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结果:术后23例欠矫,8例过矫,斜视矫正率达92.0%,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小;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显微镜下斜视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把斜视病例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36例各类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45例,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追踪观察2wk~6mo,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褪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发生肌肉滑脱的2例,球结膜伤口充血、结膜下出血、水肿者40例,结膜瘢痕10例,结膜囊肿2例,结膜息肉3例。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针在巩膜内的走行、深浅,使手术较易掌控,可以使手术量及手术操作准确无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穿透巩膜等直视下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组织分离准确,操作减少,也直接减轻了术后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适合所有需斜视手术患者,优势为初学者易掌握巩膜进针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128例斜视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70例为试验组,肉眼直视下传统斜视矫正手术58例为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6 ~12个月,平均(8.20±2.41)月,观察患者眼位矫正情况及结膜切口瘢痕、肌肉缝线反应、结膜下囊肿、术后感染、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眼位矫正有效率97.14%,对照组眼位矫正有效率96.55%,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P<0.05).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是可行的,具有与传统斜视矫正手术相同的效果,显微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 36例不同类型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术后观察2周~6个月,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退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适合所有斜视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早期手术治疗年龄。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7mo~7岁21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接受下斜肌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7mo~7岁21例患儿垂直斜视及伴水平斜视和V型斜视术后均获矫正,20例代偿头位完全改善,1例部分改善,术后1wk内头位完全矫正率2岁以下为91%(10/11),2岁以上40%(4/10)。21例Bielschowsky歪头试验全部阴性,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1岁内患儿有代偿头位,垂直斜视,且Bielschowsky歪头试验阳性,全身状况良好者,可即行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37例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术,其中5例复杂性斜视行睫状前血管分离。平均随访6个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5例复杂性斜视成功分离并保留睫状前血管,减少手术次数。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更安全,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讨论分离性垂直性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25眼)第一诊断为DVD患者,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单纯DVD做上直肌后徙术,DVD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做下斜肌断腱加转位至下直肌附着点颞侧,DVD合并水平斜视同时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结果1.DVD疗效标准:痊愈:垂直斜视消失或小于10^△;好转:垂直斜视较术前减少10^△以上;无效:垂直斜视无改善或改善小于10^△。2.治疗结果:痊愈12例(80%),好转2例(13%),无效l例(7%)。结论DVD患者双眼虽然分离不相等,但尽量行双眼等量手术,如果双眼分离相差10^△以上做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手术,如伴有下斜肌亢进应做下斜肌断腱加转位术。  相似文献   

8.
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垂直斜视手术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对每一眼位无垂直斜视或垂直斜角小于10^△且合并有下斜肌亢进者,行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减弱术;2.手术一般选择在高位眼、非注视眼和麻痹眼上进行;3.对单侧或双侧上斜肌麻痹患者如第一眼位垂直斜视角在大于15^△至35^△之间时,只有在对侧眼无上转受限,才可在一眼上行双上转肌减弱术;4.垂直斜视合并大角度水平斜视者手术应分次做,第一次在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时同时做不定量的下斜肌手术。结果:29例获得双眼正位,其中11例获得功能治愈;未获得矫正的2例,1例为垂直斜视合并内斜,术后近期正位,6周随访时仍内斜15^△并出现头位,另1例术后2周仍下斜视10^△一15^△。结论:上述手术方法对治疗垂直斜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斜视显微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 15例水平性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部分患者行睫状前血管分离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斜度均在土10^Δ以内,6例出现一过性的复视,一周后复视消失。随访期1~5个月。在15例患者中。有3例因睫状前血管太细放弃分离血管,最后成功保留血管者4例,其余8例未能成功地分离或保留睫状前血管,有的在分离过程中血管破裂,有的在肌肉缝合过程中断裂。结论 斜视的显微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传统的斜视手术向显微斜视手术过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表面麻醉下的斜视显微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进行斜视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剂0.5%爱尔卡因于铺巾前,开睑前及每条眼外肌手术前各滴1次后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20例斜视手术麻醉效果达Ⅰ级者89例(74.17%),Ⅱ级者31例(25.83%),Ⅲ级者0例;术中视野清晰,操作精确,无一例肌肉误勾、漏勾、滑脱发生,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预期的手术效果.结论 表面麻醉下的斜视显微手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手术快捷,美容效果好.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及因人而异选择合作病例是表面麻醉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斜视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显微组,每组各39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显微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视觉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现象。结果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视觉恢复状况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可改善斜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觉恢复,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40例斜视的显微手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outman于 1 96 3年发明了眼科可变焦距显微镜后 ,三十多年来显微技术不仅在眼科的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方面应用 ,而且在眼科的其它领域也得到应用 ,自Veronneau-Troutman于 1 972年开始在斜视手术中使用显微镜以来[1 ] ,相继有多篇关于斜视手术使用显微技术的报告发表[2~ 6] 。我院自 1 993年开始在斜视手术中应用显微技术 ,现报告 40例手术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系住院手术患者 ,男 2 1例 ,女1 9例 ,共 40例。患者年龄 4~ 49岁 ,共同性斜视 1 3例 ,麻痹性斜视 8例 ,A—V综合征1 9例。各病例的…  相似文献   

13.
