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免疫机制有关,80%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破坏[1]。我科近 1年来对 15例 ITP患者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发生,效果良好。 病例资料本组15例YFP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 岁,其中急性10例,慢性5例,经冲击治疗,13例血小板升至正常,2例好转。15例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患者血小板产生自身抗体 ,即所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使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被大量吞噬 ,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1]。所以PAIg 的检测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报告414例血液病患者PAIg 检测的结果 ,并结合文献对PA1g 的检测方法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血液病组均为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确诊的本院住院患者 ,其中ITP250例 ,再障 (AA)132例 ,自免溶贫 (AIHA)12例 ,…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切除可去除血小板破坏和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远期疗效较好[1] 。我们将腹腔镜用于脾切除中 ,治疗ITP 3例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ITP 3例均为女性 ,2 9~ 47岁 ,平均 35 3岁。均有皮肤紫癜、口腔粘膜、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多症状 ,脾脏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 (2 0~ 2 8)× 1 0 9/L ;骨髓相红细胞及白细胞系生成正常 ,巨核细胞呈增生相 ,骨髓片中血小板减少 ,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经内科治疗 6~ 1 9个月 ,病情均…  相似文献   

4.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减少,血中有抗血小板抗体,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出血。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脾动脉栓塞等。Calverley D、C[1]于1992年报道了用60Co小剂量脾区照射治疗皮质激素抵抗的CITP病例,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该新疗法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  相似文献   

5.
杨秀玲  刘宇 《中原医刊》1998,25(10):27-2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部分患者治疗困难,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治疗效果较差。本文用大剂量维生素C、强的松、达那唑联合治疗,副作用轻微,易被患者接受,收到较满意的疗效。1一般资...  相似文献   

6.
方桂伦  虞荣喜  李青 《浙江医学》2001,23(3):158-16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可以缓解或痊愈 ,但少数病例病程迁延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均无疗效。国外文献报道认为脾切除是一个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1 ,2],为此我们对1998年12月~1999年6月经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治疗无效的16例ITP患者进行了脾切除手术。现将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报道如下 ,以资临床参考。1.一般资料16例患者 ,均系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住院患者 ,经内科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相似文献   

7.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药物日趋增多,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脾切除及对症治疗等。这些方法均可使本病的疗效提高。我院采用了长春新碱与强的松联合治疗ITP8例,疗效尚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例中男2例、女6例。年龄在...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2例分析)赵璐(沈阳铁路局锦州中心医院血液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人血清中具有抗血小板抗体(1),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血浆置换术(PE)的适...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急性ITP患者同时测定血小板抗体及T细胞亚群,发现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认为病毒感染致血小板膜结构及抗原性发生改变,直接或(和)依赖T细胞辅助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和补体破坏血小板,产生临床症状,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为T细胞总数下降,TS细胞功能下降,Tn细胞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搪塞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6例ITP患儿及38例健康儿童利用APAAP法检测外血T细胞亚群同时对66例ITP患儿及52民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试验原理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结果 所有病例CD3^+、CD4^+及CD4^+/CD8值下降,经统计学处理ITP组低于对照组;CD8值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的结果与  相似文献   

11.
他莫昔芬 (tamoxifen,TM)为一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既往用于治疗妇科肿瘤等 ,我们用TM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有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1病例选择9例均为本院1997~1999年间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为女性。年龄20~52岁 ,中位年龄24岁。均符合全国首届血栓与止血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均经糖皮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2例已经脾切除、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23.07±14.98)×109/L ,均无严重心、肺、肾脏器疾病史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1.…  相似文献   

12.
PAIg检测诊断ITP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华锋  杨岚  张红 《医学争鸣》1999,20(9):S050-S051
0 引言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疗效及预后估计的有效指标.用ELISA法定量测定6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PAIg,结果发现其中有22例非ITP患者的PAIg增高,说明PAIg用于诊断IT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无其它临床指标的前提下,不能单凭PAIg的增高而诊断为ITP.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PAIgA,PAIgG,PAIg试剂盒,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酶标仪,华东电子管厂制造;血小板制备盒,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缺铁性贫血8例,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的疗效。方法 20例住院病人,用丙种球蛋白200mg/kg/d静脉滴注,连续5d对照组18例用激素治疗1 ̄2mg/kg/d。结果 用丙球治疗组5d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上升数显著优于激素组(P〈0.01)。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短期疗效好,特别适用于重症ITP或急需提高血小板数目的ITP患者。  相似文献   

14.
长春新碱加强的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曲文华,王新红,刘翠华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53关键词V-P方案;慢性ITP;血小板表面IgG抗体对慢性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瞟(ITP)的治疗,迄今有争议。自1987年~1993年,对慢性ITP患儿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检查手段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骨髓象、血小板抗体等。应用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观察ITP病人异常变化及治疗前后变化鲜见报道。本文对20例ITP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80例并10例脾切除临床及治疗分析宋国庆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14岁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94例,资料较全面者80例,其中10例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行脾切除术,现分别分析报告如下。1诊断标准 ̄[1]1)实验室多次检查血...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有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数量减少 ,而过低的血小板是引发出血危象 (广泛皮肤粘膜 ,内脏及颅内出血 )和ITP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ITP出血危象的抢救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张源慧认为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IvIgG)是成人ITP的紧急治疗措施之一[1] 。本院自 1997年应用IvIgG治疗ITP8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全部病历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临床 ,血象 ,骨髓象确诊 ,符合 1986年首界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水牛角粉加强地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王俊荣,李宗清,贾俊民(附属医院内科,256603沾化县中医院)关键词水牛角粉;强地松;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多数病例经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9.
自体脾移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治疗后的长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ITP患者24例,均行全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治疗,随访5~8年。结果:术后1周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之后维持在正常范围;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术后1 月降低,之后稳定在正常水平。B型超声发现移植脾体积约5 cm ×6 cm 大小,γ-闪烁照相见移植再生脾具有吞噬功能。结论:提示自体脾移植既能治疗ITP又保留了脾脏的功能,不会导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验26例急性ITP的外周血抗血小板抗体;用APAAP法检验33例ITP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测定19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急性ITP患儿的抗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为46.2%;CD3、CD4及CD4/CD8值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ITP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