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rterialbypassgraft ,CABG)后并发心房纤维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CABG术后 91例并发AF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 术后并发AF 91例 ,发生率为15 .88% ,AF持续时间 ( 12 .8± 12 .7)h ,患者经药物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 )和 ( /或 )胺碘酮 (可达龙 )治疗后 ,2 4h内恢复窦性心律 83例 ,复律率为 91.2 1%。结论 CABG术后应加强心律、心率的监护 ,及时纠正低血钾、低血镁是预防术后AF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旦出现AF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确保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最常见,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伤情重,并发症、后遗症多,临床治疗非常困难.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AF)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1],近年临床应用日益增多.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AF系统治疗26例胸腰椎骨折,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此类疾病提供经验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F-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终止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急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DF-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对35例PSVT急诊患者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用双极食管电极导管进行食道插管,选用超速刺激法和亚速刺激法发放频率脉冲,每次刺激时间5~20s。结果:17例患者经该心脏电生理刺激仪TEAP1次起搏终止PSVT发作,11例患者经3次以上刺激终止发作,4例患者用亚速起搏终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91.43%。3例患者经TEAP不能终止发作,使用药物治疗终止发作。结论:DF-6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较其前三代刺激仪新增了多项功能,应用该仪器进行TEAP,具有见效快、成功率高、可反复应用的优点,因此可在急诊急救中较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属无创性临床心脏电生理诊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简便、安全、作用准确迅速、成功率高、无抑制心肌收缩力及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等优点[1]。我院自1993年11月~1997年4月应用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1例,计26例次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共26例次均经心电图证实确诊为PSVT,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5~64岁,平均34.5岁;病情1天~16年,发作持续时间2小时~3天,平均6小时,冠心病4例,心肌炎2例,高血压病2…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食道心房调搏(TEAP)转复心房扑动(AF),比较两种刺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AF患者随机分为猝发脉冲组(37例)和超速起搏组(39例),前者用4~8个频率为400—450bpm的S1S1起搏心房,一次未能转复者,可在短时间内(一般间隔30s-1min)反复刺激;后者用房扑频率的120%-130%的S1S1刺激起搏心房4—8s,如一次未成功,可逐步增加频率,每次增加10bpm,直至成功或频率达到400bpm。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6.5%和79.5%。结论两种刺激方法无显著差异性,均为TEAP转复A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静注三磷酸腺苷与食管心房起搏治疗PSVT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三磷酸腺苷(ATP)、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96例住院PS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TP治疗组48例,TEAP治疗组48例,限定半小时为复律与否的终点。结果 AT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89.6%,TEA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93.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发生率:ATP治疗组为95.8%,TEAP治疗组为37.5%,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ATP组为95.8%,TEAP组为35.4%,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静脉注射ATP及TEAP均能有效终止PSVT,ATP引起瞬间心律失常较常见。TEAP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5例老年AF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与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合并疾病情况。对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65例患者中,98例伴发缺血性脑卒中,67例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以及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老年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 0. 05)。98例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取抗凝治疗,其中56例口服达吡加群,42例口服利伐沙班。经过抗凝治疗的患者AF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经颅脑CT检查脑部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在抗凝治疗期间,仅4例发生轻微胃肠不适,均可自行缓解。结论对老年AF患者而言,高龄、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及心力衰竭等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AF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及血栓风险。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的AF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6例中,显效198例(83.9%),有效22例(9.3%),总有效率220例(93.2%);无效16例(6.8%)。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11例(4.7%),心动过缓5例(2.1%),一过性血压下降和肝功能异常各3例(1.3%)。结论:胺碘酮治疗AF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平  郭丽娟  巩晓红 《临床荟萃》2003,18(13):754-755
房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大多转律后易反复发作 ,部分转为永久性AF。近年来 ,较多文献报道利用体表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预测AF的复发或评估药物及治疗AF的疗效。通过药物治疗转律或自动复律后 ,测定其P波最大时限 (themaximumdurationofthePwave ,Pmax)、P波离散度 (thedispersionofthePwave ,Pd)来预测AF的发生[1] 。我们对佩戴动态心电图 (DCG)的患者 ,通过测定 2 4小时之内发生并自行停止的阵发性AF发生前后的Pmax、Pd ,探讨Pmax、Pd对预测阵发性AF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对 1996年 6月至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AF)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应用带线锚钉修复联合解剖钢板内固定(API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AF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用APIF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带线锚钉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及...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2007年9月,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45例心房颤动(AF)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5例行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TEAP诱发或终止SVT的心电图情况。并与P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对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相对于EPS的TEAP诊断符合率。结果 :TEAP诱发SVT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EPS结果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1) ,其对SVT的诊断符合率达 94% (61/65 )。病人发生的SVT均能经TEAP终止。结论 :TEAP对SVT的确认、旁道的定位、旁道与双径路的鉴别以及SVT的终止都有一定的价值 ,是RFCA必要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经食道心房起搏法(transesohageal atrial pacing;TEAP)广泛地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预激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drome;W-P-W)、房室传导阻带(Atrial-Ventricular block;AVB)和各种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诊断和治疗,其临床意义愈来愈受到心律失常专家重视。笔者用TEAP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22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疗效及其有关的  相似文献   

14.
于延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56-2956
2005-03-2008-05我院应用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治疗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5-03-2008-05就诊于我院经影像学  相似文献   

15.
殷运收 《临床荟萃》2003,18(14):813-814
心房颤动 (AF)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6 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为 2 %~ 4 % ,而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老年AF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治疗有很大进展 ,但慢性AF栓塞的并发症每年发生率仍为 0 .5 5 %~ 2 0 % ,因而如何评估其预后并早期治疗值得探讨。已经证明在有血栓栓塞事件的AF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升高的程度比无血栓栓塞事件者更明显。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10 2例老年AF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研究老年AF患者LP(a)升高对其预后的影响 ,并比较LP(a)与FIB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A)治疗心房纤颤(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的90例A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及BRFA。术后随访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等指标,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患者动脉阻断时间为65~120 min,平均(75.5±24.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45~200 min,平均(112.5±30.8)min;BRFA时间为13~28min,平均(21.5±7.5)min。随访结果表明91.11%患者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术后12个月左心房、左心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房颤持续时间、术前左房径线及左室径线对手术成功有影响。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AF安全、简便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廖跃红  蒲世军 《临床荟萃》1995,10(20):927-928
随着起搏器安置术的广泛开展,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不少文献报道了起搏器治疗后的并发症,但对起搏治疗前后房颤或房扑(以下简称Af或AF)的变化以及Af或AF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追踪报道仍不多。本文对我科10年来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了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多年来是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但以首选药物临床治疗预激综合征(WPW)伴房颤(AF)的报道较少。现将我们首选利多卡因对WPW伴AF复律成功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为0.5%左右.房颤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消融治疗成功率高于普通导管消融,因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消融策略.2005年12月-2007年11月,我院心内科采用三维标测指导下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29例房颤患者,在护理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多种基因突变在MDS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1-3]。10%~21%的MDS患者可检测到U2AF1基因突变,U2AF1基因突变的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增高[4-6],而这类患者对化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反应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59例U2AF1基因突变MDS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化疗及allo-HSC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