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1982~2000年毒蕈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统计了江西省1982~2000年毒蕈中毒资料,对发生毒蕈中毒的时段、场所、城乡、季节的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了分析.19年来,毒蕈中毒的起数、人数、死亡数占同期食物中毒对应数值的百分比分别为18.4%、5.1%、51.3%,是我省因食物中毒死亡的首要原因.<食品卫生法>正式实施前后,毒蕈中毒的起数、人数、死亡数占同期食物中毒对应的比值,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根据分析结果,对本省毒蕈中毒发生的特点、成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广西毒蕈中毒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以便为进一步做好毒蕈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广西各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食物中毒报表和毒蕈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中毒发生情况、时间、发病场所、地区及城乡分布等流行特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2000~2005年广西共发生毒蕈食物中毒69起,中毒375人,死亡22人,病死率5.86%,年均死亡3.7人。毒蕈食物中毒好发于二、三季度;主要分布于百色、河池、桂林和柳州所辖的山区县(区);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山区农村,分别占同期毒蕈食物中毒总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91.30%、90.40%和100%。结论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防止毒蕈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12日晚18时20分,嵊州市周某等6人共同进食一种貌似蘑菇的菌类植物.19时左右1人首先出现呕吐、头晕、少许腹泻等症状,至次日凌晨3时其余5人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上午10时左右症状缓解,但到18时有2名患者中毒症状突然加重,送市级医院住院治疗,分别于14日12时10分及15日7时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人症状较轻,经5~6天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全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5.
6.
重庆市涪陵区明家乡天宝寺村二社发生一起家庭食物中毒导致2人死亡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蕈类形态学鉴定结果,确认为误食毒蕈造成的食物中毒。一、流行病学调查1.事件经过2004年6月26日10时,家长在当地山林采回野生蕈;13时一家4人共同进食“野蕈煮咸菜汤、熟炒四季豆、米饭”,食蕈量5-10g、30-40g各2 相似文献
7.
1999年 7月 2 7日 ,某部突然发生一批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证实为一起食用毒蕈、由食蕈内所含的毒肽、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菌素、蘑菇酸以及异恶唑类衍生物等毒性物质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7月 2 7日晚 ,某部修理连食堂就餐4 5人。餐后 30min ,有 9人感觉胃肠不适 ,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乏力等症状。重者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肉眼血尿等。 5h内共发生类似症状病人 38例 ,罹患率为 84 .4 %。其潜伏期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中国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444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 856例,死亡606例。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是毒蕈中毒的高发省份。通过监测报告发现的毒蕈种类有22种,其中导致毒蕈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致命白毒伞、毒鹅膏菌、角鳞灰鹅膏菌等6种毒蕈。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5.1%。误将野生毒蕈当做可食用蕈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事件总数的96.8%。结论毒蕈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20日,我市某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调查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误食白毒伞引起的毒草中毒,3人进食,3人中毒,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1985~1990年全国毒蕈中毒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毒蕈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第三季度为毒蕈中毒的高峰季节,毒蕈中毒的高发区是我国的西南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花褶伞中毒调查与毒蕈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珙县某乡王某家6人,因食用当地叫牛屎蕈的毒蕈后,均发生神经精神型中毒;中毒剂量约10g;中毒程度与食入蕈量成正相关,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潜伏期为10-60min;无死亡,预后一般。该蕈经鉴定为花褐伞。此蕈主要分布于吉林、河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青海、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18.
麻顺广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9(3):184-184
濮阳市1982~199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麻顺广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濮阳市1982~1994年食物中毒整理分析如下:1材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1982~1994年全市食物中毒统计资料。2结果与分析2.1十三年来食物中毒发生情况1982~199...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16日,山东省昌邑市一农村的5名居民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动物实验及蕈类生物学鉴定,确定为褐鳞小伞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整理2015 - 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8 566例,死亡7例。6 - 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期中毒例数、死亡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0.96%(7 792/8 566)、100.00%(7/7)。报告中毒例数排前5位的市(州)依次为凉山州、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上5个市(州)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48.37%(4 143/8 566)。农民是毒蕈中毒主要人群,占比为55.99%(4 796/8 566)。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91%(7 959/8 566)的中毒病例发生于家庭。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以胃肠炎型为主,占比为72.52%(6 212/8 566);7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结论 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食源性疾病监管、监测;提高相关专业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对毒蕈中毒病例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