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噻氯吡啶与华法林在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噻氯吡啶与华法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 噻氯吡啶组有效率为92.0%,华法林组为88.0%.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噻氯吡啶、华法林在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中效果均满意,但应用噻氯吡啶不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王阳  杜忠东  高路 《北京医学》2009,31(7):400-403
目的总结4例小儿心内血栓的临床特点,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心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4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儿给予低分子肝素5~7d,治疗前、中、后分别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4例患儿中,左室内附壁血栓3例,右房内附壁血栓1例。原发病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心包炎、心肌炎、结缔组织疾病。肝素治疗后其中3例血栓消失,1例大小无变化,但结构略松散,追加尿激酶2万U溶栓后,血栓消失。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心腔内附壁血栓效果满意,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拥军  都军 《医学综述》1996,2(11):577-578
<正>左心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常见的继发症.尸检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40%,患前壁有Q波急性心肌梗塞并伴发室壁瘤的死亡病例,其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50~95%.存活者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①心肌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的大小.②检测手段的敏感性.在急性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并发室壁瘤的存活者,室壁瘤切除术中所见,附壁血栓的发生率高于50%,在未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20~30%,在大面积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伴心尖部运动不协调者,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50%,而下壁心梗和无Q波心梗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4.
王美纯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64-164,167
目的观察华法治疗右心房附壁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肌病并伴右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每日两次口服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 d、第4周采血抽查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皮肤黏膜等出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1周三个时间段对患者PT及APTT进行检查,治疗组患者给药后,PT及APTT值分别为正常值的1.5~2倍左右,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令应用于右心房附壁血栓治疗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抗凝、抗栓作用,但由于其药理的复杂性,目前临床疗效仍在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用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70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54例进行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结果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84.29%,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无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阻止梗塞进展及防止血管再闭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用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70例 ,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 5 4例进行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结果 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为 84.2 9% ,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 ,无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降纤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 ,具有阻止梗塞进展及防止血管再闭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素与降纤酶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患女,56岁,发作性劳累性呼吸困难30余年.加重1年,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6次/min,心律绝对不整.心尖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可闻及Ⅲ/Ⅵ绒收缩期杂音,掩盖第二心音.肝浊音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认为抗凝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自 1989年6月 - 2 0 0 0年 4月我们联用肝素、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2 0 0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例脑梗塞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112例 ,女 88例 ,70岁以上 48例 ,6 0~ 70岁 91例 ,6 0岁以下6 1例 ,平均年龄 6 4.5岁。发病在 72h以内 ,经CT或MRI确诊 ,并排除脑出血、昏迷、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障碍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提出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尤其是下肢DVT目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静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流受阻,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重者需手术截肢.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而其后遗症则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1].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随机采用降纤酶及尿激酶治疗DV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降纤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对 40例脑梗死联合应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凝变化。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血凝情况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止反跳 ,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路宝  杨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61-662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1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肯定,出血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徐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86-987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2月-2005年11月入院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液。结果于治疗后24小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停止进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4.3%(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出血副作用。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变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心悸气促胸闷2月入院。查体:T36.6℃,P78次/分,R20次/分,?BP105/75mmHg,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P2>A2。心电图:1、窦性心律,2、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3、左房负荷过重(Ptfv1=-0.12mm.s),4、电轴右偏+229°。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左肺舌叶区见一约10cm×10cm类园形阴影。胸部CT:1、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左心室增大。心肌酶已恢复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6.
左心室附壁血栓( left ventricular mural thrombus ,LVMT)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附壁血栓破裂、脱落可引起周围动脉及重要脏器栓塞,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LVMT,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风险,并可动态观察血栓改变。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伍用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临床观察崔玉泉王朝光(阳信县人民医院,251800)关键词降纤酶;肝素;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极易发展成心肌梗塞或猝死。近年本院应用降纤酶伍用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并与同期706代血浆+丹参组26例...  相似文献   

18.
刘虹 《中外医疗》2014,(14):80-81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7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左室附壁血栓死亡,占同期AMI患者人数的8.4%,经研究分析高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者发生附壁血栓的可能,研究中50~70岁的患者居多。结论左室附壁血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腔血栓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溶栓治疗后消失而证实的心腔血栓68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原发病因。结果:心腔血栓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腔内圆形或不规则形实质性回声团块,常附着于心内膜上,多固定,不随血液流动而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可见血栓处为一血流充盈缺损。左房血栓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及肺动脉高血。左室血栓多发生于心肌梗塞及护张型心肌病等。右房血栓可发生于冠心病,限制型心肌病及三尖瓣狭窄等疾病,还可为四肢及腹腔静脉血栓脱落回流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腔血栓具有重要价值,并对病因分析、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伯良  刘勇  仲月霞 《医学争鸣》2007,28(8):768-768
1 病历报告 男,50岁,2005-10-13中午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不缓解,并向左肩部放射,气憋、出冷汗;到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MI),住院治疗3 d后症状减轻,4 wk后因活动过度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前来本院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