为9.86/10万;长沙地区则年均发病率为19.06/10万,近全省发病率的2倍;鼠密度为6.33%,流行前期、后期鼠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病人钩体培养阳性率17.29%,至少分属8个血清群,以流感伤寒和秋季热群为主;鼠肾中分离钩体阳性率为11.78%,至少分属5个血清群,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其次,黄毛鼠携带爪哇群,家犬带菌率为22.50%,鼠与犬带菌率差异无显著性;钩体病人双份血清抗体,黄疸出血群、犬群等6个群抗体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爪哇群其抗体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动物血清抗体调查中,检测了犬、猪、牛具有某一抗体阳性的分别为60%、53.33%和84%,其差异有显著性.犬抗体分属6个血清型,以澳洲为主;猪则分属5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牛分属11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结论在15年监测中长沙地区平均发病率为全省的2倍左右,几乎每年发病率都较高,是湖南省的典型代表.鼠类尤其是优势鼠种黑线姬鼠、犬、猪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人感染菌群非常复杂,至少有8个钩体菌群.用现行的四价菌苗接种易感人群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钩端螺旋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采取血培养、动物脏器培养做病原学分离,血清学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结果 从病人血及动物脏器中分离出8株钩端螺旋体,鉴定了6株,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爪哇、秋季、犬热及赛罗群;疑似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7%、34.23%;18.23%。结论 广东省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免疫保护作用;首次分离出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防治工作中应注意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和疫情。方法选择调查点,收集1996~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分离和抗体检测。结果2003~2006年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比蓄水前低,采13份散发钩端螺旋体病人双份血清,用交叉吸收实验检测出临海、致热、乳山3个新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水库坝区清底后,鼠密度2.09%。室内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7.1%;户外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6.67%。分离钩端螺旋体菌36株,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47.22%,波摩那群占27.78%,鼠肾、猪肾和蛙肾带菌率分别为2.67%、0.81%和0.25%,健康人群黄胆出血群阳性率为31.12%。结论长江三峡水库坝区蓄水期间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采取水库坝区清底可以有效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 对疫情监测资料、病人、家畜动物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研究。结果 18a中全省发病 150 3例 ,年均发病率为 0 10 /10万 ,年最高发病率为 1 14 /10万 ;此间有 5次钩体病局部爆发流行 ,病例主要分布在鲁南、鲁中地区 ,农民和农村学生发病较多 ,集中 7~ 9月份发病 ,8月为发病高峰 ,占 80 % ;临床病例以流感伤寒为主 ,流行形式为雨水型 ;猪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菌群多是波摩那群 ,在局部爆发点的猪肾、猪尿及疫水培养出病原体 3 5株 ,可确定菌群的 19株分属于波摩那型 18株 ,犬型 1株。局爆发点的病人、猪血清检测分属 5个血清群 ,优势血清群为波摩那群 ,占 76 16%。健康人群抗体水平GMT部为 11 2 7。结论 在 18a监测中鲁南、鲁中地区发病人数占全省发病人数的 89 91% ,几乎每年发病率都较高 ,是山东的重点防治区域。现症病人及流行疫点的猪感染血清菌群单纯 ,符合山东省主要流行菌型 ;发病率与传染源的数量和带菌率、人群免疫水平、降雨量密切相关。对历史老疫区特别是鲁南、鲁中局部爆发疫点应加强监测 ,积极采取管猪改圈 ,圈养更新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和规律,1997年开展了人群病原学、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疫情监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监测点调查及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1.2血清学试验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3~5ml,用MAT法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特征 ,为预防灾后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血清学检测采用MAT法 ,动物抗原检测采用RT -PCR ,病原学应用柯索夫培养基分离。结果 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占 83.33% ,与 2 0世纪 70年代相比出现南黄北移现象。其中怀远县阳性率最高 ,为 1 0 .34%。鼠密度为 8.88% ,带菌率为 2 5 .0 0 %。结论 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病死率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要采取灭鼠、预防接种及应急性口服强力霉素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区198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 用公认的方法进行鼠情调查和对病人、动物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研究。结果 15年中湖南全省年均发病率为9.86/10万;长沙地区则年均发病率为19.06/10万,近全省发病率的2倍;鼠密度为6.33%,汉行前期、后期鼠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病人钩体培养阳性率17.29%,至少分属8个血清群,以流感伤寒和秋季热群为主;鼠肾中分离钩体阳性率为11.78%,于少分属5个血清群,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其次,黄毛鼠携带爪哇群,家犬带菌率为22.50%,鼠与犬带菌率差异无显著性;钩体病人双份血清抗体,黄疸出血群、犬群等6个群抗体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爪哇群其抗体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动物血清抗体调查中,检测了犬、猪、牛具有某一抗体阳性的分别为60%、53.33%和84%,其差异有显著性。