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 anchored hearingaid)是一种锚钉在颅骨上的新型骨导式助听器。为了克服传统气导和骨导助听器的缺点,1977年Tjellstrom首次将“骨融合”原理引人耳科领域,Baha应运而生。与传统骨导助听器相比,Baha具有声音传送效率高、音质好、耗电量少、配戴舒适安全等优点,能为患者带来较好的声音效果;与传统气导助听器相比,可减少耳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传统助听器的功能是采集、放大声音并将放大的声音通过耳模或直接通过助听器传导至外耳道.而振动声桥属于植入式助听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声能转换成直接驱动听骨链的机械振动,从而放大听骨链的自然振动来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声电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lion,EAS)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保存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残余听力.EAS是一种结合了助听器功能的新型人工耳蜗装置,它通过联合使用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来改善患者的听觉.中、高频重度听力损失,低频区有残余听力,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EAS植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听功能.EAS的作用原理是中、高频区借助人工耳蜗的电刺激产生听觉,而低频区的残余听力由助听器来放大,从而有效提高植入后耳聋患者的听力表现,尤其是声音的定位、音调的感知以及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1,2].  相似文献   

4.
儿童助听器验证过程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测试耳道的声学特性。耳道中声音的频谱和强度在同年龄的儿童中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儿童的双侧外耳道,也会随着耳道生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声学改变意味着在为婴幼儿和较小年龄的儿童选配助听器时需尽力匹配一个会改变的目标公式。
  在助听器验配时,如果不能了解儿童的耳道解剖特性如何影响耳道中的声音强度,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过度放大或放大不足。幸运的是,现在可用探管麦克风测量(probe microphone measurement , PM M )进行验证,评估个体耳道声学特性,用于助听器验配。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探管麦克风系统测试儿童耳道内助听器的声输出。因为助听器与耳道耦合,该技术被称为原位(in sit u )或真耳验证技术,这是验证儿童助听器声输出最准确、最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助听器是在传统助听器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将输出传感器部份经手术植入耳内,其余部件仍置于耳外,其优点为:①与传统助听器相比,无需接受器,通过直接驱动听小骨,提高声音的真实感;②植入式助听器将输出传感器植入耳内,可保持耳道开放状态,能提高下坡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语言分辨率;③不会产生听觉反馈现象。所植入的部件应无刺激性,能长期耐用。手术植入的过程应简单易行,无大的并发症。电磁植入式助听器的原理是:声音进入放大器麦克风后由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于连接槌、砧、镫骨的磁铁,由此产生声音。纠正传导性耳聋时可将磁铁和重建中耳的人工听  相似文献   