固定性斜视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固定性斜视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10例固定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1998年前6例固定性内斜视患者均行患眼内直肌切断 外直肌缩短;自1999年1月起对4例固定性斜视患者施行挛缩肌部分切除 拮抗肌折叠眶缘固定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挛缩肌;并对前6例中3例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显微技术切除疤痕增生组织,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施行挛缩肌部分切除 带蒂骨膜固定术。结果 前6例手术术后均欠矫,3~24个月后患眼又逐渐固定于内斜位,手术区疤痕增生明显;后4例及再手术的3例术后眼位正,随访1.5~3年,疗效稳定,未发现眼位回退、结膜疤痕等手术并发症,亦未出现结膜、角膜、巩膜等丝裂霉素C毒副反应。结论 既往常规斜视手术矫正固定性斜视效果不佳;术中先勾取外直肌再处理内直肌,便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盲目性,提高手术准确性;利用患者自身组织(肌肉或骨膜)行眶缘固定术,组织不会坏死,牵引作用确实,手术简便安全。手术成功率高;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及采用显微技术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以正前方的垂直斜视度为依据:Ⅰ组:斜视度在10^△以内者3例,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Ⅱ组:斜视度在10^△—20^△者12例,采用下斜肌裁除术(3—5mm);Ⅲ组:斜视度大于20^△者17例,采用下斜肌裁除术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徒术。结果 1次手术26例获得满意:Ⅰ组:3例全满意;Ⅰ组9例满意,3例欠矫;Ⅲ组:14例满意,3例欠矫。在Ⅱ组中有1例行2次手术获得满意。结论 根据正前方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 dophthalmopathy,TAO)导致的限制性斜视手术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01/2012-02在我院就诊的21例眼外肌手术出现并发症的TAO限制性斜视病例,分析手术前病情、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21例中术前有6例为限制性上斜视,15例为限制性下斜视。手术中行上直肌断腱1例,后退5例,下直肌后退15例。术中发生巩膜损伤2例,其中1例在断肌止点时损伤巩膜,1例在将肌肉固定于巩膜上时缝穿巩膜;术中预置缝线滑脱3例;术后早期(术后1mo内)发生欠矫6例,过矫5例;术后晚期(术后6mo后)出现过矫15例,包括6例限制性上斜视患者、9例限制性下斜视;下睑退缩8例。结论:TAO限制性斜视手术矫正容易出现过矫,手术中应严格控制肌肉后退量,下直肌后退时应注意下睑退缩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显微斜视手术和传统斜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斜视患者,将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眼位和三级视功能恢复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显微斜视矫正术更安全,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前提下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在儿童斜视矫正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后的护理质量,防止术后意外的发生。方法:全麻下进行斜视矫正手术,对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因素。结果:在本组统计共136例中,术后出现2例窒息,1例舌后坠,7例体温升高,25例清醒后因术眼疼痛,需要止痛处理,33例苏醒后未进食就出现呕吐,1例出现烦躁,用手撕掉术眼敷料,通过及时,有效处理,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后得到顺利康复。结论:对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前后的观察,护理做到认真仔细。并有预见性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使斜视矫正手术的儿童避免意外发生,得以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8.
斜视矫正术后巩膜肉芽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视矫正术后并发巩膜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国内未见报道。我科自1985年至1996年共遇5例缩短肌巩膜肉芽肿,其中3例为共同性内斜视在我院手术后引起,2例在他院手术引起后转我院,5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例,女1例;年龄5~18a;右眼3例,左眼2例,2例伴有10“内斜视,3例正眼位。肉芽肿均位于额侧巩膜外直肌上点处,直径6~smm,均发生在术后4~SWk,术前应用氯霉素眼药水,醋酸可的松眼药水点Zn。o以上,效果不佳而行手术治疗。1,2手术方法4例全麻,1例结膜下注射209·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12-01/2013-06我科收治的178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知觉性斜视的类型,斜视眼视力障碍的病因,斜视度数分布,观察术后眼位及复视现象。结果:知觉性斜视178例中知觉性外斜视123例(69.1%),知觉性内斜视55例(30.9%),知觉性斜视中109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123例知觉性外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69.32△,其中78例合并垂直斜视,55例知觉性内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56.45△,其中26例合并垂直斜视。术毕6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2wk内消失。手术设计按内斜欠矫10△左右,外斜过矫10△左右,术后眼位±10△内为正位,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眼手术,超过60△者按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设计,术后1a随访,178例斜视患者中138例术后眼位达到正位。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较知觉性内斜视更为常见,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通常斜视度数较大,且常合并垂直斜视,知觉性斜视手术可以较好的改善斜视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接受斜视手术的连续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性斜视患者(〈45岁)分为两组:其中第1组为内斜视患者;第2组为外斜视患者。我们使用棱镜屈光度(PD)来测量患者的偏斜角,对第一次手术后的患者在随访期间(6mo内)进行保守疗法。同时选择随访6mo后偏斜角仍超过15PD的斜视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本实验所有参与对象均进行了强制性检查。所有二次手术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干术后3,15d;3,6mo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有28.8%的患者发展成为连续性斜视。所有斜视患者主视眼(固视眼)的二次手术均在一次手术后6-9mo内进行。经过二次手术干预后,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未出现过矫的趋势。结论:在二次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谨慎肌肉矫正以避免日后过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