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人体统一观     
人体统一观是中医基础理论最鲜明的特点。各脏腑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脏腑是人体的缩影。通过观察人体的表象可以得知脏腑的气血盛衰,五脏在心的统领下各个生理系统协调一致,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整体的功能是脏腑功能的活动的综合,脏腑及其功能不是孤立静止存在的,而是在各脏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面对病毒性慢性肝病,对抗病毒固然重要,但中医更重视应用活血法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巨大潜力和顽强生命力,不单纯强调对抗,而更强调提高人体的自稳定、自平衡、自调节、自修复的能力去抗杀病原微生物,中医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积极面对的是人。  相似文献   

3.
胡军平  胡剑北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23-924
中医脏腑有形态解剖基础,但脏腑的功能又无法以现代医学同名脏器去认识。中医形体医理学认为,中医脏腑存在形体基础,脏腑功能也是在形体基础上产生的,中医脏腑是以同名脏器为主体,有机地包括了人体其他脏器的内容,组合成独特的中医脏腑概念,重在探讨中医医理与人体形体的关系。对中医脏腑形体基础的认识,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按摩与康复医学》2008,24(11):20-20
刮痧和按摩导引都属于自然理疗,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疗效确切无药物副作用,倍受人民的推崇。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当某一个脏腑出现病症时,除了直接调整本脏腑和外脏腑,还应调整其它脏腑协同康复,强调整体观念,讲求标本兼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内外,并能调节人体各部功能的通路,将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经脉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喻穴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人体疾病的反应点也是中医施术的部位,解剖学也解剖不到的,是我国人民经几千年积累完善的,古老面独特的医疗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中医没有解剖,中医的脏腑是功能的脏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伤寒论》就有明确的中医自身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系统学思想。它把人体从结构上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从功能上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位"。集中体现了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观(一体两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益气补中、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沛,周流全身,运行不息,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络理论告诉我们,人体双腿主要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此外,还有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联络,这些经脉均和人体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双腿的健康与否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人体的脏腑功能,同时又可以通过刺激双腿和足部的经脉腧穴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以下几种方法,是以中医为主的腿部保健法。  相似文献   

8.
外部容貌是人体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容貌的状况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才能青春常驻。中医经络美容是通过穴位点按加中药面膜的护理方法,来调节人体脏腑、调理经络气血,达到改善皮肤色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按摩治病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穴位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整体治疗,通过刺激人体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以及经络穴位,引起局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和消除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推拿美容保健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阴阳平衡,通过内调外治,双向调节的方法,实现营养皮肤和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损害性疾病以及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滋补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投资”。补品,是对人体所缺乏的营养物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候的物品。中医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规律,对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诸方面都有影响;不同气候作用于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气候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中医学的脏腑与西药学的脏器名称虽相似,但生理病理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个脏腑的功能可以包括几个脏器的功能,而一个脏器的功能可以分散地由几个脏腑的功能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郁结、嗜食肥甘、脏腑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中医中药从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等方面人手,调理脏腑,降脂保肝,最大程度地提高人体和谐度。本文就最近10年来经方和验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之气顺应天地之气而升降出入,中医学以气机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序则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发生病变。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规律,合理用药,调和气机,使之升降有度有序,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则。卢秉久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涉猎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对肝病治疗见解独到,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卓著。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卢师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以调畅气机的思想贯穿疾病的治疗始终,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5.
气有先天后天之分.精有先天后天之异。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来自水谷。《灵枢·决气》明确地指出精是构成人体脏腑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治病就是要用和谐人体精气的办法,启动人体内部的自然调节机制,以达到阴阳和则自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杜武勋教授认为气化是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度概括,气化失司,机体则会产生痰饮、水湿、浊毒、瘀等病理产物,并进一步影响气化。冠心病之本虚在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重点在心,旁及四脏,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是发病重点。由于人体精微不得正化,形成病理产物,痹阻心脉,构成冠心病之标实,因此对冠心病治疗分为实证期于虚证期,治疗的目标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利用中药纠正机体的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免疫是指人体得以免除疾病的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功能。“免疫”一词最早见於明朝的《免疫类方》,意思是“免除疫疠”。长期以来,中医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就是从人体整体出发,选用具有补益、调节作用的药方,补充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世界第四大致残疾病而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阳气亏虚、脏腑失调、气机不畅有着密切关系。百会穴位居人体之巅,为一身阳气聚集之地,乃“百脉之所会”,具有振奋阳气、调畅气机、调节髓海、调理脏腑等作用。在现代医学中,抑郁症的发病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百会穴具有改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等作用。文章将对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及其机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三、水火的作用水火在人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兹从以下3个方面谈起。1.水火对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人体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反映,而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看其研究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辉 《中医杂志》2005,46(5):326-328
中医学对人体的基本认识包括三个方面:(1)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2)人体在功能结构上是由五脏构成的整体;(3)人体的形气神和脏腑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对象的三元性、现象类比性、功能主导性和整体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