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及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对 119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测试 ,并同正常人加以比较。结果 :(1)银屑病组的N分及P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银屑病组的SCL - 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 (P均 <0 0 1) ,突出表现在焦虑、抑郁、躯体化及恐怖四个方面 ;(3)银屑病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差 (P <0 0 1) ,涉及到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四个维度 ,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影响最大。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及个性改变 ,其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的单体复合物(SFMC)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26例、非心血瘀阻证患者30例,健康者28例,于清晨空腹采血后,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试者F1+2、SFMC水平.结果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F1+2、SFMC指标水平较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1+2、SFMC指标水平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心病组较健康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述情障碍、个性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 6 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测评 ,并与正常健康者作对照 .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组TAS总分 (72 0 6± 11 0 5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39± 8 93)分 (P <0 0 1) ,各因子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溃疡组EPQ的N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多元相关分析发现 ,十二指肠溃疡组TAS的Ⅲ、Ⅳ因子分和个性维度E呈负相关 ,TAS的Ⅰ、Ⅱ因子分和个性维度N呈正相关 .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述情障碍 ,且与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4.
第一胎围生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印逢  章敏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208-209,211
①目的 通过心理学检测 ,了解围生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 ,并通过适时的心理干预 ,观察其对围生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②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中国修订版对 60例第一胎妊娠 30周、38周的孕妇进行两次测验 ,对其中的心理干预组 (n =1 5)实施不少于 7周的连续心理干预。③结果 妊娠 38周孕妇的焦虑因子分值为 (2 .0 4± 0 .45)分 ,明显高于妊娠 30周孕妇的 (1 .56± 0 .2 0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5 .339,P <0 .0 1 ) ,也明显高于中国人女性常模 (1 .37± 0 .42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4.763 ,P <0 .0 1 ) ;妊娠 30周孕妇的焦虑因子分值明显高于中国人女性常模 (t=4.763 ,P <0 .0 1 ) ;妊娠 38周孕妇抑郁因子分值 (1 .72± 0 .48)分 ,高于妊娠 30周孕妇 (1 .51± 0 .2 7)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89,P <0 .0 5) ;也高于中国人女性常模 (1 .49± 0 .56)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549,P <0 .0 5) ;心理干预组焦虑因子分值为 (1 .70± 0 .2 0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0 6± 0 .43)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941 ,P <0 .0 1 ) ;干预组抑郁因子分值 (1 .53± 0 .2 0 )分 ,低于对照组 (1 .73± 0 .32 )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53 ,P <0 .0 5)。④结论 围生期孕妇随着妊娠时间推移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哮喘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一组哮喘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在父母间进行比较 ,并与对照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患儿父母SCL - 90总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 4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常模及对照组 (P <0 .0 1 ) ,人际敏感、敌对 2个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及对照组 (P <0 .0 1 ) ,母亲组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因子分值明显高于父亲组 (P <0 .0 1 )。结论 提示哮喘患儿父母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 ,母亲尤为严重 ,临床医生在治疗哮喘患儿时应重视其家长尤其是母亲心理的帮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标准对600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分析不同体质类型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各体质组ET(高于健康组)、AgⅡ(高于健康组)、NO(低于于健康组)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体质组ET和AgⅡ水平高于气虚、阳虚及阴虚体质组。结论: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瘀血质患者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和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0例。于入院当天采集病史,对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痰阻心脉证患者最多,其中LM病变常见于痰阻心脉证和阳气虚衰证; LAD和LCX病变常见于痰阻心脉证; RCA病变常见于心血瘀阻、气虚血瘀证。单一证型和合并证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LM、LAD、LCX病变均以单一证型为主。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LAD、LCX病变均以实证为主,RCA病变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合并证型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一证型[(34. 6±15. 8)分比(28. 4±8. 4)分](P <0. 01)。虚实夹杂证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实证和虚证患者[(46. 2±10. 8)分比(28. 4±8. 9)分、(28. 5±7. 9)分](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和程度,对指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血瘀阻证遗传倾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血瘀阻证的遗传倾向。方法运用家系分析法对 5 4例心血瘀阻证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的家族进行了遗传分析 ,检测一级亲属发病率、遗传率 ,及 3种父母婚配类型子女发病的相对危险度 (RR)及其 95 %可信区间 ( 95 %CI)。结果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7.62 %,健康对照组为 0 .9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 ;心血瘀阻证的遗传率为 ( 67.4±6.89) %;以“双亲均正常”组为对照 ,“亲代一方患病”组的RR值为 3 .46,“亲代双方患病”组的RR值为 5 .84,提示子女患心血瘀阻证与亲代双方患病有因果关系。结论心血瘀阻证可能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证”。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 48例血瘀型、5 2例非血瘀型冠心病 (CHD)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 ,对其血浆GMP—1 4 0含量、t—PA、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CHD血瘀证患者血浆GMP—1 4 0明显高于非血瘀证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CHD患者血瘀证PAI—1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与非血瘀组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 ,进一步分析表明 ,t—PA/PAI—1比值各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 ,以血瘀证组最低。结论GMP—1 4 0、t—PA、PAI—1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在 EPQ表中 ,FD组的 P(精神质 )、N(神经质 )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在 SCL- 90中 ,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SAS、SDS中 ,FD患者的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结论 :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的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强迫、明显的焦虑及抑郁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