6.
数字助听器中处理速度的延迟会潜在地影响言语声放大后的音质.开放耳道助听器(open-canal,OC)由于其自身特性,需要特别重视信号处理的延迟时间.本文对助听器的延迟时间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的延迟时间导致的结果.数字助听器生产厂家在产品设计之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以期使延迟时间尽可能小于研究中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1977年Anders Tjellstr(o)m教授和Per-Ingvar Branemark教授把"骨整合"的概念引入耳鼻咽喉科领域,并开创性地开展了骨锚式助听器(boneanchored hearing aid,BAHA)手术[1].最初,为了替代传统的骨导助听器,才开发出应用经皮直接骨传导技术的BAHA.它主要应用于先天性耳道闭锁和小耳畸形的患者.BAHA佩戴舒适,很容易隐藏在头发中,能为患者通过直接骨传导带来极佳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8.
65耳全耳道式助听器(CIC)验配及其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耳道式助听器(Complete in Canal,CIC)具有对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听力损失补偿佳、听觉分辨效果好等特点,其体积与隐蔽性更是其它助听器所不能相比拟的,故越来越受到耳聋患者的欢迎.自1996年9月~1997年3月我所耳模与耳道式助听器实验室先后对6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5耳验配、装置了CIC.现将验配、装置方法与装置前后听力改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估瞬态噪声抑制策略(AntiShockTM)关闭与开启条件下瞬态噪声响度及言语、瞬态噪声与环境噪声失真度的差异,分析AntiShockTM对响度和声音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助听器选配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方法:24例无助听器佩戴经验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参加本次研究,研究中受试者助听器均为双耳选配,分别在AntiShockTM关闭和开启条件下对比评估瞬态噪声响度及聆听失真度情况.结果:与AntiShockTM处于关闭状态相比,在AntiShockTM开启条件下:①感觉瞬态噪声响度较低、适中、较高、过高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3.0%,72.7%,22.9%和1.4%.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聆听条件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响度识别平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患者认为言语部分失真、可以理解、清晰以及非常清晰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2.5%,30.6%,32.9%和34.0%,认为AntiShockTM开启导致言语严重失真的受试者比例为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聆听条件下言语失真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认为瞬态噪声部分失真和清晰自然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2.9%和97.1%,认为AntiShockTM开启导致瞬态噪声严重失真的受试者比例为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聆听条件下瞬态噪声失真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认为环境噪声部分失真,清晰但声音较小和清晰自然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0.4%,0.8%和98.8%,认为AntiShockTM开启导致环境噪声严重失真的受试者比例为0.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聆听条件下环境噪声失真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AntiShockTM可将瞬态噪声有效控制在舒适的响度范围内.启动AntiShockTM未导致言语、瞬态噪声及环境噪声失真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声反馈或啸叫一直是助听器使用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其实声反馈产生的物理机制十分简单:受话器传出的放大声音从耳道或声孔泄漏出去,被麦克风重拾取,进行二次助听器放大,导致声学性能不稳定,最终产生众所周知的恼人的助听器啸叫.  相似文献   

11.
深耳道式助听器 (completely -in -thecanal,CIC) ,特别是数码可编程乃至全数字深耳道式助听器以其小而隐蔽的外形和高科技的特点 ,越来越受到聋人的关注和欢迎 ,特别是年轻耳聋患者的青睐。自 1996年 8月以来先后为 43名聋人5 1耳选配定制了 17个普通型助听器、34个数码编程CIC助听器。现将临床验配与应用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以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3例 (5 1耳 )耳聋患者 ,其中男性 33人 ,女性 10人 ,年龄 15~ 6 4岁 ,平均 31.6岁 (表 1)。耳聋的平均听阈 40~ 90dBHL(表 2 )。 35人单耳 …  相似文献   

12.
助听器选配     
第一节助听器的历史 在远古,人类只能借助贝壳模仿动物的耳廓来集声.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利用声学共振原理发明了一系列集声装置以改善听力.进入20世纪(电的世纪)以后,伴随着电话、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助听器,性能逐步提高,助听器越来越被广大聋人所接受.纵观近百年来的助听器发展史,助听器的发展有两个显著趋势:①为了适应聋人"把听力障碍隐蔽起来"这一心理和美观上的需要,助听器由最初的无法携带型,一步步地演变成体佩型、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体积的减小十分显著;②为了满足多种类型病人在多种声学环境下的听力补偿需要,多种助听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削峰电路、推挽电路、自动增益控制技术、智能噪声抑制技术、数字反馈削减技术、多麦克风技术等,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助听器可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听觉帮助,尤其是全数字高端助听器.集合了方向性麦克风、降噪和助听器反馈消除等先进技术.使助听器获得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增益.从而使配戴者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舒适。但是,在噪声、混响等一些特殊的收听环境中,助听器的功效便大打折扣,言语清晰度下降很多,需要借助一些辅听设备来改善。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就是无线调频辅听系统。  相似文献   