犬抗体分属6个血清型,以澳洲为主;猪则分属5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牛分属11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结论在15年监测中长沙地区平均发病率为全省的2倍左右,几乎每年发病率都较高,是湖南省的典型代表。鼠类尤其是优势鼠种黑线姬鼠、犬、猪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人感染菌群非常复杂,至少有8个钩体菌群。用现行的四价菌苗接种易感人群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2001~2003年衢州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在鼠传疾病的地理分区上属浙西山地丘陵区,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为了解衢州市钩体病疫源地动态、宿主动物带菌率和菌群更迭等情况,2001~2003年对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我市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 ,1997年发病 86例 ,发病率 3 6 4/10万 ,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 5 0 %。为摸清我市钩体病菌群 ,了解鼠间带毒情况 ,按照衢州市钩体病防治规划及 1998年监测计划 ,1998年在我市的龙游、常山、江山等县 (市 )开展了监测工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诊断病例、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进行抗体测定.采集临床诊断病例血液和鼠、蛙、猪肾、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结果]2005~2008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1316例,死亡11例,除攀枝花市、德阳市、甘孜州和阿坝州外,各市州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自然人群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澳州群为主,宿主动物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 [结论]近几年我省钩体病处于最低发病水平,主要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与病人感染主要菌群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稳定.但培养分离出钩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高山姬鼠,而不是黑线姬鼠.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需密切注意主要传染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1年4~5月,在开江县钩体病老疫区永兴镇每年选择100名以上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10~69岁健康人群血清,检测钩体抗体。[结果]2006~2011年累计检测血清660份,检出钩体抗体阳性的170份,阳性率为25.76%。其中,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15.00%,澳洲群阳性率为15.45%,秋季热群阳性率为0.91%,七日热群阳性率为1.82%,犬群阳性率为0.76%,拜伦群阳性率为0.30%,波摩拉群阳性率为0.15%,致热群阳性率为0.45%(P〈0.01)。2006~2011年钩体抗体平均阳性率,男性为27.51%,女性为24.55%(P〉0.05);10~19岁为8.25%,20~29岁为18.91%,30。39岁为18.39%,40~49岁为26.85%,50~59岁为28.40%,60~69岁为38.27%(P〈0.01)。钩体抗体阳性率,2006~2011年分别为55.05%、13.85%、58.04%、5.71%、5.00%、15.38%(P〈0.01)。[结论]开江县健康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高,钩体流行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为主。I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邵东县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凝集试验进行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年、2006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3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123人(阳性率为60.59%),两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96%(53/102)、69.31%(70/101)。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差异,与年龄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含9群钩体血清抗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结论邵东县健康人群中钩体易感人群有一定积累,且菌种、菌型复杂,以黄疸出血群、流感伤寒群为主,应加强钩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洪涝灾害之后我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自然感染及主要宿主动物猪、鼠带菌状况,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2月在我省钩体病监测点江宁县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 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1.2 健康人群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用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法检测抗体,标准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抗体效价≥1∶100判为阳性。1.3 传染源调查(1) 鼠密度调… 相似文献
18.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9.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双峰县近3年钩体病的疫情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做好钩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7年按照《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进行钩体病的监测,收集钩体病疫情资料,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及开展对健康人群与病例的血清学监测。结果双峰县钩体病疫情在2007年突然升高,波及范围广,且鼠密度、宿主动物的带菌率也突然升高,病例血清学分型和宿主动物菌群均为黄疸出血群。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在60%左右。结论双峰县钩体疫情的升高与鼠密度、宿主动物带菌率可能存在关联,但需要进一步长时间的监测观察,同时应提前监测,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及时预警疫情。在疫情低发的情况下,仍应采取灭鼠和提高免疫力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