14.
配戴助听器是耳聋患者的常见选择,而传统助听器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是配戴不适(耳道阻塞、皮肤刺激及变态反应)和传音效果不佳(频响范围有限、传音失真及声反馈)。更有患者因炎症、外伤或外耳道及中耳畸形而无法配戴助听器[1]。据不完全统计,耳聋患者中只有23%配戴助听器,其中12%的患者从未使用,而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听阈、不舒适响度级 (UCL)和听觉分辨率[1 ] 。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大功率的线性助听器 ,这类助听器中采用提供高增益的方法提供足够的放大量以获得言语可听度。1 极重度听力损失特点极重度听力损失最重要的特点是 :听力损失不仅表现在灵敏度下降方面 ,而且影响到处理各种声音的能力 ;虽然可听到声音但不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2 处理方法2 .1 线性放大在过去 ,只有线性助听器才能提供所需要的增益 (5 0~70dB)和声输出 (13 0~ 140dBSPL)来满足患者所需。因此很多佩戴 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对三通道自动增益控制放大系统(简称AGC)进行临床评价的过程。它以26名戴助听器的病人为受试者,以语言测听器产生的信号为测试源,通过辨别不同噪声背景下的声音,让受试者对助听器进行比较,做出评定。结果表明,这种多通道助听器比单通道助听器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4 其它降噪技术
  4.1 风噪声降低技术 风沿着人头吹时,可在耳朵附近产生风湍流,这是一种近场风流,会在助听器麦克风入口处产生较大噪声;如果是方向性麦克风,则噪声输出增加20~25 dB[9]。风噪声的频域能量主要分布在甚低频,因而最简单的降噪技术就是降低低频道的增益,如1 kHz 以下。风噪声大小与麦克风入口的形状有关,巧妙地设计麦克风入口过滤器也可以降低风噪声;一些助听器利用外壳自身的装配间隙做声音入口就能使风噪声降低。在方向性麦克风模式中,增益频响在低频道 SNR 差,而风的低频能量大,因此,可以采用分裂式方向性麦克风处理,即在低频道采用全向性麦克风处理,而在中、高频道采用方向性麦克风处理。在中度风噪声的条件下,这种分裂式方向性麦克风处理既能降低风噪声的低频能量,又能获得中、高频方向性麦克风的益处[5]。4.2 低声压降噪技术 低声压噪声指低于语音声压许多的噪声,通常小于40 dB SPL[9],包括器件的热(固有)噪声和环境中的弱噪声。这种噪声在模拟助听器中十分突出,在安静情况下会引起助听器用户的烦恼。在数字助听器中,宽动态范围压缩最左拐点之左的处理称之为低声压增益扩展(low level extension)[1],该段压缩曲线的压缩比小于1,其倒数称之为扩展比,大于1。该段压缩降低低声压噪声的效果明显,是模拟助听器无法实现的,有时也称之为噪声静音(squelch)技术。设置了低声压增益扩展的助听器,在安静的环境中用户因感觉不到像模拟助听器发出的那种咝咝声而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患者进行佩戴骨锚式助听器(BAHA)软带后的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参与研究者62例, 在声场进行BAHA软带佩戴前后纯音听力测试及问卷调查, 了解患者佩戴BAHA后的听力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 62例佩戴BAHA后0.25~4 kHz气导听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 对声音的方向感及噪声下言语交流能力提高。结论 BAHA能改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阻尼置于耳模不同位置时对耳背式助听器输出频响曲线的影响.方法 将阻尼分别放置在近耳钩处、近出声孔处、两者中间点或不放置,并且检测各种情况下耳背式助听器的输出频响曲线.结果 阻尼对耳背式助听器频响曲线中各频率的增益均会产生衰减作用,其中以0.5、1、4 kHz为甚;且当阻尼每向耳模出声孔处靠近一个位置,增益衰减越大.结论 阻尼可以明显平滑耳背式助听器输出频响曲线上瞬时不稳定的共振峰,使得输出频响曲线更加圆滑,并且随着阻尼位置的变化,衰减频率区间和衰减量都可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助听效果评估调查问卷(COSI问卷)初步评价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ound,CROS)助听器应用于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 20例单侧聋患者进行助听后效果评估,分别进行CROS助听器干预前后安静环境下和噪声环境下言语测试、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表(Qu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